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8 毫秒
1.
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的是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农村合作金融。然而,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多流弊,如合作制性质不突出;产权虚置,产权主体错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等。完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对策主要有:健全农村合作金融的管理体制;规范和发展民间合作金融;尽快制定《合作金融法》,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法律体系;营造良好的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合作金融的主体,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本文对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表现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适应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沙 《乡镇经济》2008,24(3):98-101
合作金融由于其互助、合作与扶弱的特性,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从结构上看似乎相当完整,但大多数农户被排除在正规商业金融供给渠道之外,现有法律规范也无法规范合作金融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农村信用社在运行中存在种种问题,面临诸多法律困境亟待解决。只要秉承自愿互助的理念,无需再分立新的组织,对农信社的改革落到实处才是农村合作金融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相结合的三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村资金需求提供了良好基础.然而,我国完全意义上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尚未发育成熟.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体系还存在着功能不健全性和单一性,表现出明显的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断深入,农村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金融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多元化的农村信用体系不断发展,符合"三农"需求的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越来越多,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全国最大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以多元方式积极参与农村作用合作,逐渐探索出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6.
李各海 《山东经济》2005,21(5):114-118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应以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商业性、互助性金融组织并存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重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降格”现有的农村信用社,把它改造为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对于当前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来说这是一种最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合作金融因其互助、扶弱性而在我国拥有广泛的发展基础.传统上,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力量是以农信社为代表的,但历经曲折发展.其实际上逐渐从最初的合作性金融组织蜕变为一个有合作之名、无合作之实的金融组织.长期的"官办化"发展历程,使我国农信社不再能实现合作金融应有的职能,于是探索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去向,鼓励和发展新的合作金融力量,将成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农村金融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整个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根据福建省相关经济金融统计指标的实证分析,福建省正规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农村金融总体上存在供给和需求双重抑制的问题.面对农村不同地域不同主体迥异的金融需求,作为农村正规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其改革必须改变原先"为农村服务"的模糊定位,要对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进行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服务"三农"是其法定职责也是办社宗旨,其对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奔小康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此文章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朱清 《乡镇经济》2007,(11):60-63
在银监会调整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以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主体逐步形成多元化。在新的竞争格局里,农村信用社原有的优质客户将面临流失的危险,自身盈利能力有可能弱化。面对新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严峻的考验,农村信用社要在开放的新的农村金融领域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全面实施金融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对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立法的必要性体现在:农村合作信用社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对其要进行专门立法;农村合作金融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对其要进行专门立法;我国金融支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立法滞后决定了农村信用社需要一部专门立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经营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尤其是目前农业资金的严重缺乏已组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解决农村金融的突破点在于对农村信用社和农村金融体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及发展为切入点,以目前广东省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产品的供给及农村信用联社存在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研究国内外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和管理的基础上,以新颖的视角,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改革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水平 《特区经济》2008,228(1):156-157
我国农村金融已严重边缘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改造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实现金融机构多元化,成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罗虚戴尔原则的具体内容和农村合作金融环境特点,提出用此原则来构建和改善农村金融合作机构,营造竞争性农村金融秩序,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吕琳 《北方经济》2007,(18):58-59
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滞后影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遵循现代市场运作规则,建立一个新的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把农村信用社建成地方性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是重构与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牧民的金融纽带。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整个现代化建设中,农村信用社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胡竹枝  邹帆 《特区经济》2005,(6):171-172
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始发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经历了一个矛盾性改革的过程,真正从经济体制的角度来考虑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开始于80年代。学者们真正关注和关心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则始于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而对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的关注使得近几年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议题不仅成为金融理论和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农业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的焦点之一。一、关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定位其它商业银行收缩网点和经营业务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三足鼎立,构成了当前农村金融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完善我国支农金融服务体系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几经改革 ,目前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农村金融体系在整体功能上已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应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力度 ,建立以农村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机构为主体 ,以商业性和政策性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保障 ,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竞争的多元化的、统筹协调的支农金融服务体系 ,更好地为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 ,支持“三农”  相似文献   

19.
高伟 《北方经济》2006,(19):7-9
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合作金融、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为主的农村金融体系,但它们之间的功能既有重叠,又有空缺,需要对农村金融体系进行革新、调整和补充.  相似文献   

20.
王晓青  李涛 《特区经济》2010,(11):111-112
"三农"弱势性决定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难题。本文基于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理论和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分析转型经济国家波兰的农村合作金融实践,对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有一定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