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GHM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中国企业控制权转移的本土特征,包括制约着中国企业控制权的历史因素、公司资本构成等因素,从而给出企业控制权优化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私营企业的非契约融资与控制权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第一代私营企业主的企业时期,私营企业的融资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痕迹,企业在不完全资本市场中的融资具有非契约性,控制权的转移是私营企业第二个生命周期的开始,也是实现融资与治理的契约化的过程。控制权在家族内部的转移是一种成本最小的方式,也是私营企业的首选方式。控制权转移给职业经理的条件是家族治理的成本高于聘请职业经理所发生的代理成本。家族集中持有的财产承担了企业风险和隐性成本,但内源融资使企业对资本周转速度不够敏感,减缓了加速效应,企业难以在短期内迅速获得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控制权收益与企业最优重组契约之间的关系。控制权收益的存在使企业内生的重组行为不是,但作为外部企业的兼并需求则过度。如果经营者的控制权收益可以进行交易和货币补偿,则企业的最优重组契约能够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公司债券契约条款能够在债券发行人与债权人之间进行剩余控制权配置,有效抑制发行人对剩余控制权的滥用,保护债权人权益,近年来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由于信息不对称程度在最优契约结构上的重要影响,分析师的信息发掘与债券契约条款在防范债券发行人剩余控制权滥用方面存在替代效应。基于上述假设,本文以2007~2020年发行公司债券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分析师跟踪对公司债券契约条款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数越多,公司债券契约条款数越少;分析师预测准确度越高,公司债券契约条款数越少,分析师预测分歧度越大,公司债券契约条款数越多。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后,前述结论依旧成立。本文首次从分析师跟踪视角考察了其对公司债券契约条款的影响,论证了股票市场的外部监督作用能够传导至债券市场,也为公司债券契约条款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控制权转移的背景与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6
本文分析了我国控制权转移的制度背景 ,并以 1 999— 2 0 0 1年我国A股市场发生控制权有偿转移的上市公司作样本 ,考察我国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特征。研究发现 ,我国目标公司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管理层的效率低下 ;财务资源有限 ;资产规模相对较小 ;股权较分散 ;股权流动性较高 ;市净率较高。Logit回归模型的拟合预测得到 71 8%的正确率 ,能够较好地拟合预测目标公司 ,但并不表明投资者能因此而得到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6.
控制权转移、企业绩效与代理成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来考察控制权转移前后企业绩效、代理成本的变化。结果显示,企业绩效下降、代理成本增加对控制权转移有重大影响;控制权转移以后,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显著改善。但这种改善不可持续,两三年后,绩效、代理成本有复原的迹象。另外,不同转移方式、转移对象转移后,绩效、代理成本的变化趋势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7.
企业控制权是科技型小微企业风险融资的重要工具。从控制权转移激励与约束角度,构建了科技型小微企业风险融资中控制权转移激励与约束契约设计的两阶段模型,探讨了科技型小微企业投入的自身财富水平、投入风险项目的知识产权价值、努力水平、市场声誉、风险项目成功率、风险项目产出的变现性与可控性、风险项目运行的在职消费水平、风险投资者获取的剩余价值索取权、风险项目投资额度、风险监控成本、风险项目的战略收益、风险项目运行的私人收益与共享收益、科技型小微企业投入人力资本的专有性和专用性、风险投资者的投资专用性以及风险投资者风险规避程度等因素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中控制权转移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定量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科技型小微企业风险融资控制权转移的激励与约束契约设计机制,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投融资理论进行了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契约失灵框架下的家族企业控制权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企业“长不大”的根源在于家族管理禀赋不能有效支撑企业的成长。以家族资本融合人力资本、吸收社会管理资源是家族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这就意味着对职业经理的授权。然而,企业控制权的让渡面临着来自企业主的集权情结和职业经理市场失灵内外两方面的障碍。本文构建了一个家族企业控制权让渡的模型,并提出在契约失灵框架下产权分享是促进家族企业控制权让渡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9.
