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2021,(10):44-52
现阶段大量农地转入户未能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实现地块的连片集中。本文从地块规模门槛视角将农地特征划分为绝对连片、适度连片和分散化三种类型,并利用湖北省农地转入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地块规模门槛标准下的农地连片情况,后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考察了各地块规模门槛标准下不同农业生产效率指标在三种农地连片水平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农地连片集中有助于农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且适度连片的效果优于绝对连片。现行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方式下,将最小地块规模增大到5~8亩有利于水稻种植户获得较高的综合农业生产效率。因此,大小农户均可通过增大地块规模获得规模经济,且大规模农户无需追求地块的绝对连片。  相似文献   

2.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农地流转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条件,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流转及规模决策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基于中国4省农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分析了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农地转入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分化程度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转入规模。其中,农户水平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和转入规模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垂直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流转规模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劳动力年龄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及流转规模有显著负向影响;农业合作组织对农地转入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农地资源禀赋与农户农地转入参与行为呈现"马太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来弥补农户分化对农业规模经营不利影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地流转背景下新疆农户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采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新疆是我国农膜施用和农膜残留最严重的地区。基于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残膜回收方式和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采纳,重点研究农地流转对农户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采纳的影响,以期为新疆及全国农膜残膜污染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方法]文章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农户残膜回收方式和处置行为,运用Pr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户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采纳的影响。[结果]新疆农膜残膜回收方式目前主要依靠人工捡膜,而农地流转促进了农户采用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户主个体特征和政策因素是影响农户残膜回收的主要因素,而人均农业收入、耕地特征、残膜回收技术培训和订单农业生产对农户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采纳产生重要影响。[结论]随着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耕地规模经营,人工残膜回收方式不具有可持续性,而农地流转后耕地规模经营有助于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耕地残膜回收率。因此,有序推进农地流转规模经营,促进农户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采纳是未来残膜污染治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刘杰  李聪  王刚毅 《农村经济》2020,(8):100-108
本文利用黑龙江省1208个玉米种植户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新技术采用的行为差异和影响农户新技术采用需求的关键因素,然后使用EBM模型对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农户在新技术采用行为上存在明显异质性特征;影响农户新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存在差异,但金融特征和信息特征均能显著提高农户新技术采用概率;农地规模和金融特征对农户新技术采用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年龄、是否为合作社成员和积温优势对农户新技术采用需求有负向作用;采用新技术的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显著高于未采用新技术农户;在农地规模上,技术效率大致呈"√"形,即规模越小的小户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较高,规模越大的大户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也越高。基于研究结论,文中提出了鼓励农户采用新技术、保障农业新技术推广使用效果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产经营效率是考察农业补贴政策效果的重要方面。本文基于辽宁省农户调查,利用DEA-Tobit两步法,对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效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多数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农户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效率较高,农户经营农地最优规模效率的最优规模出现在5-15亩之间,占规模最优总户数的74.65%;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纯技术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农户经营农地的最优纯技术效率的最优规模出现在5亩以下,占规模最优总户数的72.73%;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综合效率还处于初级水平,最优规模分散;农业补贴水平对农户生产经营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本文对有效制定农业补贴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农业生产资源趋紧和环境承载压力的双重考验下,合作社能否以及如何带动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成为亟待回答的重大现实问题。[方法]文章基于福建省501户柚农的调查数据,以施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和测土配方施肥3种绿色生产技术采纳为例,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加入合作社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1)加入合作社能促进农户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在反事实假设条件下,加入合作社农户若未加入时,其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积极性和采纳强度会降低,未加入合作社农户若加入时,其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积极性和采用强度会提高,用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2)加入合作社促进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主要通过提升农户绿色生产认知这条路径实现,其中介效应占比为20.7%。(3)加入合作社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存在群组间差异,加入合作社对规模较小农户、参与完全横向合作模式农户的带动效果更显著,合作社产前的统一农资和规定农药化肥清单、产中管理的生产检查和田间技术指导、产后的统一包装和销售等管理和服务,以及合作社分红,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带动效果更显著。[结论]要大力支持合作社发展,鼓励农户加入...  相似文献   

