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渤海经济圈主要省市低碳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低碳经济的概念与内涵,首先构建以碳排放水平、低碳技术水平、碳源控制水平、碳汇建设水平、碳吸收水平及经济综合水平6个指标作为准则层的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建立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模型;最后针对环渤海经济圈的主要5个省市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提出针对性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云南省的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其资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日益增加,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并存。选取云南省2000~2010年十年的数据,从万元GDP用水量、万元GDP能耗、万元GDP碳排放三个测度指标对云南省16个市州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云南省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低碳农业发展的综合评价——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构建低碳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并构建了低碳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系数;最后,利用已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四川省的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与全国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四川省低碳农业自2002年起得到了快速发展,其整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农业减排和环境发展指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阻碍四川省低碳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对我国低碳经济水平进行评估以及对物流行业的能源消耗数据进行估算的基础上,以低碳经济水平为因变量、物流碳排放强度和单位GDP物流成本为自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单位GDP物流成本和物流碳排放强度均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强的负相关;物流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物流业碳排放造成的直接影响和物流业发展对低碳经济的间接影响两个方面。据此,提出了我国低碳物流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评估和预测有代表性城市的碳排放情况,对总结低碳发展规律、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加强政策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浙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行示范区之一,其设区市类型各异,又分为低碳试点城市和非试点城市,评估分析各城市的低碳发展情况,可以为浙江及其他省市的低碳发展提供指导。为此,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全新开发的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各设区市的低碳发展成效进行定量评估;在此基础上选择碳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建筑、交通、消费四个分领域进行碳排放收敛分析,预测碳排放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2015年浙江省各设区市的低碳水平相对2010年有了整体提升,不同类型城市低碳发展差距逐渐缩小;(2)低碳试点城市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自身低碳水平提升的速度开始变慢,而非试点城市的低碳发展速度较快;(3)各设区市在工业、建筑、交通、消费领域的碳排放不存在绝对β收敛,试点城市存在俱乐部收敛和条件β收敛。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发挥浙江低碳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构建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体系,挖掘绿色新动能,对接国家、省级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各城市发展定位、打造绿色、低碳、宜居的现代化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推荐的计算方法,计算2006~2012年兰州市工业碳排放量和工业碳排放强度,并对2012年全市29个工业部门总产值、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指标进行测算与排序,指出兰州市工业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产生的主要来源,为兰州市发展低碳工业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发展低碳农业对于当前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从农业经济社会发展、要素减量投入、能源低碳利用、资源环境安全四个维度构建广西低碳农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测算广西农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测度和评价广西2000—2018年低碳农业发展质量。结果表明,广西农业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化肥和翻耕是广西农业碳排放的两大主要碳源,两者合计约占农业碳排放总量的75%;低碳农业发展质量指数随时间推移而逐年递增,主要受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公因子的推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广西低碳农业发展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优化广西低碳农业发展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单效率和全效率两种测算模型,计算云南省工业35个行业的碳排放效率。结果表明,2010年、2015年、2016年单效率和全效率低碳目标完成的行业个数、排序、最大与最小值的比值等方面差异性较大。以碳排放量为分类变量,将工业行业分为5个单元,可见单效率的总体、单元间、单元内的泰尔指数均大于全效率,说明单效率法较全效率法易完成现阶段低碳经济目标,单效率法完成低碳目标的行业数、评价值、排序等显著优于全效率法。建议将排序均为后位的6个行业作为云南省"十四五"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考核对象,并将全效率法作为"十四五"低碳经济的官方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城市既是碳排放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国家和区域低碳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本文借鉴DPSIR模型构建了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Spearman秩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35个重点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跃迁的良好势头,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及利用仍然是决定现阶段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研究碳排放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是当前低碳经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利用四川省的相关数据来分析四川省三大产业二十年来碳排放的变化趋势,并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发展等因素来分析导致四川省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产出规模、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导致四川省碳排放增长的正向因素,而能源利用效率是导致四川省碳排放增长的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11.
