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段青 《金融经济(湖南)》2009,(1):24-26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青 《金融经济(湖南)》2009,(2)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国际收支状况对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去的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国际收支不平衡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矛盾。本文试对我国大量双顺差的成因、利弊作以分析,并探讨其对策。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已达16年之久。截至2008年6月,我国已经累积了约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巨额的储备固然表明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但也充分地反映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5.
6.
解读我国近几年国际收支账户的持续"双顺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收支帐户是国家间经济往来的帐面表现,是衡量一国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近几年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以及国内的经济运行都有不利影响。本文从国际收支帐户的主要衡量工具——国际收支平衡表出发,通过对我国2003年至今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项目及其项目间关系的数据分析,透过帐户层面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表象,解读造成我国持续“双顺差”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来自于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两个不同的项目,而最终对中国内外经济金融运行产生综合性影响更大的则是由于双顺差而形成的储备资产。所以,本文拟用外汇储备代表国际收支这一综合性的概念,通过分析中国国际收支的成因及影响,进一步研究各种因素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持续双顺差现象是一种收支状况的失衡,是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矛盾。国际收支顺差的持续扩大,将会极大地影响当前的物价和房价调控工作。对外经济的失衡将加剧国内经济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矛盾。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现状及成因的分析,结合某些国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相关经验,进而提出当前双顺差问题的治理对策,以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中国国际收支一直持续双顺差。它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压力、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减弱、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巨额外汇储备风险加大等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双顺差的成因可以从分析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状况得出。具体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体制和政策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国际收支连年形成的双顺差盈余所导致的.大量积累的外汇储备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信誉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要使我国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必须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改变人为推动的贸易顺差格局;改善内部经济失衡状况,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放宽外汇管制,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引导资金有序流出;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实现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许嘉扬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5,(3)
文章采用1988年1季度到2014年2季度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通过建立 VAR模型分析了名义有效汇率、货物贸易顺差与跨境资本流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对称的互动关系;(2)“货物贸易顺差→名义实际汇率→跨境资本流动→货物贸易顺差”之间形成了自我循环机制,而这一自我循环机制的关键是“货物贸易顺差←→跨境资本流动”互为因果且相互加强的关系;(3)中国双顺差现象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并与该自我循环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汇率变动、经济转型与国际收支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亮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22(5):59-63
中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水平稳步上升,但国际收支顺差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由于受政策导向和增长方式的影响,特别是出口企业产品的"超低"成本优势,更使汇率升值的效果被淡化于"无形"。在推进经济转型过程中,应采取推进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推进资源要素价格从管制型向市场型转变;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力工资成本,改变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和产业结构,进而改变经常项目收支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1):47-49
根据国际收支各个项目的排列组合,可将国际收支平衡分解为四个层次上的平衡。按照实证分析的方法,从分析金融危机国家国际收支几个层次的平衡状况入手,就不难找到这次危机在国际收支方面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中国乃至所有发展中国家安排国际收支平衡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张远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1,24(6):39-43
当前我国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这种压力既来自国内更多的来自国外。而有效解决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关键是开放我国的资本项目,研究不同类型特别是新兴国家资本项目开放的经验,将有助于我国选择资本项目开放的路径和时机,以加快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我国国际收支顺差长期存在的原因,本文基于货币主义的分析框架和中国的经济现实,从货币需求和中央银行冲销操作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动调整机制无法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衡.两个可能的原因是较高的货币需求收入弹性与中央银行对增加的大部分国外资产的有效冲销.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运昌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4,(1):32-37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吸纳了大量的外资.外资对我国国际收支既起了正面作用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巨额的外资净输入造成了我国国际收支的巨额投资逆差,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是加强对外投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得到较 快增长,人民币汇率水平保持基本稳定。为了在新的形势下实现国民经济的内外均衡,外 汇管理正进行根本性的调整,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改变"宽进严出"的管理模式,建 立健全对资金流入的监控体系,逐步使资金双向流动的条件和环境趋于一致:二是调整 "内紧外松"的管理格局,逐步减少对内资、外资的区别对待,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 多种经济主体共同发展;三是转变"重公轻私"的管理观念,按照同等对待法人和自然人 的原则,规范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外汇收支的管理,堵塞目前存在的各种漏洞。 相似文献
18.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账户自由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对外开放不可或缺的部分。从国外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账户自由化比较成功,而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资本账户自由化普遍没有成功,而且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我国资本账户自由化时,一定要借鉴国外的经验,特别是要考虑宏观经济背景、资本账户开放模式以及资本账户开放的汇率安排。 相似文献
19.
《新兴市场金融与贸易》2013,49(2):15-38
New empirical estimates of the effects of capital restrictions on growth support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especially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Capital restrictions reduce the benefi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on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stimation results for long-term capital flows demonstrate that countries with higher flows grow faster, challenging the belief that countries must attain a threshold level of development or human capital to benefit from capital inflows. Moreover, findings show that trade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FDI inflows are substitut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verall, the results support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对中国目前的国际收支顺差状况进行了分析,接着讨论了中外国际收支理论的现代进展,然后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收支平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最后,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