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韩国在吉林省投资的概况 韩国对华投资始于1985年,对吉林省的投资始于1988年。那时,韩国企业是以在香港和日本等地注册公司的名义进行投资。1990年有了第一家韩国本土注册的公司来吉林投资的企业,那就是延边五福天然食品有限公司。1992年中韩建交后,韩商在中国的投资发展很快,韩商在吉林的投资发展也很快。  相似文献   

2.
这是山东对韩贸易逆差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山东对韩资企业的贸易活动特点最为明显的是进口与出口的不同向发展,即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大多从本国进口,而产品销售大多在欧美和日本市场。这一方面是由于韩国所一贯奉行的出口带动战略决定了拉动本国产品出口是韩商投资山东的应有之义,且韩国产品在质价上的优势也成为其进入山东的不可挡因素。因此,随着韩资企业的增多,对韩进口也必然成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动向     
《商周刊》2013,(23):14-15
11月1日,2013中韩山东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据了解,山东省近年来一直是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最多的省份,目前有5000余家韩国企业在山东发展,同时韩国也是山东省第二大外资来源地、第三大贸易伙伴、最大的境外游客来源地,随着双方的交流越来越紧密,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韩资企业在华投资和经营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韩资企业撤资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本文认为韩商不再具有投资时所拥有的优势,以及行业投资收益率低是韩商撤资的主要原因,国际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是韩商大规模撤资的导火索。在各影响因素中,中国劳动力价格的增长是影响撤资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韩元贬值和韩资企业增多。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韩资企业在华投资和经营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韩资企业撤资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本文认为韩商不再具有投资时所拥有的优势,以及行业投资收益率低是韩商撤资的主要原因,国际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是韩商大规模撤资的导火索。在各影响因素中,中国劳动力价格的增长是影响撤资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韩元贬值和韩资企业增多。  相似文献   

6.
沿桥短新闻     
《大陆桥视野》2006,(11):50-51
山东15家韩企投资已占外资4成山东吸引外商的投资正经历一个向更高层次迈进的结构调整期。根据山东省外经贸厅的统计,截至上半年,韩国前20位大企业集团中来山东投资的已经有15家。据了解,2005年韩国投资占山东省利用外资的比重达40%,位居山东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地区),占全国吸收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地处韩国的近邻,是韩国对华经贸合作的“战略要地”。省会济南和沿海港口城市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都已成为韩国对华投资和进行经贸合作的热点。 中韩两国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中,山东是资源与劳动力优势,韩国则是产业、技术、资金与经营管理优势。山东省的人口约等于韩国人口的两倍,  相似文献   

8.
黄丽馨 《时代经贸》2007,5(10):82-84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逐步加强,东盟国家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地区之一.只有在对东盟十国投资硬环境、投资软环境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我国企业才能实施正确的"走出去"战略.本文通过对东盟十国投资硬环境、投资软环境的分析结论是,新加坡的投资环境最好,投资风险是最小的,其次为马来西亚和泰国,印尼、缅甸、柬埔寨和越南等国的风险是比较大的.针对不同的投资环境,本文提出相应的企业"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9.
韩国对华投资特征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对华投资自 1 992年中韩建交以来快速增长。其投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快、行业分布广泛 ,以制造业为主 ,项目规模小 ,地区分布由山东和环渤海地区向南扩展。目前韩国多数在华投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我国利用韩资仍有很大的潜力。为此 ,我国应采取适当的措施 ,加大吸引韩国投资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李孝圣 《当代经济》2006,(10):89-90
随着中韩两国的建交,两国的经济关系更为紧密,很多韩国企业来中国投资,使两国的经济保持快速发展.但是在中国市场,外国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时间短,给韩国的投资者带来了一些困难.本文在对这些现实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方案.  相似文献   

