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1947年出生,1972年人党,可以说是成长在新中国的红旗下,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回想中学毕业之后的几十年经历,约可分为三大段:一是1975年11月前,主要是上山下乡、当工人和工农兵学员;二是1975年12月至1992年1月,分别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国家原材料公司做钢铁工业生产、建设的计划和实施工作;三是1992年2月,调到国家发改委给袁宝华同志做秘书。2011年3月退休后,因工作需要继续做宝华同志的秘书,直到2019年5月他逝世,这样我做了27年的秘书工作。  相似文献   

2.
冀素青 《经营者》2007,(16):62-63
他想过了,他看过了,他征服了。从踏出私人飞机,迈进斯坦福桥的那一刻起,他就改变了英国足球。因为在他眼里"英格兰的足球是一项竞争激烈的商业投资"。他是谁呢?  相似文献   

3.
<正>他是一个导师他是一个专家他是一个教授他是一个朋友他是张辉、说到张辉,他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但更多的是听到大家对他挥洒自如,行云流水般演讲的肯定和对他个人魅力的赞不绝口。初见张辉时,才真正领略了他不俗的谈吐,独特的思维以及对事物的真知灼见,才真正明白了大家为什么对他如此敬爱有加。听他谈话大有一番“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快感,让人如沐春风,或许是属猴人的特性造就了他幽默、风趣却又不乏睿智大气的性格,让看上去30几岁的他既有年  相似文献   

4.
田惠 《活力》2010,(10):150-150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是我的一个家教,但是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他是一个特殊群体子女.他是经过别人介绍让我辅导英语的.听说是为了出国,他奶奶领他来了,大约有十五六岁,穿着十分时尚,长得也很帅气.开始来的时候.他很不认真。可以说心不在学习上,他奶奶给他的学习费,都让他拿去打游戏了,我也不想再教他了.但是有一件事却让我改变了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神秘的人     
他是洛杉矶房地产巨头中最神秘的一个。说他是神秘的人,是因为他与一般人的想法不大一样,他并不想出名。他非常狡猾,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甚至把一个心理学家“赶”出了某家公寓。很多人都对他发表了看法,但是当向更多的人询问与他相关的事情时,这些人的第一反应是:“他是谁啊?”1986年美国房地产界出了一则轰动  相似文献   

6.
他管他的老板叫姨,他的老板是一个几千人之众的公司副总裁。他决定辞职的那一天,走进他姨的办公室,先是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朗声道:姨,我准备走了。说完,飘然而去,就留给他姨一个背影。其实老板根本不是他姨,全公司几千人管她叫姨的就他一个人。他姨也没有挽留他,因为他姨觉得他是全公司最麻烦的一个员工。对着我的面,他姨不好意思说他哪里不好,大体上我也听明白了,他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注定要浪迹天涯。  相似文献   

7.
北方 《企业文化》2008,(7):34-37
他曾经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他自强不息,成为钢铁大王;他不仅是企业家,而且是慈善家。张祥青成功了,但他从来没有忘记回报社会,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财富是大家的,是社会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相似文献   

8.
谈生命     
我不知道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生命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削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的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峻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  相似文献   

9.
在天津采访农业标准化工作时,高天利这个名字不止一次被提到,他是和无公害韭菜连在一起的。 他是生产韭菜专业户,从事韭菜生产已经有10多年了。记者在他的蔬菜大棚前见到了他。他中等个子,三十六七岁的年纪,红褐色的面庞,说话带着一口浓重的天津口音。说起他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识,不免让他想起了3年前。有媒体报道说,有人吃了韭菜中毒。他的韭菜销路也因此非常不好,赔了近万元。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是周扬诞辰一百周年,今年是他逝世二十周年。周扬是革命老前辈,文艺理论权威,是我青年时代崇拜的偶像。1964年,我被选调中宣部,成为他的部下。“文革”中,中宣部被诬为“阎王殿”,他成了“二阎王”,在摧毁“阎王殿”的狂风暴雨中,我对他有了多方面的认识。1981年,我奉组织之命到他身边协助编他的文集,参加他召开的一些大大小小的会议,听他讲话,起草与修改一些文稿,跟随他到外地考察工作,在同他一年多的接触中,对他有了更多的较为深入的了解。周扬是一本单纯而又复杂的大书,这里仅从他大力推行‘双百’方针这个方面谈点个人的感受,以志缅怀。  相似文献   

11.
居平 《上海房地》2006,(4):53-54
采访魏敦山先生是很轻松愉快的。因为他喜欢很健朗地笑,他的笑很有感染力,如春天和煦的阳光,温暖人心。那天,他穿了件绿色的运动服,笑容满面,精神抖擞。他热爱生活,兴趣广泛,他喜欢戏剧艺术、脸谱色彩、服饰纹样、民间工艺,他还喜欢绘画、摄影、音乐、旅游和观看体育竞技活动等。他说,是生活给了他创作的源泉,给了他建筑设计的灵感。  相似文献   

