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粮食生产、流通、消费、调节和政策导向等许多方面,需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我国要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可持续发展;规范相关政策,建立支持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发展流通,构建高效顺畅的粮食供应体系;合理储备,建立粮食供求平衡调节体系;积极利用国际市场资源,降低粮食安全代价;倡导科学消费,扩大粮食来源。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是实现全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多重风险挑战叠加共振,削弱了国际社会抵御和应对粮食危机的能力。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来看,粮食危机的生成因素涉及器物、制度与政策三个向度。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地缘冲突频发、气候变化加剧削弱了全球粮食系统的器物基础,机制碎片化趋势降低了国际制度的治理效能,贸易保护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粮农政策扩张致使诸多国家忽视粮食安全困境下必要的国际合作与共同利益。面对当前全球粮食危机,中国作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宜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深入推进各项粮食安全行动,动员各方加大资金、技术等器物资源投入;加速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转型,维护联合国粮农三机构的中心作用;倡导普惠包容的粮农政策,引领塑造互利共赢的全球粮食安全合作氛围。  相似文献   

3.
世界粮价波动带有明显的周期性质,从短期看,国际粮价维持在相对不高的水平上,而全球粮食供求将长期趋紧。世界粮食供求格局对我国影响日趋明显,从中长期分析我国的粮食供求压力较大。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采取加快农业开放步伐,加强双边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等措施并制定正确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战略。  相似文献   

4.
粮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作用。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成就,用全球百分之九的耕地,解决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吃饭问题,十四亿多人口的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但粮食总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结构性矛盾突出。决定粮食安全的因素有多个,其中科技进步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以保障粮食安全是重大战略任务。要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抓实科技成果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转化和应用,在粮食产业链各环节中提升产能,增加粮食产量,在粮食消费环节减少损失,统筹我国发展和粮食安全,为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粮食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5.
罗重谱 《经济纵横》2021,(11):97-102
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等对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产生较大冲击,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呈现高产量、高库存、高价格、高贸易量、高成本等特征,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对我国粮食进口、价格等产生一定输入性传导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需坚持长短结合,积极应对短期可能的冲击挑战,更要面向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聚焦市场化改革,完善收储制度和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聚焦重点区域,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区域性粮食安全风险;聚焦关键主体,推进种粮主体结构有序转换;统筹国际国内,千方百计扩大外部粮源获取能力.要提高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持续性,牢牢握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构建与现代化目标相匹配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要实现粮食安全,就必须在充分分析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及其影响因素后,确立新形势下的新的动态的粮食安全观,这就是国家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粮食安全含义应是一个变数。除了传统意义上粮食安全的全部含义外,更要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尤其是根据可能随时出现的影响粮食获得的不同因素,以及可以动员的一切手段,能够持续获得的粮食资源总量和实施食品替代,来确立一个新的粮食安全涵义。增强和储备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核心是,国家具备得到粮食所拥有的一切资源的动员能力,尤其是动员足够数量的耕地和水等生产要素,以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转换成政府和农民自觉自愿行为所形成的粮食产出的能力。这样,粮食安全实际上就转换为政府宏观调控与干预下的资源要素的安全,以及政府根据需求,对资源要素进行配置组合,及时转化为现实粮食产出的安全。在此基础上,实现在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卞靖 《经济纵横》2019,(5):119-128
随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层次已跨过"吃得饱"阶段,正从"吃得好"向"吃得健康、吃得安全"阶段迈进。在此过程中,农业大国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国内外各种利益诉求和矛盾相互交织,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将面临更加多元和复杂的风险挑战。未来15年,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改变立足国内、眼睛朝内的传统思维,以更加开放、更为积极、更具全球思维的方式,树立新粮食安全观,推动从数量型安全向质量型和能力型安全的战略转变。应客观认识未来可能出现的农业全产业链被外资挤压控制、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一步凸显、国际化过程中外部挑战增多等新风险,借鉴国际经验,着力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增强参与全球农业治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强化企业"走出去"和"运回来"的保障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与能力,从而全面掌握未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主动性,有效化解各类重大风险。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经进入了高水平粮食安全与高水平农业开放并存的阶段,国际粮食市场已经成为国内粮食供应体系的一部分.随着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非必需"进口量的增加冲击了国内粮食供需平衡体系,国际规则约束了国内农业政策的调整空间,国际市场不确定加剧了输入性风险以及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受阻等非传统的挑战.为此,需要确立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价格,而不完全是供需缺口;高产量不等于高竞争力,粮食增长也不一定提高自给率;粮食安全并不等于绝对的自给自足.需要从粮食安全目标导向转向、农业政策设计转型、风险管控机制构建以及对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的参与等方面来提升中国对内、对外粮食安全治理的能力及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国粮食安全预警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评估粮食安全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运用一定的经济指标来对粮食安全状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客观地评价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状况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根据我国国情,选择以下5个指标用来衡量中国的粮食安全状况:(1)粮食总产量波动指数;(2)粮食自给率;(3)粮食储备率;(4)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5)低收入阶层的粮食保障水平。(一)粮食总产量波动指数。就我国目前状况来看,我国居民日热量主要由粮食作物来提供,加上我国人口众多,一味依赖进口势必对国际粮食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粮食总产量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对于全球各国而言,注定是多灾多难的一年。肆虐全球的疫情、死灰复燃的蝗灾、突如其来的洪灾,除了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外,更令全球粮食减产大约20%。几个主要粮食出口国要么限制粮食出口,要么直接抬高粮价。同一时间,联合国也对外发布粮食预警,表示全球正在迎来近50年来最大的粮食危机。而我国粮食浪费的问题极为突出,面对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我国粮食供需缺口依然存在。因此要时刻树立危机意识,厉行节约,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路径。反对  相似文献   