提高碳排放效率是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区域低碳转型的关键路径。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05~2012年期间山东省各个地级市的碳排放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7个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东营市在所有城市中表现出最高的碳排放效率,莱芜市的碳排放效率值则是最小的,而菏泽市的碳排放效率是增长最迅速的,运用Malmquist指数动态分析得知技术进步差异导致了碳排放效率的差异。因此,研究认为,对于不同碳排放效率水平的城市应当根据其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减排政策,对于碳排放严重低效的地区应当给予充分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对于碳排放水平领先的地区只需引导其按照当前趋势继续发展,而对于碳排放效率水平介于两者之间的城市,特别是具有显著碳减排潜力的城市,重视其低碳技术的研发和能源结构的优化,有助于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低碳城市既要兼顾发展又要实现低碳排放,经济发展面临高碳模式的低碳转型,而工业领域是碳排放的关键领域,正确评价和选择低碳主导产业是城市低碳发展的首要任务。参考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结合低碳城市的内涵要求,构建了以区域比较优势、产业发展潜力、产业关联效应和低碳经济效果4个一级指标组成的区域低碳主导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Weaver-Thomas模型对低碳试点城市南昌的低碳主导产业评价和选择进行了实证,明确了南昌低碳发展的五大低碳主导产业为:农副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我国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有必要研究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在构建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2004~2014年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出行碳排放量和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出行碳排放量逐年上升,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持续下降。这是由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增长和出行模式结构的恶化造成的。为了促进重庆市城市低碳出行体系的建设,有必要在保障居民出行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公交和轨道交通模式的发展,通过模式结构优化提升重庆市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各省区低碳发展特征的分析,明确其在减少碳排放目标上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脱钩理论为基础,设计出低碳发展弹性系数和能源碳排放结构弹性系数,分别从碳排放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程度和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两个角度反映区域“增量”碳排放特征,采用2005-2009年我国各省区直接和终端能源消耗量数据对两个弹性系数进行了测算。基于碳排放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存量”碳排放对区域低碳发展的影响,并利用我国各省区2005-2009年的数据进行了具体测算,采用聚类分析法综合3种特征的分类结果,对我国各省区的低碳发展目标进行了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衡量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水平,在低碳交通发展内涵基础上运用DPSIR框架构建低碳交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各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熵权TOPSIS评价方法和障碍度模型测算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水平,识别不同时期阻碍低碳交通发展的障碍因子,并以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7年北京市低碳交通发展水平稳步增长,综合评价值从0.311 0上升到0.682 6,年均增长速度约为8.57%。影响北京市低碳交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依次是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环保财政支出占比、公路货物周转量占货物总周转量比重、运营公交车辆数增长率和客运周转量,揭示了北京市低碳交通治理的短板因素,为低碳交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建筑业的发展水平,分析了我国建筑业总产值的变化和其碳排放情况,并对1996~2011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与碳排放的数据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建立脉冲响应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我国建筑业总产值的增长是其碳排放量增加的Granger原因,并且具有较强的长期影响力,而碳排放对建筑业总产值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最后强调了提倡建立绿色、低碳、节能建筑的重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资源、环境、能耗排放、低碳技术、低碳政策7个方面,分36项指标构建了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与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赋权法对指标进行确权,将TOPSIS评价模型运用到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评价之中,并对焦作市2008~2012年低碳转型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2008~2011年焦作市处于低碳转型的初级阶段,在2012年跃升为中级阶段,其转型效果趋于良好。最后结合实际对焦作市的低碳转型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动向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进入21世纪,低碳经济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热点。首先简要分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四个转向:制度转向、文化转向、关系转向和生态转向,探讨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认为低碳经济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深化,其实质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对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归纳为不同类型区域碳排放评估预测、不同尺度的能源与碳排放评估模型应用研究、碳补偿机制及其治理研究、低碳经济的政府治理机制、碳税体系研究、碳足迹的界定与评估、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等7个不同方面,在此基础上,对国外低碳经济研究进行了简要评价,认为国外低碳经济研究注重实践研究,研究方法上注重数理模型的应用,但同时存在模型、政策、机制的适应性问题。最后提出对未来低碳经济研究的初步建议:研究设计符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区域碳排放评估预测模型,能源与气候变化政策关系模型等数量模型;以多学科、多角度综合集成的视角研究低碳经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机制及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单位能耗碳排放量、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化、国际贸易分工等方面探讨了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对STIRPAT模型进行了扩展,利用1990~2008年浙江省的统计数据,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能源强度、人口规模、单位能耗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总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人均实际GDP的影响最大,能源强度的影响较大,人口规模和单位能耗碳排放量的影响较小,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最小,而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国际贸易分工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人均实际GDP持续增长是碳排放增长的最大正向驱动因素,对碳排放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能源强度变动是碳排放增长的最大负向驱动因素,能源强度变动对碳排放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首次建立了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指标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并以南京市为例,运用Super Decision软件进行实证演算.研究得出:①影响南京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地均GDP、地均碳排放、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等指标;②1998-2009年南京市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水平呈总体上升态势,评价指数从0.41增加到0.55,年均增长速率为2.72%;③土地利用程度、土地低碳水平和可持续性制约了南京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发展,是未来改革方向.所构建模型和ANP方法有助于客观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下城市土地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