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是中国银监会2012年推出的一项重点工作,陕西省商南信用联社在陕西银监局"三大工程"动员会之后,积极投入到"三大工程"建设中来。联社立即组织召开"三大工程"宣传动员会,将上级精神传达给每位职工。联社成立了"三大工程"领导小组,上下团结一心,将过去多年积累的为民服务经验与"三大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服务手段,更新经营理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把"三农"服务落实在行动中。"三大工程"建设让广大群众享受到贴心的金融服  相似文献   

2.
"三大工程"是对普惠金融内涵的诠释和积极的实践。推动和实施"三大工程",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引领和促进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聚焦"三农"、扎根"三农"、服务"三农"2012年6月18日,中国银监会集中印发了《关于开展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指导意见》《关于推行阳光信贷工程指导意见》和《关于实施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指导意见》。三个《指导意见》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做好支农服务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作出了战略性的统筹规划,引导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全面实践普惠金融,倾力打造支农服务特色品牌,提升服务"三农"的便利性、可得性、多样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需要新的农村信贷.农村信用社作为扎根于我国农村、土生土长的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发挥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农村信用社应积极地进行金融创新,从产权制度、经营模式、信贷结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变革,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更好地融于新农村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4.
200家村级便民金融服务点,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更像一缕缕温煦的阳光,温暖了村民的心房在浙江宁波,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鄞州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鄞州银行)始终坚持"服务区域、服务小微、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倾力实施农村金融服务进社区、阳光信贷、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小额信贷的阳光温暖了更多的农户,便民服务打开了惠农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5.
多伦县联社在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中,强化措施、创新服务、重视宣传、搭建平台,完善边疆牧区的城乡金融体系,为新"三农"建设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近年来,为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环境,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现代化支付结算带来的实惠,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联社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加强硬件建设、扩大宣传力度等措施,积极支持城乡统筹发展,构建惠农金融服务体系,为促进全县"三农"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强化措施,服务新农村多伦县联社通过深入农村地区开展现场  相似文献   

6.
要以"三大工程"深入实施为契机,以便农利农惠农为出发点,创新服务手段,实现信贷支农增速扩面,健全"三农"金融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农村信用社开展金融创新,应注重立足"三农"市场需求,立足"三农"主体实际,立足让客户满意,立足科技手段运用,立足激发动力活力近年来,金融创新日新月异,但实体经济却未得到有效支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湖南农村信用社的情况来看,"三农"金融服务还难以很好地满足"三农"经营主体的需求,表现在信贷产品少、门槛高、手续繁、价格不优、期限不  相似文献   

8.
<正>青海省农信系统将继续深入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在保持信贷业务平稳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和控风险,切实提高业务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水平近年来,青海省农信社在狠抓信贷业务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把支农支牧金融服务作为信贷业务的优先方向,加大投入,优化结构,全省农信社支农支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决策部署,以及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各项要  相似文献   

9.
小微线上信贷业务不仅有效提升了农发行履职能力,还进一步解决了传统线下小微信贷业务支持企业户数少、覆盖范围不够广、资金投放规模小等问题,满足了小微企业"短、小、急、频"的资金需求。互联网信贷是金融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极大推动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变革。  相似文献   

10.
呼伦贝尔市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是内蒙古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大潮中的一个缩影,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理应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保障。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蓬勃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因此积极探索农牧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成为推进“三农三牧”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正>湖北省农信社以创新一套管理机制、创新两大产品体系、创新三种产品模式的"123"产品创新工作法,成功启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湖北省联社积极研究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加大金融创新工作力度,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征求农村客户意见,形成了建机制、创体系、成模式的"123"产品创新工作法。创新一套管理机制以前信贷产品的研发集中在省联社,对辖内行社没有给予授权,辖内行社只能按照省联社要求对研发的信贷产品去推广应用。即便辖内行社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宁城县农信社通过改善信贷结构、严把信贷投向和"啃硬骨头"清收,念活自己的信贷管理"三字经"——内蒙古宁城县是一个有着52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近三年来,为满足当地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对信贷资金的巨大需求,宁城县联社累放各项贷款32.19亿元,累放农业贷款21.94亿元,  相似文献   

13.
<正>农业产业链金融,是在当前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的背景下,涉农金融机构积极整合农业产业链,使原来分散的信贷主体相互合作、相互制约的一种全新信贷经营管理模式。201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创新提出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这为涉农金融机构进一步支持"三农"发展指明了方向。长期以来,农户的分散化,是"三农"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因而无法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其重大意义就在于整合了农业资源和金融资源,通过对农业产业化中核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整个产业链效率的评估,充分发挥"产业联动、以大带小"的作用,以产业链为纽带实  相似文献   

14.
正推动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创新驱动,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提高信贷供给体系质量,增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性。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明确农业发展银行在乡村振兴中的职责定位,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乡村振兴中长期信贷支持。农发行要聚焦"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同时,坚持创新驱动、强化风险管理,为高质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三农"领域金融服务困难重重,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寻求业务创新与转型。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为这一困境提供了解决之道。中国农业银行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前沿技术,打造出互联互通的供应链生态联盟,真正解决了银行在农业金融服务中"不敢贷、不会贷、不愿贷"三大难题。深入剖析中国农业银行"e链贷"案例,为"三农"金融服务创新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广襄的“三农”原野上,最喜人的风景当属农信社为支持“三农”而推出的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层出不穷的“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犹如遍地鲜花,装点着锦绣大地,让不断焕发青春的新农村越来越美丽富饶。 黑河农商行为农机现代化量身定做的“大型农机具保证抵押接力贷”信贷产品,有效解决了农机具联保贷款占用担保人信用贷款“享用权”问题,满足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模式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7.
<正>福建银监局以推进"三大工程"为契机和抓手,督促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拓展服务广度,挖掘服务深度,加大服务力度,提高服务满意度,实现了"加服务、减成本、乘效用、除风险"的普惠金融效应自2012年6月银监会在福建泉州全面启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以来,福建银监局从创新机制建设、明确工作思路、搭建服务平台、强化舆论宣传人手,督促辖内  相似文献   

18.
如今,全面建立包括现代农业服务、基础客户服务、普惠服务,以及金融创新与合作支农体系在内的"五位一体"的金融支农体系,已成为山西省农信社高效服务"三农"的重要指引为更好适应当前"三农"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将农村信用社建成深受城乡居民信赖的百姓银行和高效服务县域"三农"的现代金融企业集群,2014年,山西省联社在全系统启动实施了"山西农信强农兴社金融普惠工程",并致力于构建"五位一体"金融支农体系,以其引导全省各级农信社增强金融支农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在银监会的主导和推动下,去年启动的农村金融服务"三大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照银监会的部署,今年要进一步把"三大工程"提升到战略高度,根据"三农"金融服务的新需求,赋予"三大工程"新内涵、丰富新内容,持续深入推进,倾力将"三大工程"打造成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特色品牌。农村金融"三大工程"奏响了最暖人心的服务乐章。  相似文献   

20.
<正>打造现代银行,实现长远发展,产品创新势在必行。要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发展、满足客户需求、优化金融服务开展产品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提管理,更好地发挥农发行支持"三农"的主渠道和主战场作用,将农发行打造成现代银行和"百年老店"。2014年末,农发行贷款余额达到2.8万亿元,是1994年末的8倍,信贷产品创新已成为农发行业务快速健康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剂。信贷产品创新是新形势下农发行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