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阐述乡村旅游支持精准扶贫战略的内涵与意义;从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政策整合问题,产业融合问题及乡村旅游产业中项目受益机制问题等方面剖析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瓶颈所在;给出整合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产业政策功能,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和完善乡村旅游下贫困人口参与受益机制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黎  童静  刘成 《农村经济》2021,(3):56-63
精准扶贫是“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其中乡村旅游是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当前,对于乡村旅游示范村旅游产业发展试点,助力乡村精准扶贫的路径和模式上还缺乏深入探讨。本文以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为样本,分析乡村旅游示范村助力精准扶贫的评选机制、动力机制、示范机制、规划设计机制,提出乡村旅游示范村需要精准选址评定和营造特色场景,构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指标体系,研究有差异化的乡村旅游脱贫路径。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作为典型的民生产业,具有极强的扶贫、富民和振兴乡村的作用,也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河北是农业大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和优势,成为"十三五"以来河北精准扶贫、产业优化、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潜力产业。但纵观乡村旅游发展,在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促进广大村民从脱贫到富裕、激活乡村绿水青山生态经济等方面的潜力,仍缺乏有效释放的机制与模式。深入探讨乡村旅游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现状、瓶颈及实现路径,对"十四五"全面振兴乡村战略实施、巩固旅游精准扶贫成果、推动小康社会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是"十三五"期间重大国家战略,目标是确保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脱贫和同步小康。乡村旅游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之一,但目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面临多重困境,从理念到操作基本都侧重贫困户的经济增收,并基本对标于2020年的脱贫目标,没有考虑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户持续发展问题,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扶贫模式差距较大。为此,本文提出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理念建设、基于旅游产业链设计乡村旅游产品、注重贫困户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以及旅游扶贫激励机制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扶贫是一种重要的产业扶贫方式,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得到迅速的推进和发展,在各地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乡村旅游扶贫不能脱离其核心任务即"扶贫",也不能脱离精准扶贫"到村、到户"的目标,实践中易将其与旅游开发相混淆,从而导致陷入与扶贫目标和宗旨不符、政府包办、项目缺乏特色、利益联结不稳等困境。笔者根据对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现状的调研,分析、总结了目前贵州乡村旅游扶贫面临的主要困境,结合理论研究提出了精准视阈下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长效机制优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新兴的产业扶贫形式,是乡村振兴的新希望、农村产业联合发展的新动力、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和贫困人口自我提升的新路径。但目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还面临着"走"与"留"、"贫"与"富"、"真"与"假"、"破"与"立"以及"外"与"内"等现实困境。鉴于此,需要以融合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品牌意识打造特色旅游资源、以精准思维进行识别和帮扶、以协调战略处理开发与保护以及以联动机制促进外部扶贫与内部脱贫的互动。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人-业-地"三个维度,探讨"非遗+旅游"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精准扶贫的逻辑关系。通过研究广西程阳八寨非遗+旅游活化推动精准扶贫的现状及模式,提出要有效从人、业、地三块,从精准识别,培育具有造血功能的非遗旅游产业扶持人;精准战略,寻求适宜非遗旅游产业新模式,打造成熟产业链;精准管理,营造非遗旅游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层层递进分析"非遗+旅游"精准扶贫的逻辑,从而找到完善推行"非遗+旅游"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随着我国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乡村旅游扶贫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产业扶贫开发方式。当前,旅游扶贫工作已进入精准施策、深入攻坚的关键时期,国家也适时地提出了许多支持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的政策,开发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在部分偏远地区,仍然存在着资源开发不足、交通落后、专业技术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本文基于乡村旅游战略,提出发展农村旅游扶贫的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9.
旅游扶贫具有强大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产业带动作用,是我国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现实中,由于政府层面缺乏统筹规划,农旅产业融合度不高,村寨空心化严重等问题制约了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扶贫发展。因此,构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融合、绿水青山"生态+"、"观念扶贫、智力扶贫、智慧扶贫"等可持续旅游扶贫模式,通过发挥"旅游+"的综合效应、挖掘特色文化,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核心竞争力、创新商品营销模式、汇聚社会力量,服务乡村振兴等途径促使民族地区旅游的可持续扶贫。  相似文献   

