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金融博览》2007,(1):26-26
如何看待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趋势如何?围绕人民币升值问题.或许我们只有通过多视角透视,才能找到更为理性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浅谈人民币升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佳 《金卡工程》2009,13(12):270-270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经济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影响,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在多大范围内升值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防范人民币大幅度的升值,使人民币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度升值。  相似文献   

3.
钟乃仪 《新金融》2002,(1):38-39
一、首脑争辩与产业苦境 近来,日本经济产业界的一些头面人物频繁出头露面,就国内企业在出口市场上因日益面临来自中国强有力的价格竞争而呼吁中方适时调整(实指上浮)人民币汇率.  相似文献   

4.
我国外汇储备的高增长及其应对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不断加大。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各种投机性资金不断涌入,促进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和人民币升位压力进一步扩大,从而推动人民币升值向自我实现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外汇储备过高提高了货币当局制定货币政策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流动性泛滥和一些宏观经济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5.
自2007年1月至今,欧元兑美元升值超过11%,兑人民币升值超过5%,这引起欧洲国家的忧虑。由于本币相对于主要贸易国货币大幅升值将会削弱本国出口商品竞争力,导致贸易逆差加剧,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和就业。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促使美元和人民币相对于欧元升值就成为近来欧洲国家领导人的工作重点。然而由于美国国内备受次债危机煎熬、经济增速下降风险增加,未来美元贬值趋势难以阻挡。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就将希望寄托在了人民币身上,人民币升值真的能缓解欧元升值压力吗?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为降低日元快速大幅升值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日本政府推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也产生了一些失误。其失误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泡沫经济生成及经济的长期低迷。自2005年7月人民币升值以后,我国也开始面临着货币持续升值的压力。吸取日本应对货币升值的经验和教训,可对我国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2006年人民币仍然存在升值的空间入手,针对2006年人民币升值所存在的压力进行分析,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墨 《国际融资》2007,85(11):60-62
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从内部看具有升值的潜力,从外部看面临快速大幅升值的压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具体国情及面临的国际环境决定了人民币升值步伐不宜过快,让人民币汇率保持缓慢上升、小幅渐进的运动态势应该是当前可行的选择和汇率改革成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的宏观经济形势为背景,着重考虑了这段时间以来国内普遍存在的两种预期:人民币升值预期和资产升值预期,并以此为切入点建立了热钱流入与上述两种预期的适应性预期计量模型;根据汇率改革以来相关数据,在估算热钱流入量的基础上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定量分析了人民币升值预期、资产升值预期与热钱流入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并阐述了两种预期形成过程中的特征和问题;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尽管人民币升值趋势已经形成,也很难逆转,但对汇率政策我们应该有更加客观的分析,不能把解决矛盾的重任统统压在某一项政策特别是汇率政策上,目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不宜"疾风暴雨",采取"润物细无声"式的稳步升值也许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1.
很多研究者认为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如果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将会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通过对日本和德国20世纪80年代的宏观经济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日元升值并不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其中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调整人民币汇率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12%,且还有加快升值的趋势。文章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当前影响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因素,阐释“大步急升”和“稳步缓升”两种升值路径方式的利弊,认为在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的条件下,可让人民币汇率总体上保持缓慢上升、小步前行的运行态势,频率时快时慢、升值步幅不均的调整方式应该是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转舵”企业再进“考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历了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最快的半年后,7月人民币汇率创16个月来最小单月升幅——人民币升值明显放缓了脚步,甚至其中出现反复行情,双边浮动加大,这也许是我们该打破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4.
2005年货币政策操作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央行票据 2005年,央行共发行了27882亿元的央行票据。2005年央行票据发和地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从时间分布来看,3月份的央行票据发行最最高,达到3650亿元,之后的几个月央和地票据的发行量逐渐减少,7月份的央行票据发行量达到最低值,为1100亿元,这反映了在第一季度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最强,第二季度升值预期稍微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5.
宋超  李想 《时代金融》2013,(15):124
人民币在过去几年里有较大幅度的升值,通过分析人民币的现状,包括升值原因和升值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及对比德国和日本曾采取的措施,提出了一些适合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建议,来实现人民币缓慢稳定升值和我国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和CPI指数的上涨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大现象。升值和通胀之间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人民币加速升值是能够抑制通货膨胀吗?人民币内外价值的偏离产生的原因何在?我用了两个理论解释,以及我国应如何应对这一困境,将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林伟 《理财》2007,(3):22-24
2007年1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美国政府压迫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政策部分源于“政治力量之推动”,部分源于理论逻辑之“内在矛盾”。他表示,如果美国储蓄率始终低于投资率,即使中国永远持续让人民币升值,美国将依然是贸易赤字,只不过对方国家  相似文献   

18.
傅勇 《国际融资》2007,84(10):42-43
最近,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和银行委员会接连通过两项法案,旨在迫使人民币以更快更大的幅度升值.这表明,有些美国人相信,人民币的升值能够缓解中美两国间的逆差,并减少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汇率作为影响对外贸易的直接因素,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升值2%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汇率升值后进出口企业的反应、影响、应对措施等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外汇管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进入上升通道,冲击了我国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企业。升值幅度如何,时机如何,都影响到产业格局的调整,挖掘人民币升值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对日本在处理货币升值时的不同思路与实现的效果,从中获得启示。并结合中国现在的状况,对于在现在人民币汇率变动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