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梅  王蕾 《魅力中国》2010,(20):96-96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融资机制的创新成果,它对于优化世界金融资源的配置、促进各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资产证券化受到种种非议,我国处在发展初期的资产证券化也遭到人们的质疑。本文从资产证券化的角度阐述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所暴露出的问题,并总结次贷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稳健发展的启示。最后,结合我国实践提出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金融创新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产生于美国。资产证券化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运作机制,并对美国经济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因此,深入了解美国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对于促进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 在美国,资产证券化一般按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Assets Securitization)是20世纪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起源于60年代末的美国,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更是获得了长足、快速的发展,近几十年来在美国、欧洲、亚洲蓬勃发展。由于资产证券化有其独特的运行程序,所以发展资产证券化在我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资产证券化,“产权炼金术” 随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挂牌,中国联通和东莞控股的两个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资产支持证券”这个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重大金融创新将要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向静 《特区经济》2013,(9):10-10
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量的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等),通过结构性重组,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以融通资金的过程。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然后在世界各国迅速崛起,被认为是30年以来金融领域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然而,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却是一波三折,前后进行  相似文献   

6.
邢获 《天津经济》2004,(4):61-64
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的融资工具,发展十分迅速。美国是最早进行资产证券化、也是资产证券化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资产支持证券总余额高达1.6万亿美元,资产支持证券市场已成为美国仅次于联邦政府债券的第二大证券市场,远远超过股票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的金融创新之一。以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作为资产证券化开展的突破口,是我国金融创新的重中之重。文章立足于我国国情,阐述了我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引,通过分析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发展MBS的对策和措施,以求能够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上最重要、最具有生命力的创新之一,纵观全球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的实施已趋成熟.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理论尚在研究阶段,其实施尚在摸索阶段,随着金融改革的实施,在借鉴国际资产证券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研究探索,资产证券化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资产证券化是近三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的创新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以来,在各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完善。推行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我国的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它毕竟是一项新兴而复杂的业务,能否实施将取决于诸多条件。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还十分脆弱,制度条件尤其缺乏,这制约着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施。因此,当务之急应采取如下的对策:1.建立政府主导型的推进模式。资产证券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和交易技术发展的结果,然而,技术并非是刺激它发展的唯一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  相似文献   

10.
基于美国次贷危机视角的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朝晖  周虹 《特区经济》2008,(12):107-108
2007年2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随着其对全球金融的影响不断扩大和深化,对资产证券化质疑的声音随之增加。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美国房贷证券化的发展过程及次级贷款危机的原因,结合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得出资产证券化工具运用本身并不是导致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对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的稳定推进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兴金融产品,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产生以来一直显示出其强大的内在发展动力。近几年随着国际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证券化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并从美国、英国逐渐扩展到世界各地。在我国近邻日本,近年来由于金融系统的改革,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银行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而得到较大发展。在我国,尽管资产证券化日益被学术界、金融界所重视,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不为大家所熟悉,资产证券化的案例也很鲜见。然而,结合我国金融业的现状以及资产证券化在许多国家成功运用的实例,可以预见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应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70年代,资产证券化交易起源于美国,如今它已逐渐成为一种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金融创新工具并得到迅猛发展.土地证券化的金融创新产品就是在此活跃的资本市场之上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13.
许赛君 《特区经济》2014,(2):115-118
继上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以后,欧亚的很多国家也都纷纷引入这一融资工具,我国也在2005年计划引入这一制度,但是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一度放慢了推行的速度。在资产证券化的推行过程中,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一直是核心问题,本文从投资者权利救济这一角度来解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证券化如同许多金融创新一样 ,最早起源于美国 ,而美国也是目前资产证券化最为发达的国家。资产证券化 (Securitization)的内涵是 ,将在当前和未来可产生现金流而流动性较差的金融资产组合为特定的资产集 ,再配以相应的金融服务支持 ,将之转变为可在资本市场上销售和流通的资产支持证券 (Asset -Backedsecuritization)的过程。简言之 ,资产证券化是将特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转化为可交易证券的金融过程。与一般的金融过程或融资过程相比较 ,资产证券化具有独特的金融特性 ,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林杉杉  霍丽娟 《中国经贸》2010,(20):141-141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资产证券化倍受质疑。但作为上世纪最重要的一种金融创新,它具有分散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能力及资金流动性的特点。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涉及证券,担保,信托金融业务等多个领域,需要从整体模式和制度上进行风险监管,以防范金融系统风险。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合理、恰当、到位的监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李微 《产权导刊》2006,(8):25-26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形势 资产证券化业务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由于其提升流动性和分散风险性的核心功能,现已成为美国固定收益产品市场上份额最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张细松 《山东经济》2011,(4):112-116
围绕次贷危机,从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以及金融规制的角度作出一种解释。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中,资产证券化是危机爆发的一个引子,包含资产证券化在内的大量金融创新强化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使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性下降,是次贷危机的真正根源之一。金融规制的缺失对次贷危机的全面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为有效防范金融危机,必须正确引导资产证券化,合理控制金融创新风险,尤其大力加强金融规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经济稳步增长,银行信贷逐步规范化,金融创新不断深入,全面推行资产证券化(?)机已经成熟“如果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这是流传于美国华尔街的一句名言。自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诞生以来,资产证券化发展迅速,产品总额达7.3万亿美元,占全部固定收益产品市场规模的30%,超过国债和企业债成为规模最大的  相似文献   

19.
自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人们渐渐认识到金融产品过度衍生所带来的不可预测风险,而原本兴极一时的资产证券化也慢慢停下了脚步,对其进行重新思考。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资产的形成,这些资产在金融系统中整体的流动性相对较弱,如何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这些资产盘活,提高整体金融系统的运转效率也将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中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发展之快、应用之广,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推广.2005年,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经历了近10年的理论探索和立法准备之后,开始进入试点阶段.其实,在早前我国已经有通过离岸操作实现资产证券化的先例.与传统的融资方式不同,资产证券化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进行严谨有效的结构性重组,发行证券,实现资产的流动性和可转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