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利用Novy(2013)模型测度了中国双边服务贸易成本,并对服务贸易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95~2011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服务贸易成本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从行业结构来看,现代服务业的贸易成本较高,且下降幅度较小。中国服务贸易成本比货物贸易成本高75.75%,且下降速度低于货物贸易成本。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贸易成本偏高,但下降幅度较大。文化距离、自由贸易区和空间距离是影响双边贸易成本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近年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贸易顺差扩大,使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由此引发了新贸易保护主义,也增大了我国经济安全的风险。我国以加工贸易为主要贸易方式、以外商投资企业为进出口主体的贸易结构是长期顺差的主要因素。我国要在扩大进口、增加内需、调整利用外资政策、优化进出口结构、限制加工贸易发展等多方面采取措施,积极稳妥地应对贸易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摩擦的特点、产生原因以及缓和途径。入世后,中国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变,其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频繁使用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而且采取的制裁措施比发达国家更严厉,使我国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从中国、发展中国家以及整个国际环境三个方面对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摩擦加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缓和策略,以促进多方经济共同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贸易摩擦日益频繁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频繁发生贸易摩擦,且摩擦与冲突的规模不断升级,国内受其影响的行业和产品越来越多,使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造成这些贸易争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国内企业应如何应对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的挑战,以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就成了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双边贸易流量影响因素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与20个最大贸易伙伴在2005—2011年的双边贸易流量数据为分析依据,建立引力模型,试图寻找影响中国与贸易伙伴双边贸易的因素。研究表明:空间距离、GDP、是否为APEC成员、汇率以及人均国民收入对双边贸易存在显著关联关系,这也是影响当前中国对外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中国在以后的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与APEC成员的经贸往来,特别是深化和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或多边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影响程度的继续深化,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中外贸易战的主体从传统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印度、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逐步取代欧美日发达国家,成为发起贸易救济案件主要力量。随着中印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对印度的巨额贸易顺差问题也在日益凸显,并已成为印度频繁对华制造贸易摩擦的导火索,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结合最新的统计数据,分析研究中印近些年来贸易摩擦的特点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东盟视角,运用2000—2011年东盟主要贸易伙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对双边进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估算出东盟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潜力。结果表明,贸易双方的国内生产总值对双边进出口贸易流量有正向影响,贸易双方的人口和之间的距离对双边进出口贸易流量有负向影响。通过估算贸易潜力得出东盟最具贸易潜力的三个国家分别是俄罗斯、澳大利亚和日本,中国与东盟处于潜力开拓型关系,与俄澳日三国相比尚有差距,建议未来的研究内容可以集中分析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特定产品的贸易效应,从而改善我国出口结构,提升我国的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入世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在美、欧等国家也愈演愈烈。频繁的贸易摩擦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给相关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越来越频繁的贸易摩擦,中国除了重视对贸易纠纷国家的谈判、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调整对外经贸战略以外,中国企业应该更多地运用商务公关策略。利用商务公关的软性力量引导舆论、应对贸易摩擦将比直接应对贸易纠纷更有效率,更能提高中国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经同东盟、智利等多个国家和组织建立自由贸易区。文章研究了中国对自由贸易伙伴的出口地理方向,并进行了贸易结合度指数和贸易引力模型分析。发现随着与FTA伙伴的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出口市场多元化的趋势正在形成;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显示中国对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缅甸等FTA伙伴的出口高于预期水平;FTA有利于中国扩大对FTA伙伴的出口。  相似文献   

10.
从管理贸易政策分析、GATT/WTO贸易自由化视角和WTO贸易争端三个角度进行综述,指出国际贸易摩擦的变化既受WTO制度的影响,同时也受各国经济贸易因素的制约,从而使国际贸易摩擦在国家间呈现不均衡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