11.
黄丽馨 《时代经贸》2007,5(10X):82-84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逐步加强,东盟国家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地区之一。只有在对东盟十国投资硬环境、投资软环境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我国企业才能实施正确的“走出去”战略。本文通过对东盟十国投资硬环境、投资软环境的分析结论是,新加坡的投资环境最好,投资风险是最小的,其次为马来西亚和泰国,印尼、缅甸、束埔寨和越南等国的风险是比较大的。针对不同的投资环境,本文提出相应的企业“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2.
浦东和苏州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竞争中,区域的投资软环境正在超越硬环境,起着决定资本去向的关键作用。文章通过界定投资软环境范畴,建立一个3级指标评价体系,在浦东和苏州选取当地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然后通过评分、比较的方法得出了两个城市分别在投资软环境建设上的成果和不足,真实地反映了投资者眼中当地投资软环境的优劣。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投资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对投资环境的视野也逐渐展宽,不仅重视硬环境,也更承视软环境.在软环境研究中,经济结构、法律制度、政策措施等,都在探索改革和完善的措施.而软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是办好"三资"企业应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三资"企业同其它任何企业一样,是靠人来治理的,每个企业不论大小,总要有一定数量的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从事劳动,从事经营管理.他们在工作中,在相互分工配合上必然有这样那样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常常表  相似文献   

14.
商务成本的分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成本直接影响到投资吸引力,文章将商务成本分解为硬成本与软成本,并分别分析了影响硬成本与软成本的主要因素,最后建立起一个基本的模型,分析了软环境对企业生存规模及企业盈利水平的影响,以及软环境改善对硬成本提高的抵消作用,从而建议在对待商务成本问题上要双管齐下,即要控制好生产要素等硬成本,也要注意改善政府效率等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实行对外投资的积极奖励措施,鼓励韩国企业对外投资,从而促使本国直接对外投资有了长足的发展.中韩建交18年来,两国经贸关系飞速发展,贸易额超过1800亿美元,韩国在中国的企业总数达到5万家.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更重要的是,韩国企业界和经济界人士已经成为联系中韩友谊的纽带.  相似文献   

16.
赖小琼  李欣 《发展研究》2002,(11):39-40
近年来,福建外商投资的增长幅度有下降的态势,而且省内的许多内资企业也迁往外省。这一问题的出现,与福建省的投资环境尤其是软环境有相当程度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福建省的投资软环境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城市投资软环境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环境是影响投资的外部因素的总和。实证比较表明,在投资硬环境大致相当的基础上,投资软环境的好坏已经成为决定投资取向的关键所在。需要建立一套监测投资软环境,特别是以投资商为导向的社会调查指标体系,通过对比发布的方式,及时分析投资软环境的变化情况。城市投资软环境指标评价体系设计思路,应当从投资方角度出发,提出投资软环境评估内容或评价指标,借助客户关系管理思想将投资环境评价延伸到投资关系管理上去,并且应当遵循投资者导向、市场满意度、国际惯例、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系统性等原则,城市投资软环境评估监测系统的指标选择,包括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服务效率、经营环境、人文环境等部分。指标系统建立以后可以采用隶属度、鉴别力、相关分析等手段进行指标筛选。  相似文献   

18.
中韩建交以来,中韩贸易迅速发展,随着韩国企业对华投资的增多,贸易与投资呈现长期均衡关系。本文就韩国企业对华投资与中韩贸易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论证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理论,同时结合实际分析中韩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韩国是我国的近邻和重要的贸易伙伴,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后,韩国对华投资迅速增长,2004年韩国在华投资额达到44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最大的直接投资对象国;2004年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近25亿美元,占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44.9%,排在香港、维尔京群岛后,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外国资本来源地.截止2004年底,韩国对华累计投资额达到260亿美元,占中国境内外商投资总额的12.19%.长期以来,韩国在华投资以中小企业为主、投资行业以消费型传统制造业为主、地域分布以东北和环渤海地区为主;近期韩国投资行业和地域发生巨大变化,投资主体中大中型企业明显活跃、投资行业发展对电子、汽车等行业、投资地域沿东部沿海向长三角和珠三角发展.韩国在华投资迅猛增加及其新趋势,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相关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尤其是促进大西北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振兴东北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城市投资软环境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投资环境是影响投资的外部因素的总和。实证比较表明。在投资硬环境大致相当的基础上。投资软环境的好坏已经成为决定投资取向的关键所在。需要建立一套监测投资软环境.特别是以投资商为导向的社会调查指标体系。通过对比发布的方式,及时分析投资软环境的变化情况。城市投资软环境指标评价体系设计思路,应当从投资方角度出发,提出投资软环境评估内容或评价指标,借助客户关系管理思想将投资环境评价延伸到投资关系管理上去。并且应当遵循投资者导向、市场满意度、国际惯例、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系统性等原则。城市投资软环境评估监测系统的指标选择。包括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服务效率、经营环境、人文环境等部分。指标系统建立以后可以采用隶属度、鉴别力、相关分析等手段进行指标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