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旅游开发与城镇化建设是当今社会经济现象中极其重要的两个方面。将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而且能为民族地区探索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通过分析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对城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以及城镇化建设对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扩张效应,提出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开发》2016,(6):116-117
西北民族地区囊括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和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休闲旅游发展迅速又独具西部特色。在多年的旅游发展中开发出多种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包括农家乐、温泉度假村、沙漠旅游区、胡杨长廊、民族节庆等。在休闲度假发展方面,民族地区依靠多民族的特点,开发民族美食旅游,民族特色美食旅游是饮食文化与旅游高度结合的专项旅游,是文化消费的高级形式,是体验旅游的重要类型。发展西北地区特色美食旅游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前景广阔。文章主要是基于西北资源特色优势,通过分析西北民族地区的沙漠旅游、温泉度假旅游、胡杨林度假游、节庆旅游、美食旅游等特色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展示出西北民族地区与众不同的休闲度假产品,突出特色和优势,然后着重分析民族地区的传统美食状况以及开发出的美食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3.
湘西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依托民俗文化而进行的旅游开发活动已成为湘西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重点,而传统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却满足不了旅游人群的消费需求,要想提高民族旅游产品质量,就必须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挖掘.本文在对国内外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研究综述基础上,分析了湘西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优势,构建了湘西民族文化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4.
李颜 《价值工程》2009,28(3):27-29
海南中部少数民族地区拥有许多充满原始性、独特性和神秘性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是海南生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是振兴中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突破口,有利于海南旅游布局合理化。文中提出了中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对海南中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钟学思  陈薇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0):116-118,115
民族体育类旅游主题公园作为民族体育旅游开发的一种重要形式,将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广西桂林有着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其具有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业的资源条件与比较优势。但目前桂林民族体育旅游类主题公园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都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文章通过对桂林民族体育类旅游主题公园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进行分析,结合桂林民族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桂林发展民族体育旅游类主题公园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民族传统艺术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为旅游提供支持,成为旅游发展的动力和引导。文章从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与旅游品牌的互动发展出发,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艺术旅游资源的优势并以此开展旅游活动,开发出特色旅游产品,从而形成自己的旅游品牌并发挥其品牌效应,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对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急需寻找合适自身发展模式。广西巴马地区充分利用自身长寿旅游资源,走出一条旅游驱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但巴马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日益影响巴马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选择旅游综合体开发模式,是破解巴马旅游资源恶化,改善巴马县域经济质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湘西民族地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粟娟 《价值工程》2006,25(1):9-12
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做好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起飞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湘西民族地区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湘西民族地区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9.
民俗风情是我国的一个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的开发、发展在给旅游地带来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促进和繁荣的同时,也给旅游地的风情民俗等人文资源带来诸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如民俗风情的同化、庸俗化、商品化以及旅游者对旅游地民俗风情旅游的冲击等.对民族文化进行旅游开发有多种形式,在分析民族旅游的含义、产生原因、开发形式及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开发的思路,以期实现旅游与民族文化二者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资源观理论为基础,以连南瑶族自治县南岗千年瑶寨旅游景区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了异质性活文化资源战略对旅游经济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表明,人、物和情境综合体的民族活文化资源,是具有异质性的资源;只有打造这样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地区才能够获取旅游经济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认为在进行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认识到异质性资源自身的特点,只有民族文化资源保持原有的特色,保持其活力和生机,才可能具备可持续的旅游经济竞争优势。研究结论将为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战略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国内外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分析,国外更多关注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与景观研究、文化与旅游市场研究、文化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文化与旅游理论、方法研究、文化的变迁和旅游的发展研究等方面;而国内从民族文化与旅游的互动、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协调、民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等方面,对已有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对国外和国内的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进行对比分析,就今后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方向和方法提出见解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已成为云南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和独具特色的品牌。云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云南旅游发展战略的关键,文中就其保护性开发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各少数民族文化,大多植根于秀美的自然环境与悠久的社会历史之中,蕴含丰厚价值。在开发这些旅游资源时,需充分保护其文化生态,这也是发展民族旅游业的关键所在。坚持生态旅游观念,不但要保护利用好自然资源,更要保护好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利用好文化旅游资源,发掘文化生态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试图对新疆开发民族文化旅游所具备的资源优势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做分析,着重析述了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对新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针对新疆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笔者的建议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分介绍了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以及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意义。其次探讨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足,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开发,最后探讨了如何更好地保护民族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6.
张家界早在1992年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其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也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但对于这一地区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则关注较晚,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从世界遗产、民族文化旅游、旅游品牌等概念的释义入手,介绍张家界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并分析其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张家界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7.
黄娟  胡湘闽 《企业研究》2011,(12):177-178
张家界早在1992年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其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也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但对于这一地区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则关注较晚,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从世界遗产、民族文化旅游、旅游品牌等概念的释义入手,介绍张家界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并分析其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张家界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资源诅咒"理论引入到旅游领域,即旅游资源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一定好。优质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导致旅游资源更好的地区,经济发展反而更加不好,出现了旅游资源诅咒现象。文章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分析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诉求,在此基础上推出"旅游资源诅咒"的形成机制。对此,文章还提出调控策略,以协调旅游资源开发涉及的各主体利益,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区域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粤北民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但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其旅游资源的开发总是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不科学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方式,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分析粤北民族地区自然、人文和政府政策等方面存在的旅游资源优势前提下,指出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4个具体实施战略,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呼伦贝尔地区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开发的潜在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等问题的分析,阐释民族文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从而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