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军 《活力》2010,(23):74-74,76
人物永远是最有魅力的,每一类人、每一个群体,都有值得传媒去发现并放大给人们看的特定生活方式.正是这种特殊的、有质量的、“生活着”的东西激发了观众对人物访谈栏目的兴趣。我国电视新闻人物访谈节目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各式各样的节目形式不断涌出,《面对面》、《冷暖人生》、《讲述》等新闻人物访谈节目.深受观众朋友的青睐,各地电视台相继推出了此类节目,双鸭山电视台也推出了新闻人物访谈类节目《经历》。  相似文献   

2.
吴海滨 《活力》2010,(8):341-341
现如今财经界成功人士的创业传奇、经营谋略、成功素质和人格魅力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近年来各级电视台纷纷推出财经人物访谈节目.中央电视台有《对话》,京、津、沪电视台则有《财智人物》、《时代智商》和《财经人物》。很多城市电视台也不甘落后,如深圳电视台有《财富大家》,大连电视台有《第一访谈》等等。但是这些节目无论是从嘉宾选择上、内容上及节目形式上都呈现出同质化倾向,那么,如何扬长避短.做好财经人物访谈节目呢?  相似文献   

3.
大家之谈     
《科技与企业》2006,(5):69-69
《大家》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一档大型人物访谈节目,访谈对象是在科教文卫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著名专家,自2003年5月开播至今,已纪录了近百位大家精彩的人生故事,包括丁肇中、钱伟长、王选、袁隆平、汤一介、启功、谢晋、丁聪等等。这些大家的经历和他们的人生感悟.深深打动了无数的观众。  相似文献   

4.
杨忆 《活力》2013,(5):50-50
2004年8月.牡丹江人民广播电台开设了一档新闻访淡节目——《杨忆视线》。广播访谈节目是以主持人和嘉宾面对面的形式,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讲出人生经历.使听众在主持人与嘉宾的话语交锋中领略到被访者的人格魅力,也获得了超越新闻事件本身的深层意义,从而情感达到共鸣的谈话节目。作为新闻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深感谈话类节目能否吸引观众,其关键是:访谈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相似文献   

5.
谷辰丰  任鑫 《活力》2011,(6):247-248
访谈节目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国内拥有了数以亿计的忠实受众。近年来,国内多家媒体在不同的访谈对象和访谈风格的苦心拓延,在“访谈类节目”这一母菜单下又伸展出了许多优秀的、独树一帜的子栏目,如《杨澜访谈录》、《鲁豫有约》、《高端访问》等电视新闻及娱乐性的访谈,这也要求节目要符合不同的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6.
李冬蕾 《活力》2011,(5):226-226
访谈节目在中国内地的兴起大概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自其兴起之日起,节目数量迅速增多,手段日渐丰富,访谈节目主持人的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起来。一说起访谈节目,我们能够数的出来的知名栏目有很多,比如《鲁豫有约》、《超级访问》、《杨澜访谈录》、《面对面》、《艺术人生》等。在这些栏目中,采访对象和内容各有侧重.节目样式虽有不同.但对于节目主持人的要求却有着共性之处。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尝试探讨访谈类节目对于主持人在语言素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陈磊  蒋成丽 《活力》2014,(9):47-47
访谈类节目是电视专访和谈话节目的统称。我国优秀的访谈类节目有很多,访谈类节目的提问具有较深的思想性、新闻性和艺术性,必须注意:访谈对象,选择更苛刻;提问要有准备,设计必须细致;提问开始应营造轻松的访谈环境;提问要有平民视角,节奏要控制好。  相似文献   

8.
李岩 《活力》2012,(16):113-113
目前.各级广播电视台兴起一种以地方语言为特色的方言类节目,从现有状况看。这类节目收视率高,并且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方言节目指各地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以地方语言为表达形式推出的一些节目。较有代表性的方言节目有《阿六头说新闻》(杭州西湖明珠电视台)、《拉呱》(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听我韶韶》(南京电视台)、《越策越开心》(湖南经视)、《师爷说新闻》(绍兴电视台)、《英子逗逗逗》(吉林卫视)等。但是,此类节目目前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个别地方尚需改进。  相似文献   