7.
农户对循环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中国粮食主产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并以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外部因素和内部信念对农户采纳循环农业技术意愿的影响以及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知觉易用性和知觉有用性是驱动农户采纳循环农业技术的关键心理因素,技术特征、结果展示和采纳条件是促进农户知觉循环农业技术易用性和有用性的外部因素;技术特征和采纳条件对农户循环农业技术采纳意愿有直接和间接正向影响;随着农户收入或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外部因素、内部信念对农户循环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作用程度会更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农业资源环境是农业产品质量保障的基础,农业科技创新有力支撑农业产业发展,探究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影响因素与经济效益,对保障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提高农户绿色生产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20年河北省定兴县实地调研所得的219份农户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技术采纳对农户家庭经济效益的作用水平。[结果](1)虽然定兴县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取得一定成效,共有67.58%的农户采纳一种或多种绿色生产技术,但采纳程度有待提高。(2)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大棚类型、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接受技术培训以及政府是否给予指导显著影响农户技术采纳决策。(3)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农户与未采纳组相比每公顷年均收入增加28.44%;测土配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别带来26.52%和14.90%的增收效应,并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节水灌溉技术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增收效果不显著。[结论]绿色生产技术能显著提高农户收入,因此政府要加强对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通过技术培训、经济激励、构建技术推广体系等措施提高农户绿色生产...  相似文献   

9.
董翀 《农村经济》2017,(12):56-61
本文以农业技术采纳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农业价值链转型升级背景下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并基于奶业价值链的农户调查数据,讨论了农业价值链金融、价值链组织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价值链金融能够降低农户采纳新技术的门槛,但不会对农户的采纳程度产生进一步影响;价值链组织对技术采纳行为有一定的诱导力;此外,农户禀赋条件和农村要素市场完善程度也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农业技术采纳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农业价值链转型升级背景下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并基于奶业价值链的农户调查数据,讨论了农业价值链金融、价值链组织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价值链金融能够降低农户采纳新技术的门槛,但不会对农户的采纳程度产生进一步影响;价值链组织对技术采纳行为有一定的诱导力;此外,农户禀赋条件和农村要素市场完善程度也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已有研究普遍认为,我国农地流转市场中存在的大量熟人交易限制了农地流转对细碎化经营的改善。然而,鲜有研究从地块规模门槛视角考察转入户经营规模扩大后的农地细碎化程度。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地块数量、地块平均规模和地块规模门槛三个指标下的农地细碎化水平差异,并利用湖北省传统农区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农地转入和农地流转对象对细碎化经营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发生流转后,尽管转入户经营农地的地块平均数量增加,但26.58%的转入户经营农地的地块规模门槛达到10亩。实证结果表明,农地流转能够改善转入户经营农地的细碎化水平,但不是通过减少地块数量彻底解决,而是通过提高地块规模门槛逐步改善。本文研究发现,非亲友型流转不仅能够减少转入户经营农地的地块数量,而且可以将其经营的所有地块的规模显著提高到8亩。因此,降低离土农户对承包地的依赖,减少委托保管性质的亲友型流转,可以有效加快农地细碎化改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潜江市和监利县的263份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户微观层面探讨影响其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因素和外部因素是驱动农户采纳低碳农业技术的关键因素;经济因素中家庭务农人数、经营耕地面积对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兼业程度对其影响为负;外部因素中他人影响程度和技术培训正向影响农户低碳农业技术的采纳行为。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政府应从加强低碳农业技术培训、开展低碳农业技术试点以及推进土地流转等方面促进农户对低碳农业技术的采纳。  相似文献   

