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制度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和农村实际考察实践基础上,文章以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制度选择为切入点,整合国际国内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各类制度安排,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制度措施:第一,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农业环境管理体制。第二,建立多部门合作的农业面源污染监管体制。第三,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支持保障体系,强化经济税收政策对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调节作用。第四,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管理权下放,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全民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参与式评估方法,对云南杞麓湖流域农田面源污染治理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并分析造成绩效评价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纯农户对杞麓湖流域农田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的绩效评价值为0.388?4,执行结果为较差;兼业户对项目的绩效评价值为0.459 1,执行结果为一般;非农户对项目的绩效评价值为0.617 0,执行结果为较好。人均耕地面积指标、土地承租面积指标对纯农户的绩效评价值影响大;劳动能力指标对兼业户的绩效评价值影响大;对于非农户的绩效评价值来说,劳动能力和受教育程度指标对其影响较大。农田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与农户的自然资本、补偿款合理等问题密切相关,政府的精准施策对农户参与、治理态度和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黑龙江、山东、河南、四川4省684个样本农户数据,运用多元排序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户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控制相关变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政府监管并不能提高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愿,而前景预期、政策了解度、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补贴、设立固定回收点或与回收企业合作、合作社参与等因素更能提高农户的参与意愿。为此,可以采取发挥非经济预期的作用、构建财政补贴机制、健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机制、利用合作社平台等措施激发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关键行为动机,提高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愿,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及乡村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4.
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排污权交易的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相比较于大型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成本较低的状况为二者进行排污权交易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分析面源污染具有涉及个体多、发生不确定性强、减排结果监测困难等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点源与农业面源排污权交易的两种机制:基于污染产生的农户统一行动交易机制和基于污染治理的农业公共治理设施建设交易机制。最后,针对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排污权交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针对以往生态补偿机制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补贴目标不明确、监管不足和挤占挪用等难题,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生态补偿机制。该机制2014—2020年在广东省的27个县推行实践,53.47万户农户参加,实施面积达34.02万公顷,发放补贴金额达16 406.57万元。结果表明:(1)项目实现补贴精准发放;(2)有效引导农户形成良好的种植习惯;(3)该机制协调项目各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和监管补贴流程;(4)项目区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比项目实施前分别减少30.6%和30.9%,有效控制农业污染源头;(5)该机制可复制、可推广,目前在广东省财政支持下继续在省内推广应用。该项目的实践成效可为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及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中政府监管与农户环保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环境具有"公共物品"属性,致使追逐短期利益的农户不可避免地会采取"搭便车"行为,使农村环境治理陷入"囚徒困境",政府有效监管成为必然。文章引入农户间接的、非物质形态的收益和政府的政治成本,基于政府和农户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策略选择,构建政府和农户的博弈模型。结果表明:降低政府监管成本、增加政府的政治成本、加大政府对农户的技术支持、提高政府的补贴力度和农户环保技术的收益等都有助于农村环境的改善。由此可见,现阶段,政府应将农民合作组织纳入执行政府农村经济政策目标的组织体系中,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组织,同时政府应将农村环境和农民参与纳入政府绩效考评体系中,并增大其评价权重,确保对农村环境进行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的客观现实,分析了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阐述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学含义,提出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及措施,即加强农业环境立法、加大资金投入、对加剧农业面源污染的行为征收庇古税及对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行为给予补贴等,以期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以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湖北省7县700户农户为样本,在界定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户经营行为概念和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典型相关方法分析农户经营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冀期寻找到在农户层面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化肥污染和秸秆污染与劳动力文化素质、粮食商品化率、肉猪商品化率和期末拥有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呈正相关,与粮经作物种植比例呈负相关关系;畜禽粪尿污染与肉猪商品化率呈正相关,与家庭经营耕地面积、期末拥有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和参加农业专业培训呈负相关;农用薄膜污染与非农劳动力就业比例、粮经作物种植比例、耕地面积以及参加农业专业培训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基于陕西省的调研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采用测土配方技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出于对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以及环境安全的关注,大多数农户愿意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对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技术的认知程度、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外部环境等因素对农户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农户对科学技术的认知程度,加强农户的环境安全意识和对污染危害性的认识,从而增强农户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源对农产品的影响,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对策,为科学合理施肥、施药,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科技进步,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日益突出的面源污染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户的行为对于农业生态环境变化至关重要,而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水平是农户生产行为的主要潜意识支配因素。探究农户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提升农户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水平的政策制定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利用江西省2 068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农户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总体水平较高。(2)农户基本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外部环境因素均对农户的农业生态环境认知有显著影响。其中,在农户基本特征及家庭特征因素中,农户性别、是否加入合作社的影响程度最大。在外部环境因素中,种植农产品用途的影响程度最深。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环境治理中融入村民的健康保护意识和环境态度,通过构建地方政府、乡村企业和村民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多主体协同治理中的权责分摊及竞合关系,并借助数值仿真分析利益相关主体的演化轨迹,揭示其协同治理的内生机制。研究发现:(1)各博弈主体的行为策略相互影响,任何一方行为策略的变动将同时对另外两方的策略选择产生影响。乡村环境治理不能仅依赖于政府与企业,村民的参与力度也会有效影响博弈结果。(2)企业参与环境治理的核心考虑在于参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短期上,政府应加大对不参与污染治理企业的处罚力度;长期上,政府需有效增加企业参与环境治理的补贴,扩大企业参与环境治理的正面效应。(3)政府对企业治理行为无法完全监管,村民参与能显著增强政府监管的有效性,间接影响企业参与环境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我国化肥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河南省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化肥施用强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化肥面源污染严重且呈递增态势。农户对待风险的态度和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对农户化肥施用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否施用有机肥、是否受过化肥施用技术培训和对化肥面源污染的认知程度对农户化肥施用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化肥施用技术培训力度、提升农户的化肥及其面源污染认知程度等建议来促进农户减量化施肥。  相似文献   

14.
