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丙奇 《商周刊》2011,(19):103-103
发改委等部门向教育乱收费连续开了10多年的刀,但是教育乱收费顽疾并没有好转的迹象,反而在一些地方,乱收费变得“更规范”、“更系统”,走向“集团”作战。  相似文献   

2.
程志伟 《经济》2005,(1):112-113
教育乱收费,是指超出国家关于各层级教育收费标准规定数目的一切收费。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乱收费项目,主要有捐款、赞助费、择校费、复习费、补课费、集资费、搭车收取农业费、危房改造费等形式。目前,教育乱收费已成为群众心目中的5大“腐败重地”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政协河北省十届一次会议上,几位省政协委员说,必须制止高速公路车辆施救“天价”乱收费现象,制定收费标准规范市场。其实,何止在高速公路上存在车辆施救“天价”乱收费,在各地国道、省道的施救和暂扣车辆的停车上,同样存在严重的乱收费问题。如同徐联合等委员所说:“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4.
关于治理义务教育乱收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愈演愈烈的教育乱收费、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公立中小学的乱收费(以下简称义务教育乱收费)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现今国家正将其作为重点而进行专项治理。那么,究竞“谁”在义务教育领域中乱收费?为何这一领域会出现乱收费?怎样才能根治义务教育乱收费?本文拟围绕以上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学校乱收费,校长要撤职。”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再次重申这一要求,并反复强调要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如学校发生乱收费,其上级主管部门一经发现,可立即责令学校主要负责人停职检查,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但是,今年暑期,陕西武功县所有高中都在通过补课乱收费。  相似文献   

6.
乱收费:一个需要综合治理彻底根治的社会问题□李书廷张卫平赵向明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多次强调要坚决制止乱收费,各地进行的清理整顿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有些地方、有些部门态度暧昧,行动不坚决,“风”一紧则偃旗息鼓,“风”一松则卷土重来,致使乱收费问题...  相似文献   

7.
江平 《经济改革》2009,(7):36-38
向借读生、差分生家长收取“捐资助学费”,是不少中小学特别是一些“名校”创收的重要方式和办学模式,饱受非议而不绝。教育乱收费不但加重了学生家长负担,也容易引发教育腐败。广西大学附中就有8名管理人员由此栽倒。  相似文献   

8.
近来,“费改税”的呼声很高,人们对“费改税”的改革思路似乎基本趋于一致,甚至到了设计总体改革方案的阶段,这对改变我国目前乱收费严重无疑提供了一个积极的思路。但笔者以为,问题并不在“收费”上.而是出在“乱收费”上,收费立项不规范、收费标准膨胀、收费管理不力,这些才是导致出乱子的根本原因,所以,治理乱收费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一律以税代费,而应从问题产生的源头一收费行为入手,加大收费管理力度,完善收费管理体制,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一、清费立税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当前,人们对“费改税”的理论研究较多…  相似文献   

9.
教育乱收费,是指超出国家关于各层级教育收费标准规定数目的一切收费。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乱收费项目,主要有捐款、赞助费、择校费、复习费、补课费、集资费、搭车收取农业费、危房改造费等形式。目前,教育乱收费已成为群众心目中的5大“腐败重地”之一。我国教育乱收费触目惊心2003年底,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全国组织部署教育收费专项检查,根据对20个省(区、市)63484所大、中、小学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查出违法收费案件12634件,违法收费金额21亿多元。发改委在检查中发现,不少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和范围,有的违反收费政策…  相似文献   

10.
教育乱收费问题近年来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虽然对教育乱收费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成效也非常显著,但在少数地方中小学乱收费现象依然屡禁不止,影响极坏。针对农村中小学乱收费问题的表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蓑。  相似文献   

11.
国家计委日前确定了今年全国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即继续清费、治乱、减负,大力整顿价格秩序,着重抓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农村价格监督检查,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继续开展粮食价格检查,监督“按保护价敞开收购”、“顺价销售”等粮食价格政策落到实处;继续开展农村电价检查;开展涉农收费检查,重点查处农村医疗、教育、计划生育、婚姻登记、建房占地等乱收费,以减轻农民负担。 第二,大力整治各种向企业伸手的乱收费。整治道路、车辆乱收费,规范交通收费行为;严肃查处趁企业改革之机乱收费的行为;加强涉及下岗职工再就…  相似文献   

