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盈余管理常用的手段有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这两种手段的实现方法并不一样。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从企业正常活动出发改变企业真实交易决策,从而进行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是通过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在我国,医药制造业是最常见使用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企业,所以,以HR公司医药为例,对企业的盈余管理及研发投入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研究,对企业有关财务指标进行汇总及计算,从而分析得出HR公司改变会计政策的原因及盈余管理动机,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
盈余管理是企业在有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自由时,在合法的前提下选择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是企业作为追求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只有对盈余管理理性对待与恰当运用,才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实现效益最大化。随着证券市场在我国的发展,盈余管理的方法也在不断升级。本文分析了企业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并提出了解决盈余管理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为了达到平衡利润、合理避税等目的,在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采取多种手段对本企业的盈余水平进行调节,以便更好地实现管理当局的经营目标以及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本文分析了会计计量模式的改变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蒋冰丛 《时代经贸》2013,(20):14-14
盈余管理是企业在有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自由时,在合法的前提下选择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是企业作为追求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只有对盈余管理理性对待与恰当运用,才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实现效益最大化。随着证券市场在我国的发展,盈余管理的方法也在不断升级。本文分析了企业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并提出了解决盈余管理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曹小林 《时代经贸》2010,(12):109-110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有意以获得自身最大利益为目的,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和方法。目前,国内许多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在合理的会计政策和合法的会计原则范围内进行的,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合法的行为。但是近年来,无论我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出现了很多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除了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相当大的一部分也是由盈余管理所造成。因此,盈余管理这个概念辩证的来看有利也有弊。  相似文献   

6.
外部审计是对企业盈余管理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我国2013—2017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审计行为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行为。实证结果表明,虽然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对企业进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具有警戒作用,但作用有限,且提高审计费用和变更会计事务所反而会诱发企业增加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这表明外部审计无法有效抑制企业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7.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有意以获得自身最大利益为目的,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敢策和方法.目前,国内许多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在合理的会计政策和合法的会计原则范围内进行的,学者们普追认为这是一种合法的行为.但是近年来,无论我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出现了很多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除了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相当大的一部分也是由盈余管理所造成.因此,盈余管理这个概念辩证的来看有利也有弊.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随着国际环境和金融环境的变化,上市公司存在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虽然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但上市公司还会采用会计方法和非会计方法进行盈余操控。就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分析,并通过案例加以阐述,从而有助于改善盈余管理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张燕 《现代经济信息》2012,(14):157-158
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方法,但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是政府主导的,企业执行的一种情况,目的是规范企业行为,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本文通过总结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和内容,分析我国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盈余管理的内涵盈余管理是当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但是对盈余管理的概念至今未达成一致意见。然而总的概括来说,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者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会计方法和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国际环境和金融环境的变化,上市公司存在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虽然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但上市公司还会采用会计方法和非会计方法进行盈余操控。就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分析,并通过案例加以阐述,从而有助于改善盈余管理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指在公认会计准则规定的范围内,企业管理层有目的的采用各种会计方法适到期望报告盈余的行为.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内外财务会计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本文具体分析了新会计准则的各项新规定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盈余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何昌云 《时代经贸》2012,(10):183-184
盈余管理指在公认会计准则规定的范围内,企业管理层有目的的采用各种会计方法达到期望报告盈余的行为。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内外财务会计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本文具体分析了新会计准则的各项新规定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盈余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以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为目的,在公认会计准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财务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规范企业盈余管理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障投资者利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以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为目的,在公认会计准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财务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规范企业盈余管理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障投资者利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证券声场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本文首先分析了盈余管理与会计造假的区别,然后针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在企业准则以及会计方面等的动机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加强盈余管理的管理力度,能更好的为企业以及整个资本市场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是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盈余管理是借助于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来实现的。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得到一种令企业管理当局满意的财务会计结果。而会计盈余是决定财务成果是否满意的重要参数。因此,企业管理当局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来多计或少计收益、少计或多计费用与成本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对企业盈余管理与对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会计手段中的会计政策和非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内部投资决策能力,使企业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彬  任亚林 《经济师》2001,(2):168-169
在本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会计学界曾对企业存在的盈余管理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而且多为实证研究成果。在我国,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各种利益关系人也对我国企业中大量存在着的盈余管理问题越来越重视,会计界也逐步展开了对我国企业中的盈余管理的研究。一般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主体为达到一个目的,干预企业的对外财务报告,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企业中为什么存在盈余管理?笔者认为主要由经济环境中存在的三个客观条件决定的。一是经济利益的刺激。在现实社会里,我们可以见到许多刺激因素。比如,企…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现象一直存在,由于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存在很大的灵活性与模糊性,能够满足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本文通过列举不同类型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发现在现行会计准则下,仍为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一定的空间,最后提出规范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以操纵盈余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