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提高农业普查数据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普查数据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普查是否取得成功的唯一标准,普查数据质量的好坏将影响到政府是否能“摸清家底”、是否能正确决策、是否能合理规划,可以说普查数据质量将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提高普查数据质量,是对普查工作的根本要求。本文结合葫芦岛市农业普查前期准备工作的实践经验,分析影响普查数据质量的因素,对提高农业普查数据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赵建新  程莉 《数据》2008,(1):22-24
2007年12月21日,北京市副市长牛有成专门听取了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农业普查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这标志着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设计与普查准备、现场登记与复查、数据录入与处理等主要阶段工作基本完成,这次普查取得了大量真实反映北京市“三农”现状的普查数据,摸农业家底暂告一段落。近口,我们走访了北京市农普办(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王乐强副主任与我们分享了关于农业普查、关于农普人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3.
《辽宁经济统计》2006,(10):26-26
为切实规范农业普查工作,准确掌握农业发展状况,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今年8月23日,温家宝总理签发了国务院第473号令,公布并开始实施《全国农业普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保障普查各项工作有序和顺利进行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农业普查已经进入依法组织实施工作阶段。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6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6年度。普查对象为我国境内的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土地利用、农村劳动力及就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服务、农村居民生活以及乡镇、村民委员会和社区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农业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对所有普查对象由普查员进行逐个查点和填报。全省共组织动员了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各级普查机构的工作人员近14万人,填报普查表1231.7万张。通过普查,掌握了我省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5.
《数据》1995,(1)
市农业普查试点工作在通县展开北京市农业普查试点第一次工作会议于1994年12月30日在通县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对农业普查试点前期工作的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安排。这次会议是对农业普查试点工作的总动员,标志着市农业普查试点工作全面展开。会上,市统计局副局长...  相似文献   

6.
工作动态     
《辽宁经济统计》2005,(10):48-48
10月16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正式启动辽宁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通知指出,农业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做好第二次农业普查,对于进一步摸清全省农业资源情况,制定科学的粮食生产政策,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对于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知明确.成立第二次全省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由副省长胡晓华任组长,副组长由省政府副秘书长周立元、省统计局局长方晓林、  相似文献   

7.
《辽宁经济统计》2007,(4):F0002-F0002
为了确保农业普查数据质量,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从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业普查事后质量抽查工作以国家统计局张守清巡视员为组长的国务院农业普查事后质量抽查组3月31日抵达辽宁,对辽宁农业普查事后质量抽查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此次我省被国家抽中的五县区为沈阳于洪区。  相似文献   

8.
历时三年的辽宁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和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各级普查机构和全体普查人员的辛勤努力,普查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已圆满完成。国务院7月8日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总结会议,辽宁等十个省市被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统计局授予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集体。全省共262个单位、694名同志也同时获得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工作简讯     
《数据》1996,(10)
工作简讯●北京市三级农业普查机构超过两万六千人截上到现在,13个区县农业普查机构已全部组建完成。区县、乡镇和村三级农业普查机构达到26014人。其中区县级616人,乡镇级6367人,村级工作组19046人。(市农普办)●朝阳区农业普查层层落实责任制区...  相似文献   

10.
工作简讯     
《数据》1996,(4)
工作简讯昌平县农业普查扩大试点调查登记工作全面展开3月18日,昌平县农业普查扩大试点调查登记工作全面展开,农业普查试点的崔村乡和沙河镇普查员、普查指导员130多人全部到位,入户登记工作在两乡镇48个普查小区同时进行。3月19日,国家农普办和市农普办有...  相似文献   

11.
在搞准、搞实普查数据的基础上二利用普查资料开展分析研究是确保普查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那么,利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开展分析研究,为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则是光电录入汇总后农业普查工作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本文试就如何利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开展分析研究的有关问题谈几点思考意见,供从事农业普查工作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2.
《辽宁经济统计》2006,(10):F0002-F0002
9月21日,省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在沈阳辽宁大厦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会议传达贯彻了回良玉副总理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第二次(扩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及会议精神,总结了我省前一阶段农业普查准备工作情况,对下一阶段全省农业普查工作进行了部署。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市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6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6年度。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普查对象为我市地域内的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普查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土地利用、农村劳动力及就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服务、农村居民生活,以及乡镇、村民委员会和社区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准备工作正在全省范围内顺利推进,2007年1月1日普查登记正式开始。近日,记者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全省农业普查工作及其相关问题采访了省统计局副局长、省农业普查领导小组成员、省农普办主任马艳竞。  相似文献   

15.
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农普办的正确领导和全市各级农业普查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葫芦岛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圆满完成了普查准备、数据采集、汇总处理等一系列工作任务,现已取得初步成果。通过这次普查,查清了十年来全市农业和农村的基本情况,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研究和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及各项经济社会政策,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农业普查的起报单位是农户和农事企业,农户和农事企业能否积极配合,不瞒报、漏报、虚报登记内容,负责填制普查登记表的普查员,能否按照《统计法》和相关制度规定,作到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登记对象、范围能否作到不重、不漏,普查登记信息能否作到真实、准确、完整,是各级农普管理部门,尤其是乡镇农普办最担心、最头疼的事。乡镇农业普查办公室是最接近普查员的基层管理机构,采取措施保证农业普查登记质量责无旁贷,为此,辽阳市太子河区望水台街道农普办尝试着摸索出一套适用于此次农业普查的质量评估和验收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现将农业普查各阶段应用的质量评估和验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辽宁经济统计》2007,(5):F0002-F0002
5月10日下午,以国家统计局农业司副司长赵建华为组长的国家农业普查农业用地检查组莅临朝阳,就农业普查农业用地抽查数据质量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8.
赵建新 《数据》2008,(6):51-53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1996年,我国成功地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2006年,在中央提出城乡统筹,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政策背景下,国家统计局又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比两次农业普查的数据,我们看到了北京农业、农村、农民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数据》1996,(1)
农业普查协调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北京市农业普查办公室正式成立[本刊讯]1995年11月20日,市政府召开了农业普查协调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副市长段强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市统计局局长范国柱主持。市统计局副局长庄宝国汇报了农业普查前期准备工...  相似文献   

20.
《辽宁经济统计》2006,(3):F0002-F0002
3月21日,辽宁省第二次农业普查宣传工作会议在沈举行。这次会议是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召开的,省主要新闻单位领导、各市宣传部负责人、农业普查办公室主任及主管宣传工作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题是广泛动员、通力合作、省市联动、认真做好第二次农业普查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