12.
每月视点     
《英才》2003,(6)
《福布斯:一个曾经拥有一切的人》他是商业界的休·海夫纳。他随身带着的速记本里贴了张卡耐基的照片,反面则是一首诗,诗名:夺标。他喜欢独揽大权,有非同寻常的野心。他发誓要击败他的对手——声望高于《福布斯》的《财星》。他在没有任何痛苦中永远的睡去了,此后的整整一个星期内,各报纸杂志都是有关他的新闻。《新闻周刊》排出了这样的头版标题:一位应有尽有的亿万富翁。他,就是福  相似文献   

13.
高大林现在才感觉到:确实有点累了。他在人生的跑道上冲刺过多次,唯有这次阻力太大,累得他连神经都疲乏了。他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先分到肇源县人民医院,后转到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医院任外科主任。也许是聪慧的缘故吧,在医术上突飞猛进,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为此,辽河石油报、盘锦日报,中国石油报分别对他进行了介绍。一是他医术高明,二是他为  相似文献   

14.
提携者王郁昭晚年谈到自己的从政道路,他认为有两个人对他影响最大,一个是杨晓椿,一个是万里。"文革"中间,是杨晓椿偶然想起他,并把他派到县里,决定了他从大学教师到地方官员的转折。王郁昭晚年曾专门写文章纪念杨晓椿。应该说,杨的影响很关键,但也很简单。谈到万里对于他的影响,则深远复杂。万里影响了他从政生涯的路线轨迹,影响了他改革中的作为,也影响了他的思想。他与万里的交往过程,也许能展示变革时代中国政治的某些特质。1977年6月,万里调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时候,王郁昭是滁县地委副  相似文献   

15.
教会我感恩的是这样一个人。他是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给我们家装塑钢窗户。一整天,他都闷头干活,也不说话,一直干到很晚。见他那么老实,我们留他吃晚饭。他很拘谨,连菜也不敢夹,婆婆热情地招呼他,就像对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公公则递烟给他,与他扯家常。原来,他是考上大学的人,而那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家里太穷,负担不起两个人,他只好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  相似文献   

16.
假证风波     
表弟阿丰来这里找工作,临时住在我家里。工作不好找,他每天早出晚归,忙了一个星期还没有着落。后来总算有了一点眉目,有一家公司初步确定聘用他,让他回来等通知。阿丰告诉我,他很喜欢那份工作,他的条件也很适合在那里工作,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笔试,面试也给经理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看来是十拿九稳了。哪知过了几天,我接到那家公司打来电话,说他们不能聘用阿丰,原因是他们去公安局核对过,他的身份证是假的。阿丰回来了,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有一天把身份证丢了,后来就花了100多块钱找人办了个假证。没有身份证没法找工作,假证一查准露馅,这是没  相似文献   

17.
兰伯基尼是意大利的一家汽车公司,它花了很短的时间.就跻身于世界名车系列。秘密何在? 一次,有位客户打来电话,说他刚买的车有同题。是他每天都会开车去一家冰激凌店买冰激凌。如果他买的是草莓味。那么回来的时候,他的车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他买的是苹果味的,回来的时候。他的车就打不着火了。而且一连几个星期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赵大伟 《潮商》2016,(1):46-50
拉近影业的发布会命名为“新长征路上的我们”,许钟民又一次站到了台前。他宣告了这次是他的“再创业”。尽管他笑谈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他已经是一个“老炮儿”了,但性格决定了他还是喜欢挑战。与热闹喧嚣的影视行业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现在的天气,活动后下来,室内虽有暖气,但依旧抵不住寒冷,他赶紧穿上了黑色羽绒服。  相似文献   

19.
感悟沈园     
冰冷的海面,一艘巨大的船渐渐沉入海底。木板只有一块,而且只能负载一个人的重量,他奋力将心爱的人扛上木板。他冷得瑟瑟发抖,头发已经结满了冰凌……生命即将离开他的身体,可他仍奋力地推着木板。他知道自己不行了,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告诉她:“无论怎么艰难,你都要活下去,你会长命百岁的……”他停止了呼吸,但他仍然没有松开木板。他最后的话支撑着她的整个世界,她顽强地活了下来……她是为他活着的,他是惟一支撑着她活下来的力量,也就是说,爱是惟一的信念。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活到了百岁,子孙满堂……许多人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多么经典的爱…  相似文献   

20.
慷慨人生     
有的人活着,在人们心目中,他已死去; 有的人死了,在人们心目中,他还活着。朱德学属于后者。他给党留下的,是一张完满的答卷。用生命写就的答卷,是他实践了的入党誓言。他给老百姓留下的,是一个完美的形象。一个刚直不阿、执法如山的人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