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的确立与稳固 ,在于其自身的科学性和适应性。而中国马克思主义主流经济学的发展更是以中国学界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为基本支点。为此 ,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的强化 ,更要积极进行中国经济学的创新 ,从而为中国主流经济学的科学性、开放性、持续性和与时俱进提供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讨论意义重大。中国的经济学首先应当国际化,就是说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应当遵循经济学最本质、最内在、最一般的规定性。中国的经济学又必须本土化,因为只有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中国经济学的生存价值与应用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实现中国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理应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统一起来。有效地实现中国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要求在加强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高校的经济学教学模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经济学也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不断成长。然而,成熟的理论来源于成熟的实践,中国经济学走向成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推动中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共识。探索中国经济学发展之路,必须科学认识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现状,立足中国经济现实,挖掘并把握中国经济学的内在规律,寻求推动中国经济理论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张亚光  沈博 《财经研究》2021,47(1):109-123
由于中西社会经济实践与理论发展的时空错位,近代中国无法直接移植西方经济思想与实践,为此近代中国经济学人展开了漫长的经济学中国化探索.文章按照时间线索,以近代中国新旧学术体系的嬗变和经济学研究主体的转变为依据,结合科学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双重因素,将近代中国经济学探索与转型划分为格义、分野与自立三个阶段:"格义"对应着初始阶段,即传教士与传统知识分子以中国传统知识体系重述和移植西方的经济思想与实践;"分野"对应着发展阶段,即时人对经济学的新认识与探索主体的新转变为近代中国经济学从传统知识体系的"格义"版本转向现代学术话语的科学版本奠定了基础;"自立"对应着深化阶段,即新知识分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主力,推动经济学成为独立学科,并在本土研究与应用中逐渐形成构建"中国经济学"的自立诉求.研究显示:(1)经济学中国化是近代中国经济学发展的逻辑主线,科学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内外因素所带来的中西学术合流与分化是近代中国经济学探索的内在张力;(2)经济学中国化的深入开展道明"中国经济学"的缘由,"中国经济学"的探讨标志着近代中国经济学探索的深化,二者构成近代中国经济学的演化全景;(3)"中国经济学"的构建是科学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内外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实现有赖于学界在充分吸收古今中外经济思想的基础上,发掘中西发展时空错位的后发优势,直面时代共同话题,归纳提炼系统性的新理论,实现中国与经济学的互相成就.  相似文献   

5.
作为经济学重要分支之一的政府经济学首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目标,即一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但同时必须具备明确的伦理目标,即追求公平公正提升社会福祉。我国政府经济学所追求的伦理精神是与经济目标相契合,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逐步明晰政府责任和特定的伦理使命,通过完善制度、健全法规、倡导和谐,最终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经济在总量上已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成就令世界瞩目.更进一步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经济总量很快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从而终结一百多年来美国雄霸全球的历史.但是与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及取得的成就相比,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同时,中国经济学研究在与国际接轨的大潮中,严重西化甚至“英美化”倾向已经是一个不容否定、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并且已经产生了各种严重危害.有鉴于此,必须认真看待和高度重视中国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的严重西化倾向及其产生的严重危害.因此,鼓励推动基于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基础上提炼具有中国标识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话语、中国理论的经济学,将中国经验和丰富的中国实践上升为系统化和一般化的规律性理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学研究提出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时代呼唤创建中国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失灵,推动了对现实经济的解释力与预测力,因而必须重新构建一门研究中国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及其规律的中国经济学。而中国经济学构建既要尊重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经济传统,又要考虑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多学科融合渗透。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家》2015,(2):105
《经济学家》杂志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感谢作者和读者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与厚爱,本刊继续秉承"前沿性、前瞻性、开拓性、科学性"的学术精神,竭诚欢迎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踊跃投稿。本刊近期将重点关注以下选题内容的研究: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2、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学百年回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考察了100年来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其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我们认为,经济学的进步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100年来,经济学在中国的曲折发展,从根本上是由这一时期我国社会整体发展的历程所决定的.建立严谨的逻辑体系和扎实的实证研究,是我国经济学研究对经济发展做贡献并同时对经济理论发展做贡献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王亚南首先提出要联系实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概念,并写出了一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作”,即《中国经济原论》。该书在理论核心、体系、篇章结构及方法上均具有鲜明特色,被称为中国式的《资本论》。时至今日,在我国经济改革和建设过程中仍发挥着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被评为“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中唯一一本解放前出版的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