10.
旅游扶贫是一种借助旅游经济增加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开发式扶贫方式,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与融合作用,带动和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实现增收,乡村旅游已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本文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运行机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引导、产业推动、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要"精准滴灌",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要因地制宜,认识到乡村内在价值的重要性;要认识到这是一个不断变化、时时发展的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探索乡村旅游扶贫的精准实践路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径。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依据和驱动机制,根据精准扶贫的要求设计了精准识别旅游扶贫帮扶对象、精准制定旅游扶贫帮扶措施、精准实施旅游扶贫动态管理、精准实现旅游扶贫目标考核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并从健全贫困人口参与受益机制、健全旅游扶贫联动运行机制、健全旅游扶贫主体协调机制、健全旅游扶贫目标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旅游扶贫的保障机制,以期为乡村旅游更好发挥精准扶贫功能提供一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和新目标。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乡村贫困内涵、贫困发生区域的多维度和复杂性,进而对贫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精准化进行剖析,最后探索了精准扶贫的可行路径,并阐述了乡村旅游扶贫作为一种特色路径的优越性和实施重点。  相似文献   

14.
在精准扶贫理念指导下,具有旅游资源优势的乡村可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开展独具特色的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实现精准扶贫。鹤壁市淇县赵庄村的旅游精准扶贫经验具有典型性,但也存在噪声污染、绿化不够、传统文化保护、挖掘不足等问题,当地应采取保护村落传统建筑和传统文化,利用优美环境发展养老休闲产业,打造精品乡村休闲体验品牌等措施,保障乡村旅游扶贫长效机制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乡村旅游业扶贫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中国2010年~2015年乡村旅游扶贫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CCR模型和BCC模型,应用DEAP2.1软件,对我国乡村旅游扶贫效率进行了评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乡村旅游扶贫效率总体较高,但部分年份扶贫效率较低且处于规模收益递减状态。针对这种现状,应通过家庭自主经营模式、服务接待经营模式、产品共生营销模式、"合作社+"运营模式、入股分红经营模式等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高农村扶贫对象、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的精准度,着力推进乡村旅游业供给侧改革,从而推动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有效结合,不断提高乡村旅游扶贫效率。  相似文献   

16.
当前,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已成为较多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突破口。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有力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有效增加乡村贫困人口创业就业机会、大力改变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但在深入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也遭遇了精准定位难、市场前景预测难、资金借贷难、从业人员培养难的困境,要摆脱困境寻找出路,应精准识别各要素、精准开拓市场、精准制定资金帮扶措施、精准培训从业人员,以期为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推进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扶贫日益成为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和中坚力量。本文从我国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出发,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三大路径:精准识别旅游扶贫帮扶对象、精准消除旅游扶贫参与障碍、精准依托旅游扶贫项目。继而,归纳了政府主导型、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型、开发旅游商品型这四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帮扶模式,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陕北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问题之一,我国政府极其重视扶贫。通过乡村旅游实现精准扶贫,对于打赢扶贫攻坚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进行评价,对把握脱贫工作的不足和方向、提高陕北地区乡村旅游的扶贫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选择2011—2016年为时间结点,将熵值法与加权评分法两种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以榆林市和延安市21个“国家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重点县”为研究对象,研究陕北地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其精准扶贫效应,并对其做出评价。[结果]陕北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经济效应总体为显著,且延安市区域间发展很不平衡; 在改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受教育及生活水平方面,乡村旅游产生的效应不显著; 在改善贫困地区贫困居民健康水平方面,乡村旅游扶贫效应比较显著。[结论]陕北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应总体处于显著和较显著两个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与策略深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贫困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人力充沛,全国一半以上贫困乡村都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旅游扶贫是行之有效的科学路径。文章总结了旅游扶贫具有贫困人口参与面广、扶贫效果快、返贫率低、防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的突出优势和特点,并根据党中央"三位一体"扶贫格局,在梳理各地扶贫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旅游扶贫是贫困乡村产业化扶贫的最佳路径和中坚力量,提出了乡村旅游扶贫要强化战略引导,创新机制体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文还重点分析了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的"旅游+片区开发、旅游+N(农业、文体、商贸等)"模式,认为重庆市实施政府主导、政策引领,因地制宜、多元发展,整合资源、立体扶贫,创新机制、多样带动的乡村旅游扶贫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湘西十八洞村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腊尔山是典型的贫困纯苗族村寨地区,自从2013年习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视察后,5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十八洞村村民充分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改变当地落后状态,并由此总结出了影响全国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工作经验。十八洞村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为我国当前实施的乡村战略振兴战略计划提供了脱贫致富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