生态农业对乡村绿色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农户生态农业效益认知影响农业再投入再生产行为。论文基于陕甘宁地区606户农户抽样调查数据,从政策激励、家庭禀赋两方面分析了影响农户生态农业效益认知的因素。研究发现,政策激励方式及程度是影响农户生态农业效益认知的重要因素,激励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政府组织农户参与农技培训的频率、政府或相关部门是否进行生态农业相关宣传与指导、政府宣传国家生态农业法律法规频率、政府提供农业市场信息的频率;家庭禀赋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均影响显著。由此,提出强化政策有效落实、着力家庭生产单元、发挥大户带动作用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生态农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江苏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和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服务试点县——东海县264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小农户对地方政府顶层设计的现行农地抵押贷款的响应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特征因素、区位因素、土地流转特征因素都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小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贷款行为导向的重要因素;个人特征因素对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贷款行为影响甚微;而经济因素和土地流转因素对两类异质性农业经营主体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美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概述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环境经济相关理论,回顾了美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历程及"最佳管理实践措施",并分别从财政补偿、政策补偿、技术补偿、项目补偿四个方面分析研究美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措施的经验,从而提出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启示。重视激励促进作用,运用多种有效手段,构建监督执行机制,完善技术保障体系等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措施的建立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沿河农户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参与治水有助于弥补“官方河长”的治理效能不足。基于陕西和宁夏的560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资本禀赋→参与治理→河长制治水绩效”的内在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农户的自然资本和文化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参与行为,物质资本显著负向影响参与行为,经济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参与意愿,社会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社会资本通过参与治理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正向影响治水绩效,且参与治理内部存在“参与意愿→参与行为”的显著正向影响;整体效应上,参与治理作为中介促进农户资本禀赋对治水绩效的影响,且治理效果存在“生态绩效→社会绩效→经济绩效”优先次序。基于结论,为提升河长制治水绩效,建议强化农村生态文明、社会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农户参与治水资本赋权;完善农户为“民间河长”的参与制度规范,并构建农户可及的治水信息发布机制、多渠道信访窗口和对策采信投票栏。  相似文献   

18.
农业支持政策通过影响农业产出的期望收益,改变农户的农业生产决策行为,继而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尝试构建一个以"三种效应"为核心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农业支持政策对化肥使用量,进而对农业环境变化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农业四项补贴政策主要通过提高种植业的总播种规模(0.086),发挥农业规模效应显著加重了农业面源污染(0.473);(2)价格支持政策主要通过提高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0.002),发挥农业结构效应显著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0.505);(3)虽然价格支持和四项补贴政策都对农业技术进步效率的改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尚不显著;同时,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变化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江西省2 028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增强回归树(BRT)模型分析农户环保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总体上,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采取的环保行为程度较差;(2)农户的环保行为决策主要受到耕地资源特征和个人特征的影响,家庭特征次之,生态环境认知特征最弱;(3)年龄、耕地破碎度、实际耕种面积、农业收入比重是影响农户环保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文化程度、农业收入比重、实际耕种面积、农业面源污染的认知和水环境恶化的认知对农户环保行为决策具有正向作用,而耕地破碎度具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汾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是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基础、技术条件、行政管理等各个层面。立足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山西农业的现实状况,汾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应以生物技术为先导,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汾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不仅关系到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综合效益和可操作性,是一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