13.
农地流转对农户生产率的影响——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了北京、上海和广东三省份农地流转对农户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出现生产率差异的内在原因。实证研究发现:样本农户的平均生产率只有0.28,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农地流转会降低农业的技术效率,但是会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率,且规模效率的正效应大于技术效率的负效应,因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率;94.5%的农户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因此,土地流转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有效途径;农地流转会显著增加劳动生产率,但是会降低土地生产率;转出土地的农户在生产时更多地使用劳动和资本,而转入土地的农户则更多地使用土地和资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北京市城郊四区的调研数据,构建农户认知模型和采纳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对创意农业认知和采纳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在认知模型中,文化程度、设施果树栽培、培训示范、加入合作社和技术服务队均对农户认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原有的销售网络、生态有机果树栽培和扩种打算意愿却对农户认知产生负向影响;在采纳模型中,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风险偏好、设施果树栽培、加入合作社和技术服务队均对农户的采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培训效果和邻里传播却对农户采纳产生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以集约化土地种植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这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追求效益的最大化的选择性行为,也是政府主导和扶持的新型农民的政策缩影。文章探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不同种植规模经营主体对于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行为差异和影响因素。[方法]以新疆棉区的1 043户小规模种植农户和683户家庭农场主的调查数据为例,对以家庭农场(种植面积267hm2及以上)为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家庭耕地面积是影响家庭农场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主要因素; 而文化程度、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村里是否有农业合作社是家庭农场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的。(2)而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次数是影响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主要因素; 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是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的。[结论](1)农业技术服供给机构应根据农户经营种植的耕地面积,对用户进行分类管理。(2)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应协同基层部门加大对农业技术服务的宣传力度,全面提升种植农户的认知程度。(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技术服务培育不同规模需求的优良农户。  相似文献   

16.
[目的]稻虾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迅速,对于这一生态农业模式的扩散机理研究,有助于推动其他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方法]文章基于湖北省、湖南省和安徽省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二元Probit计量方法分析了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模式的邻里效应,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对基准回归结果的内生性进行检验及计算出社会乘数效应。[结果](1)农户的稻虾共作模式采纳行为存在显著的邻里效应,同村邻里农户采纳行为均值每提高一个单位,个体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模式的概率将提高26.5%;邻里农户采纳行为的社会乘数效应为1.69。(2)农户的稻虾共作模式采纳行为还存在显著的情景效应;加入合作社可以显著提高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行为。[结论]在生态农业模式采纳比较少的行政村内,可以采取适当的激励政策引导部分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模式,再通过邻里互动效应作用,间接影响其他农户,从而提高整体采纳水平,形成规模效应。优先采纳的农户通过技术示范、经济收益示范,影响和带动其他农户采纳;充分发挥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户生态农业模式采纳行为。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江西省16个县(市、区)1169户种稻大户农药新品种采纳状况的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农药新品种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农业技术扩散关注程度、种田人数、耕地规模、农户参加防治病虫害技术指导频率、种稻大户补贴政策满意度对新农药技术采纳有着显著影响,其中种田人数是重要因素,对农业技术扩散关注程度、耕地规模、农户参加病虫害技术指导频率、种稻大户政策满意度是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基于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480份调研问卷获取的相关数据,引入DEA-Tobit模型对比分析普通农户、耕作大户、农业合作社三种经营主体的耕地利用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业合作社与耕作大户的耕地利用效率明显优于普通农户;农地经营规模、农业收入占比、农地细碎化程度、政府政策补贴、经营主体意愿是影响耕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考量,我国农业应在确保普通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通过适度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改善耕地细碎化状况,扶持并引导合作社与耕作大户,探求多元新型经营主体,提升我国耕地利用效率并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农户农地转入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讨论了规模经济激励、劳动力资源约束以及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和市场活跃程度等外部市场条件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的影响,并利用农户农地转入的实地调查数据检验了相关研究假说。研究表明,农户家庭经营农地规模及非农就业状况是影响其转入农地的重要经济激励因素,但这种转入农地的行为受其劳动力资源禀赋的约束和非农就业机会成本的影响,而农地细碎化由于凸显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资源的约束而对农户转入农地产生负向影响。村庄农地流转市场的活跃程度是农户能否转到所需农地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村民参与非农就业市场的程度是决定村庄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基于对四川省连片特困地区301户农户的实地调查,运用结构认知法分析了农户社会资本的基本特征及其对贫困地区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地区农户结构型社会资本差异明显,村干部较普通农户拥有更优的社会网络;认知性社会资本不足,表现为异质性社会信任缺乏;农户的社会网络规模、农户互助行为、农户共享行为、农户对邻里的信任、农户对村委会的信任等对农户技术采纳意愿影响显著。因此,改善贫困地区农户社会资本,加强农户的异质性社会网络建设,提高农户的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构建贫困地区的社会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