9.
任广镇 《活力》2012,(6):165-165
站在高端。领略人物风采;走近高端.聆听时代强音;面对高端,探究世事变幻——这三句话,也许会让很多人想到那档家喻户晓的电视访谈节目《高端访谈》。《高端访问》中所出现的人物的高端性、权威性和唯一性打造了这个栏目独特的高品质。它吸引的收视群体是一大批文化水平高、素质高的观众,如知识分子、专家、学者和时事的爱好者、经济生活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10.
闫德强 《活力》2014,(7):163-163
随着电视行业的竞争逐渐激烈,各大电视台不惜重金打造各种综艺、选秀、竞技节目,来争夺电视行业新宠。而近期各种访谈节目则纷纷被指已经进入中年危机的瓶颈期,令很多观众失去了以往的新鲜感,访谈节目的火爆程度跟早先相比相差了不少,很多访谈节目组也都使出浑身解数,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用实际行动一争高下。总之谈话类节目是一个难度较高的节目制作类别,它的每一个制作步骤的质量都会影响整个节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谈话节目的发展及现状1.我国谈话类节目的发展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诞生于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了我国第一个电视谈话节目《东方直播室》。1996年3月16日,以《实话实说》的创办的第二轮电视谈话节目浪潮从中央电视台开始,迅速席卷中国电视界。  相似文献   

12.
杨澜 《中国企业家》2007,(8):112-112
整个社会都在一种焦躁中拼命狂奔,生怕被这个已经丢三落四的时代甩在身后在我最初制作高端人物访谈节目的时候,曾深受香港电台的《杰出华人》系列的影响。最富成就的人物,扎实生动的内容,有一定深度的对话就是我对节目的要求。头两年节目以“成功故事”为主,谁有名就采访谁,什么传奇就谈什么。慢慢地,开始不满足了。无论怎样传奇,无论多么重要,都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内地的选秀节目从兴起阶段、发展阶段到"降温"阶段,经历了6年的时间。在这6年的时间里,选秀节目最火爆的是2005年和2006年,全国上百家电视台都在办选秀节目,其中《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成为最大赢家。2007年和2008年选秀节目风光不在,选秀节目从风光到降温仅仅经过两年时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选秀类节目到底该如何发展,是继续走下去,还是另辟蹊径?本文就拿同是以歌唱比赛为主的《超级女声》和《美国偶像》比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亚珍 《活力》2013,(6):107-107
一、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特点和优势 电视人物访谈主要以视觉形象直接作用于受众,其传播符号既有声音和文字、更有图像的直接展示。它通过图像的剪接来传达观点和态度,又通过语言和字幕,进一步描述事实,表达观点。形象性和直观性是电视访谈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5.
李佳 《经营者》2010,(3):34-35
2001年,在情感类访谈节目达到井喷时,全国同类型节目达到了170个左右,9年后的今天,能被观众叫得出名字,愿意每天晚上定时定点收看的节目已经不超过10个。  相似文献   

16.
《经营者》2010,(6):71-71
我理解这个政策的导向是要促使电视台加大电视节目的创新,不能再依靠电视剧吃饭了。靠电视剧吃饭,导致这几年电视台同质化现象特别严重。电视台节目制作能力严重下降。限播令对不少卫视肯定是有影响的,多出来的时间必须用节目去填补,这就要求电视台必须去做节目。卫视的节目相对来说要适台大多数观众观看,比如娱乐、新闻类节目,而且节目内容还不能太专,  相似文献   

17.
《财会通讯》2006,(8):I0026-I0026
电视连续剧《李卫当官》在国内各家电视台热播后,李卫成了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当然,人们知道的仅仅是艺术化了的李卫,与历史上的真正李卫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伊欣 《活力》2013,(5):57-57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风行全国.不仅仅是前些年央视成立了24小时滚动播出的新闻频道。各大地方台也把收视率的焦点对准了民生新闻类节目。从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辽宁电视台的《看天下》、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等等,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有自己特色的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民生新闻节目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界少有的繁荣景象,那么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主持者、采访者、引导者、评论者。在节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沈晓峰  纪玮 《活力》2014,(3):97-97
电视节目是有时代周期性质的,大众群体所关注的节目类型在不同时期是迥异的,电视台也在不断变化新花样来吸引大众的眼球,无论在栏目类型和编导、创意上都要求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媒体传播方向。近年来,越来越多高水准的综艺类节目闯入观众的视野,特别是湖南卫视的主打节目---《我是歌手》,自开播以来收视指数爆棚,引起了其他电视台和栏目的争相效仿,其节目的新颖与创新在一段时间内在业界掀起了千层浪,所以探究其成功的原因对电视文艺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王晓秋 《活力》2009,(10):101-101
众多的谈话节目归纳起来,若从谈话的主体来看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平民型,例如央视的《实话实说》;二是专家学者型,例如央视的《对话》;三是明星型,例如央视的《艺术人生》。这三种类型.各自有各自的收视群体.也各自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面我们将以明星型谈话类节目为例.浅谈一下节目主持人在这种谈话类节目中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