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导,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新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共产党的85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85年;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不断进行总结的85年。在新世纪,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既能深入探索其基本规律,又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产生了四大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于"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于"庸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动态生成"而不是"静态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决不能"教条化"。  相似文献   

5.
黄德燕 《活力》2010,(2):216-217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欧洲大陆步入中国的上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并在中国得到发展,日趋灵活有效地解决中国社会实践的重大课题,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同时经历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化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尺度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证明世界化维度是不可或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世界化相互交融,共同构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复杂图景。实现理论和现实的融合、历史和未来的融合、坚持和发展的融合、中国视角和世界视角的融合,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世界化互动研究的四条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目前取得较大成果,但研究中出现的一些薄弱环节和局限之处日益显露出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局限之处和前景做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雷 《中外企业家》2012,(10):97-100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从实践的角度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诸多历史经验及其启示中,"让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让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它们是同一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是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群众双方掌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机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告诉我们,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科学的、历史的、唯物的群众观,是关于正确认识群众、对待群众的正确观点。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的“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基础上,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和文化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和当代视野中认识“中国梦”,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初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问题,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和当代视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基础上,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和文化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和当代视野中认识"中国梦",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初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问题,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和当代视野。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指的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进程或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般方法的总称.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的研究价值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哲学方法论、 思想方法论、 实践方法论、 学科方法论等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内涵.但学术界的研究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加以克服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关于公平与效率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我国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历史演进,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磊 《中外企业家》2009,(3X):184-184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深化。在历史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创新发展,为今天我们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文分别从科学理论与群众实践相结合、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借鉴经验和理论创新并且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三方面进行阐述,回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总结实践的经验,对当今中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文选》生动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理论。学习《江泽民文选》,重温这一历史时期我国非同凡响的发展历程,深刻领会并长期坚持这些宝贵经验,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对于坚定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对于我们提高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局面、领导建设中罔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于我们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的理论——毛泽东思想,从而实现了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互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分析现实社会矛盾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历史背景。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时期。对于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这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篇充分闪耀着光辉思想和治国理政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充满中国自信、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更加印证了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而且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辩证法,从时代高度对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化观和价值观的全面阐述,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学习好、把握好、落实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命运.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重点在大众化,难点也在大众化.文章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