12.
赵一鸣 《经济师》2000,(3):47-47
众所周知 ,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 ,乱收费现象非常普遍 ,并且存在着三多、三乱和三难问题 ,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费改税已引起社会上上下下的关注 ,并被列入改革日程。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仍步履艰难 ,进展不快。本文着重论述“费改税”中的配套改革。一、对乱收费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针对乱收费给我国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带来的严重危害 ,在一些方面我们将采用“费改税”的办法 ,以法律形式约束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分配行为 ,以达到杜绝乱收费的目的。但在“费改税”的过程中 ,由于没有根除引发乱收费的体制根源 ,而只是就费论…  相似文献   

13.
一、对我国义务教育中“乱收费”的认识 义务教育是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也称为强迫教育、免费教育或普及义务教育。这里的“义务”是指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都承担使全体国民受到的教育水平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标准的义务,即:父母有使其学龄子女就学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浦一舟 《新经济》2004,(10):82-85
由于前一段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有关人士因愈演愈烈的教育乱收费招致舆论质疑而曾强调“教育部不主张教育产业化”,加之国家审计署对全国多个大城市建大学城建设进行审计,引起了社会对教育产业化的强烈抨击,而恰在这个敏感时候,作为广东在教育产业方面所作的一种战略性培育,已完成一期工程的广州大学城正大张旗鼓地接纳10所高校的3.8万学生和4000多名教师的陆续进入。广东媒体毫不低调地对这个过程作了报道,令人多少对这个号称全国唯一未被有关  相似文献   

15.
戎斌生 《经济师》2004,(2):282-283
从 1 990年开始 ,全国范围的治理乱收费工作到今已有十余年 ,由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各部门的紧密配合 ,上上下下形成齐抓共管 ,综合治理的局面 ,乱收费得到应有的遏制 ,治理乱收费取得明显效果。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某些地区、某些部门和行业的乱收费仍屡禁不止 ,而且还在滋生蔓延 ,甚至愈演愈烈。乱收费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不仅影响了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 ,败坏了党风 ,损害了政府形象。一、乱收费的根源乱收费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 ,有表层的 ,也有深层的 ;有主观的 ,也有客观的 ;有管理制度本身不完善、不…  相似文献   

16.
一、县区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乱收费现象严重。一是超标准收费。主要是在学杂费、实验费、电教费、资料费、班费和代办费等方面超标加码。二是巧立名目收费。这种情况多见于一些特殊的年级。三是重复收费。这主要表现在学期开始已收缴了的费用,在学期结束或中途时,又再次收取该项费用。四是搭车收费。主要表现在某些学校趁开学统一收费之机,将一些学生无需交纳的费用也“一视同仁”地收取。上述四种乱收费现象往往同时或多数存在于某些中小学。  相似文献   

17.
曾鸣  袁幼林 《商周刊》2012,(19):86-88
任教50年。钱理群在2012年教师节前夕宣布“告别教育”。从北大退休后,他投身中学教育十年。试图“改变人心”。却得到屡战屡败的结果。他说,今后他会在“教育之外”关心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丁岩明 《经济师》2001,(12):256-256
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 ,被政府官员和人民群众共同称之为“三乱”。“三乱”泛滥 ,加重了群众和企业的负担 ,损害了国家利益 ,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早在 1 987年 ,国务院就发出治理“三乱”的通知。从 1 987年至今 ,已整整过去 1 4个年头 ,全国经过四次从上而下大规模的整顿治理 ,“三乱”已有所收敛 ,但在一些地方却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有的地方和部门还相当严重。一、职业寻租凡是“三乱”盛行的地方 ,只要人们对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的情况稍作分析 ,就不难发现“三乱”与职业和职权寻租有着很大关系。如…  相似文献   

19.
农村教育发展的财政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的特征,说明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农村教育发展的突出矛盾。要对农村教育实施财政保障,须以整顿农村教师队伍为前提,在教育观念、国民经济结构、教育结构、政府预算结构及财政体制等五个方面作战略性调整,同时制止对学生的乱收费。  相似文献   

20.
屠雯  韩忠彧 《时代经贸》2008,6(19):241-242
CCTV十余年不间断持续追踪报道“中国质量万里行”,为产品打假大造声势。笔者认为,中国的语文教育,也存在着根深蒂固的造假,也应该打一打。其中一个现象就是“伪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