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上曝出成都"以房养老"第一人后悔了的消息。我看了一下,虽然签订服务合同的一方不是金融机构,但合同内容符合"以房养老"的含义。我在十几年前阅读外国资料时,就接触到"以房养老"这方面内容,但我一直认为这种模式在中国基本不可行。在别人大谈"以房养老"时我没插过嘴,因为极力推进这一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我的好朋友孟晓苏博士,他一腔热血,我不好泼冷水。在房地产领域,我俩都是"市场派"的学者,但在房产税和"以房养老"模式上,看法迥异。  相似文献   

2.
"以房养老"是养老体系的有益补充。从试点情况来看,特定的老年群体具有"以房养老"的需求,但养老服务机构和金融机构的供给能力和意愿不足,制度、政策、技术和法律层面的缺失导致交易条件缺乏,制约着"以房养老"市场的发育。试点城市"以房养老"的市场培育模式主要有3种:注重引导需求的北京模式,注重提供多样供给的杭州模式,注重完善交易条件的上海模式。"以房养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形成"激发需求、增加供给、完善交易环境"的合力。这种合力的形成,需要在制度层面、政策层面、技术层面和法律层面统筹考虑,探索培育"以房养老"市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此前讨论广泛的"以房养老"商业保险试点政策落地。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个城市拥有房屋完全独立产权的60岁以上老人,可以选择保险版的"以房养老"方式为自己养老。保监会6月23日公布《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自2014年7月1日起实施,试点时间为2年。《意见》将"以房养老"定义为"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一种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养老年金保险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即拥有房屋完全产权  相似文献   

4.
“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这种以房养老的模式现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青睐、城镇居民以房养老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微言     
《人力资源》2013,(10):7
背景话题:#"以房养老",国家不管我们了吗?#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有关"以房养老"的内容,引发舆论关注。发展养老服务就是只发展"以房养老"吗?政府对发展养老服务不管了吗?《意见》对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有无系统安排和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6.
“60岁以前人养房,60岁以后房养人”。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所描绘的“以房养老”的模式。“以房养老”,到底适合不适合中国国情?“以房养老”,到底离中国人还有多远?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国的“以房养老”?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不同群体的老人,他们以各自的立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这些多元的观点也引发了我们对这个课题的思索。  相似文献   

7.
正截至2014年底,山西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503万人。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突破550万。全省现有各类养老机构851所,设置养老床位12.6万张,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是,仍然存在养老服务法制保障不足、养老服务与产品供给缺乏、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标准助推养老服务契合度低等问题。2015年10月15日,山西省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进会在太原举行,会议指出,山西省养老服务业仍处于起步  相似文献   

8.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在提案中描述了“以房养老”模式,并建议对此进行调研,选择大城市做试点,运作成熟后向全国推广。他认为,60岁前能“人养房”,同时也就为60岁后的“房养人”做出了充足的物力准备,也真正体现出“财产为人服务,而非人为财产服务”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以房养老是对现有养老资源在个人、家庭、经营机构和政府之间的调配和优化,这就必然引发各主体之间的利益调整和情感、心灵冲突。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和阐述以房养老在我国"试水"阶段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城乡社区老年人对养老机构养老服务需求,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方法:选择10个城市社区和5个农村社区,按照随机偶遇方式确定年龄60~79岁老年人187名,就养老机构养老10个相关问题进行访谈。结论:加强与完善高质量的养老机构建设是发展趋势,注意农村与城市的合理布局,以满足新时期养老机构老年护理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1.
正保监会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地率先开展试点。以房养老又称房屋"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如今,"以房养老"试点已在这四个城市落地,这意味着国外已很成熟的以房养老模式,将有规划地在国内规范发展。但是,目前"以房养老"仍处于探索阶段,即使"以房养老"试点在明年有了具体操作办法,短期内也还需要突破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今年将突破2亿人,老年服务机构床位仅416.5万张四成的民办养老机构仍然亏损,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机构整体吸引力亟待提升近两亿的老年人,有一半是空巢老人,推进城镇化要统筹考虑农村养老问题据民政部的预测,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今年将突破2亿人。随着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养老服务供给将面临巨大缺口,同时养老服务业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近些年来,我国加快了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养老服务设施增加明  相似文献   

13.
建设部科技司一位官员近期倡导以房养老模式,说“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并建议在中国一些城市进行试点,待时机成熟之后择机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3,(8):317-319
文章通过对新乡市区369位60岁以上老年人的问卷调查发现,11.5%的老年人知道以房养老,而98%的老年人表示并不会选择此种养老方式。但是,37.3%的老年人表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以房养老的模式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结合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文章对以房养老政策在新乡市的可行性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以房养老"意愿调查显示,79%的网友不会选择"以房养老";74%的网友不支持父母选择"以房养老"。"以房养老"之所以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流行,与高遗产税有关。人们在"以房养老"和"留房产给子女但要缴纳大笔税金"之间较容易做出选择。而在国内,老人"靠儿不靠房"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其次,公众拿什么"以房养老"?住宅用地的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物业管理》2011,(3):22-23
<正>一、社会人口结构变化使社区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11年2月11日民政部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亿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舆论不看好"以房养老",主要是站在老人的立场,譬如老人是否接受,家属是否接受,等等。但是同时,另有一个问题似乎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其实,以房养老最大的风险也许是在保险公司。从2014年7月1日起,俗称"以房养老"的"‘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正式开始试点"。许多媒体在报道此消息时,都加上了"八成网友不愿接受"的副标题。这个很不乐观的统计数字来自"搜狐网"所作的"以房养老"意愿调查的统计结果——79%的网友不会选择"以房养老",74%的网友不支持父母选择"以  相似文献   

18.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14,(9):72-72
正加拿大加拿大人"以房养老"日趋流行加拿大投资者教育基金会在针对50岁至以上加拿大人的调查中发现,有近一半的受访者相信他们会在退休后的头10年内花完他们的所有积蓄,因此以房养老日渐流行。以房养老的专业名称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即将房屋产权抵押给银行或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将房价值化整为零,按月或年支付现金给老人,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中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家庭规模小型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家庭服务功能弱化以及未富先老的事实,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的养老现状,社会化养老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国家也开始着手从顶层设计上盘活老年人房屋资产,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推动"以房养老"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本文将对我国"以房养老"的现状与困境,以及"以房养老"体系的构建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成都地区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现状及面临问题。本文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成都市五城区、龙泉驿区、温江区、新都区及都江堰市、彭州市的老年人、部分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采用频数分析方法、Friedman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分析。调查数据显示成都地区社会养老服务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供需不平衡。老年人医疗健康问题的广泛需求和现有部分养老机构的单一功能不一致;二是缺乏对老年人能力评估和服务需求评估工作;三是医疗和护理人员资源匮乏,缺乏护理分层服务构架。建议试点扶持拥有附属医院、医学教育的综合性院校,以协同创新平台为依托,发展医养结合模式,构建医、养、学三位一体的系统,对社会养老服务进行补充和完善。政府应建章立制,加大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