11.
1·粮食安全与经济全球化。在中国,确保粮食的供给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无粮则乱”这句话简洁而明了地表达了这种思想。中国的粮食政策是在理解了中国人心理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反映到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思想上,自给自足自然就成了基本方针。保证粮食安全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但确保粮食安全并不一定意味着必须“自给自足”,经济全球化正在把中国纳入到广泛而深入的国际经济循环之中,我国解决粮食问题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调剂余缺和品种,适当多进口一些粮食以此来大大缓解我国农业资源不足和“生态环境”产品紧缺的矛盾。从欧洲…  相似文献   

12.
郭家虎  崔文娟 《经济论坛》2012,(9):110-111,138
在全球化背景下,外资粮食集团正加紧对于中国粮食产业的渗透。面对粮食安全的新挑战,我们需要树立新的粮食安全观,强调粮食数量、质量、生态和产业安全的多维安全和全粮食供应链安全,注重社会弱势群体的粮食获取能力建设,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粮食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必须承担全球化带来的跨国粮商对中国粮食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大规模入侵,因此,现代粮食安全要转换思想,开拓思维,在维持粮食产业稳产增产的基本情况下,还应重视现代全球粮食产业的全球化、全供应链安全和集聚化效益等新的思路带来的转变,对中国的粮食产业报以整体的不断前行发展变化的思路,基于粮食产业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形成更为稳定和高层次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在维护中国粮食安全的同时,提高中国粮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处于波动性紧平衡状态。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约束、粮食结构矛盾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并就应对我国现阶段粮食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稳定粮食耕种面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稳定国内粮食供给,开展多元化国际粮食贸易;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减少粮食消费基数;利用非粮食物资源,分化粮食消费需求;完善粮食加工体系,提升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增强我国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2004年以来我国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九连增",但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呈现新的特征,并面临严峻的挑战,提高国家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势在必行。必须从国民经济全局和国家战略高度出发,调整现有工业化、城镇化资源与空间布局战略,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粮食流通能力;提高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健全粮食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增强农业抗灾减灾应变能力;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建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出台《粮食法》,依法治粮。  相似文献   

16.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整个安全体系的基础,保护耕地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针对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研究员为代表的部分学者提出的“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论”和“保护耕地错误论”,通过深入分析认为,从粮食需求量及基于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前景分析,在粮食自给率维持在95%的情况下,我国2020年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约为1.20亿hm^2(约18.0亿亩),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全国粮食基本自给的“红线”,难以逾越;从国际粮食贸易市场看,最多只能满足中国粮食需求总量的5%~10%;从政治和整个国家安全角度看,也不可能依靠外国入来养活中国人。因此,茅于轼先生的“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论”和“保护耕地错误论”是非常让人费解的,它将危及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以及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未来中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现粮食自给率95%的难度巨大,但只能迎难而上,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紧迫而复杂,需要动员一切可能的、可持续的积极因素。本土知识是贫困地区粮食供给的基本手段,农业创新的土壤,贫困人群的社会资本,全球食物多样性的基础,在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体系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应充分认识、发挥本土知识的减贫功能,并努力使之成为贫困地区粮食供给的多元化手段之一,以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基础,而且是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相互交织,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本文在深入剖析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审视,认为:在当前阶段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1)必须坚持国内自给为主、进口调剂为辅的原则,既不能片面强调自给自足,也不能过度依赖国际市场;(2)必须同时发挥好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3)必须继续高度重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4)最为根本的是要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土地经营制度,实现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化、集约化。文章最后,提出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八项政策建议:(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3)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提高种粮比较效益;(4)积极探索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促进粮食主产区经济社会发展;(5)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降低粮食物流成本;(6)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引导粮食适度规模经营;(7)健全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体系,保持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8)鼓励企业到国外投资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开发利用国外资源,进一步拓展国际粮源。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国际粮食供给减少,而需求明显上升,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在严峻的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下,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显得尤其重要,而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从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两个方面入手,研究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利用及保护问题研究——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针对我国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问题,分析了河南省耕地利用及保护的主要问题.基于河南省1978年~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影响耕地利用及保护的内、外部因素.笔者提出,建立河南省粮食安全的保障机制,要从注重土地数量与质量管理、完善农业激励政策、增加粮食单产的科技贡献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