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先从理论上对影响贵州省保险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保费收入受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物价指数、受教育程度、人均储蓄余额几个变量影响的结论.接着,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证实了所选变量确实对贵州省商业保险需求产生重大影响.最后,根据模型结果给予经济解释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保费收入、贵州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总量、教育水平与人身保险需求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贵州省2006年到2016年人身保险市场需求状况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来探寻影响人身保险市场需求的因素,并通过这些研究进行回归模型的拟合,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保费收入、贵州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量的增加会使人身保险的需求增加.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建立人均医疗费用影响因素的一般模型,并通过引入药交所虚拟变量和考察医生收入的中介效应进一步阐释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诱导需求与医院规模对人均医疗费用均有显著影响;药交所政策降低了人均医疗费用,但医生收入中介效应的存在使得部分医疗资源被浪费。本文提出了控制人均医疗费用的政策建议:增加医院与卫生院的数量;合理调整医务工作者内部结构;倡导医生自由执业并提供保障;合理增加医生收入。  相似文献   

4.
冯梅  颜修琴  史开国 《新经济》2013,(23):79-81
本文在分析贵州省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贵州省1984—2011年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数据,选择旅游人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对贵州旅游业发展影响比较突出的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最终提出促进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劳动力整体素质、就业环境、国家整体经济产值与财政收入、资本利用与货币供应四个方面进行了建立模型计量统计分析,最终得到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根据模型结构得到的变量解释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首先将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归纳为国内旅游人数、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利率水平等。然后,以旅游收入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旅游收入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运用1994—2012年数据,对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最后,针对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提出提高旅游收入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萍  李朝洪 《经济师》2023,(1):19-20
我国人身保险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了人身保险业的长期发展,对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急迫性和必要性。文章选择双向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运用STATA软件对解释变量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金融支撑水平进行空间计量,并基于回归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山西省300位农户的农业基础设施需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对农业基础设施需求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文化程度、农户人均净收入、收入来源、人均耕地面积和农户对农业基础设施现状的满意度是影响其需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解释了人均私家车保有量与收入分布(以人均GDP水平为均值,城乡收入差距为方差)关系的基础之上,首次以新型市场的代表国家——中国为对象,对中国各省区近20年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如下实证结果:此模型中包含的所有我们认为对人均私家车保有量有着不可忽视影响的合理变量都被证实其影响显著,其中以衡量收入分布的两个指标和二者的交互项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我国2002-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实际人均GDP为门限变量,建立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分析进出口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非线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均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当实际人均GDP较低时,出口贸易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当实际人均GDP超过第一个门限值时,出口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将会减弱,当实际人均GDP超过第二个门限值时,出口贸易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而进口贸易始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正向效应,并且随着实际人均GDP的上升,该正向效应的影响程度将会加深.  相似文献   

11.
王紫萍 《当代经济》2016,(25):106-108
本文分析二十年来贵州省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特征,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双对数模型,测算了贵州省城镇居民对各项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结果表明:贵州省城镇居民随着收入的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支出不再仅满足于生活基本需求,而逐渐转向享受、发展型消费,生活水平正在由小康向富裕迈进.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2~2012年的数据,在STIRPAT模型基础上,分解出二氧化碳排放量、技术进步、人口规模和人均财富等因素,对各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AR根检验、向量自回归检验和方差分解等。研究表明:所选变量具有很好的平稳性。碳排放量受自身滞后一阶显著正影响,滞后二阶影响不显著;受技术进步滞后一阶显著负影响,滞后二阶影响不显著;受人口规模和人均财富的影响不显著。技术进步受自身、碳排放量、人口规模和人均财富的影响均不显著。人均财富对于碳排放量的贡献率水平最高,技术进步其次,人口规模最小。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成都市近些年居民消费情况,在现代消费理论的基础上,利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前期消费水平、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四个变量对居民消费的不同影响,得出了成都市居民消费需求模型,并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定量分析,得出了几个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自2015年我国利率市场化和外汇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化进程是否影响了家庭部门的外汇资产配置?首先观测了境内人民币存款与美元存款的利差、汇率收益与风险,在加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控制变量后,构建模型对家庭部门的外汇存款及其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1)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家庭部门配置外汇存款资产的需求增加;(2)家庭部门外汇定期存款对利差敏感,外汇活期存款受汇率预期的影响大,对利差不敏感。  相似文献   

15.
收入差距扩大与中国内需不足: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建立一个关于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的理论模型。接着,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利用中国1978—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性地考察了三类收入差距变量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程度。实证分析发现,这三类收入差距变量确实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Granger原因,并且在样本区间内,城镇基尼系数、农村基尼系数和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分别可以解释居民消费率下降幅度的33.6%、18.3%和42.8%。值得注意的是,在短期内,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促进居民的消费需求,但促进作用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门限面板模型研究贵州省9个市州地区1980-2008年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特征.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来作为城乡收入差距度量指标,门限面板模型回归结果显示:贵州省9个市州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对其经济增长具有机制转移效应,共分为4个区间,城乡收入差距大于等于2.9,且小于等于3.14时为城乡收入差距合理区间,在此区间,合理控制偏向城市制度,会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寿险需求模型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 文的寿险需求函数 ,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 (比如一年 ) ,寿险产品需求总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一般关系。一、问题的提出影响我国寿险产品需求总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 )收入因素寿险产品也是一种金融资产。如果各种金融资产之间存在着递减的边际替代率 ,那么随着个人收入的增长 ,他们对各种类型金融资产的需求都会增长。所以 ,收入增长是导致寿险产品需求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Frank( 1989) ,J .Francois( 1990 ) ,卓志 ( 2 0 0 1)在其寿险需求研究中 ,都用人均GNP作为收入变量。然而 ,考虑到中国农村八亿多人口并未参与商业保险 ,并且在城市经济中 ,商业寿险的主要需求者是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与三资企业的雇员 ,取人均GNP作为收入变量 ,反而有可能失去了经济意义。总之 ,在取收入变量时 ,应该考虑到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特殊状况 :即城乡二元经济分割 ,以及在公有经济基础上的增量改革 (一方面 ,公有经济不断萎缩 ,另一方面 ,非公有经济蓬勃发展 )。我国寿险保费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者 ,用于寿险需求分析的收入变量 ,亦应该是城镇非公有制...  相似文献   

18.
王智慧 《经济师》2008,(3):162-164
国际贸易可以使劳动力需求弹性发生改变。劳动力需求弹性变大,就业和收入受到的冲击就大;劳动力需求弹性变小,就业和收入就不容易受到冲击。文章利府中国工业行业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各行业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函数模型,考察在加入贸易自由化变量后。模型中反映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变量值发生变化,从而在数据上说明贸易自由化时中国工业行业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研究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采用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的面板数据,首先对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了面板单位根检验及面板协整检验,发现二者之间具有协整关系;进而进行了面板数据模型选择与估计,结果发现应建立个体随机效应模型。从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可以看出西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受收入影响较大,因此西部地区要提高消费需求就必须增加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农户分化日益明显,农户在农业保险需求方面表现出的差异也日益显著。以辽宁、山东、江西、四川4省1394户农民的调研数据为样本,采用Oaxaca-Blinder分解模型,在研究新型农户与传统小农户农业保险需求基础上,进一步测算了各影响因素对二者农业保险需求差异的贡献度,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降低样本选择偏误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新型农户农业保险需求大于传统小农户,二者需求差异既受个体特征影响,也受供给排斥影响。个体特征中贡献最大的是人均农业收入,占总差异的53.8%;供给端以营销排斥贡献最大,占总差异的49.56%。研究结果为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