如何构建有效的金融契约是经济转型过程中提升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效率、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关键.最近兴起的金融契约理论突破传统的现金流思路.从控制权视角考察企业内部控制权配置机制及时各利益主体行动策略的影响.论文从控制权视角出发,系统回顾了金融契约理论的相关成果,并指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主要局限.本文研究将对我国企业融资决策、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资本市场金融创新等具有一定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代企业理论的奠基之作,科斯1937年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开创性地提出企业作为一种节约交易成本的机制发生作用的论点,至于节约机制,科斯在文中明确了企业家的作用,并把“权威”作为企业区别于市场的特征。企业内部不同主体在决策权方面的不平等和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企业家的“权威”是不是企业的本质特征以及这种“权威”如何分配,研究者之间存在争论。从权利特征看,科斯所说的“权威”实际上就是企业内部的控制关系,以及企业控制权的配置。本文将从交易的类型性质出发,探讨企业控制关系的契约基础,从企业契约的形成过… 相似文献
11.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NIE) emphasizes that different governance structures generate a rich variety of observe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In Yarbrough & Yarbrough (1999), we extended this reasoning to argue that different governance structures also carry implications for the sets of acceptable contracting partners or ‘insiders’. Here we discuss various contracting groups as institutional infrastructures and evaluate their efficiency, ability to adapt, and longevity or possible obsolescence in the face of changes in the nature of transactions or of the transactional environment. The fact that, despite their many shortcomings, private institutional infrastructures continue to be built, to adapt, and to function, even in modern societies with well-developed state-based legal systems, provides a measure of the centrality and complexity of the task of assuring contractual integrity.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土地问题是解决当前"三农"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核心.土地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农村妇女由于传统习惯和文化素质的影响对土地的依赖性更强,所以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保护更为重要.《婚姻法》修正后对夫妻财产制度作了许多新的规定,特别是第39条第2款,"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依法应当予以保护"的规定,是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度的一个新的突破.目前,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比较严重和突出,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农村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因此,关注农村妇女权益保护,对解决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14.
Jeremy S.S. Edwards Alfons J. Weichenrieder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09,72(1):489-508
The rec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literature has emphasise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ontrol and cash-flow rights but has disregarded measurement issues. Control rights may be measured by immediate shareholder votes, the voting rights as traced through ownership chains, or voting power indices that may or may not trace ownership through chains. We compare the ability of various measures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on share valuation using a German panel data set. The widely used weakest-link principle does not perform well in this comparison. Furthermore, measures that trace control through ownership chains do not outperform those that rely on immediate ownership, thus questioning the role of pyramids in the separation of control and cash-flow rights. The paper emphasises that there is a distinction between these two aspects of ownership even without pyramids or preferred stock, identification of which requires measures that, like the Shapley–Shubik index, do not simply equate control rights with voting rights. 相似文献
15.
出口管制与高技术国际转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童书兴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3,6(4):36-40
当前,虽然高技术国际转让呈现增长趋势,但是我们不能寄希望太高,高技术国际转让仍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如受主要发达国家出口管制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难以得到所需要的高技术。所以,发展中国家发展自己的技术以及从其他来源引进技术以面对挑战,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属性、控制权比例、控制权与所有权背离程度、控制链长度等因素对上市公司价值进行了研究。回归结果表明最终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与公司价值之间呈非线性的正U型关系,而所有权与控制权背离程度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并不显著。政府目标多元化导致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其目标并不一定是股东价值最大化,政府附加的社会责任给上市公司的价值带来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下级政府部门。政府对上市公司控制链越长,企业受到政府的干预就越少,公司的价值就会越高;而控制链对于非国家最终控制的公司的价值影响并不显著。本文还发现不同非政府实体最终控制的上市公司之间价值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权与小股东权益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股权集中型公司是现代公司的主流组织形态之一,其代理成本主要产生于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通过发行多种类股票、交叉持股和金字塔式控股等方式,控股股东能够获取比与其股权份额相对应的名义控制权更大的实际控制权,因而更容易发生以侵害小股东权益作代价追求控制权私下收益的道德风险行为,致使代理成本高昂.声誉机制和法律手段能够迫使控股股东收敛侵占行为,且法律手段较声誉机制更为有效.在中国,声誉机制对控股股东基本不起作用,保护小股东权益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完善相关立法并加大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9.
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及外部治理环境均发生了相应改变。仅从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治理机制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不能够完全解释控制权性质对多元化公司绩效的作用途径。多元化进入方式作为多元化战略的关键部分,对经营业绩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多元化进入方式的角度分析控制权性质对多元化业绩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02~2004年11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年报资料为样本,从多元化进入模式的角度,考察了不同控制权类型对多元化经营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上市公司多采用自建方式实施多元化战略,采用自建方式的国有上市公司绩效优于采用并购方式的上市公司。同时,非国有上市公司多采用并购方式实施多元化战略,采用并购方式的非国有上市公司绩效更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