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6 毫秒
1.
孙钰 《新疆财经》2013,(5):68-73
伊斯兰金融是伊斯兰教关于金融问题的教义与现代金融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也扩展到了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是确立伊斯兰金融制度的两个中亚国家,同时也是制定伊斯兰金融法律的中亚国家.本文在对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的伊斯兰金融立法情况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对其伊斯兰金融法体系进行了详细论述,即两国在伊斯兰金融立法方面形成了涵盖法典、法律和部门规章的多部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伊斯兰金融法体系;并对其立法进行了评析,认为在伊斯兰金融立法路径方面两国完全不同,在立法模式上两国既相同又有差异.随着伊斯兰金融制度在中亚五国的全面扩散,伊斯兰金融法律制度也将在所有的中亚国家确立.  相似文献   

2.
作者主要从伊斯兰传统政治理念出发,论述了伊斯兰国际体系观的内容及其现实困境,力求相对客观地理解伊斯兰与国际体系的关系。首先,伊斯兰的宗教共同体(乌玛)观念将超民族、超地域、超国家的"乌玛"作为政治共同体的理想原型,导致当代各种伊斯兰思潮均以重建"乌玛"为政治理想,并使伊斯兰世界的民族国家建构深受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矛盾的困扰,而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和伊斯兰世界分裂的现实使重建乌玛注定成为无法实现的乌托邦。其次,传统伊斯兰文化的真主主权观念,被当代伊斯兰主义发展成为反对国家主权的"伊斯兰国家"理论,并诉诸实行伊斯兰教法、重建政教合一伊斯兰国家的政治实践,导致伊斯兰国家宗教与世俗的矛盾冲突并破坏国家政治稳定,同时也加剧了伊斯兰国家与现行国际体系的矛盾。最后,崇尚和平、平等、中正构成了伊斯兰教的核心价值观,但伊斯兰的传统"圣战"观对后世影响至深,它在民族解放运动时期的运用具有其正当性,但宗教极端主义对圣战的扭曲和滥用,既加剧了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内部冲突,也加剧了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的对抗,并为西方妖魔化伊斯兰教攫供了口实。伊斯兰与现行国际体系关系的调整是影响国际体系转型的重要因素,伊斯兰世界和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伊斯兰与国际体系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3.
2001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好战分子随时可能对吉尔吉斯斯坦发动大规模入侵,这是吉尔吉斯斯坦安全会议副秘书长在比什凯克召开的“上海五国”参加国专家会议上讲的一番话。阿斯卡尔·马梅耶夫少将在会见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和塔吉克斯坦的护法机构和专门机构的代表时说:“对2001年伊斯兰极端主  相似文献   

4.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教是国家意识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印尼并不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这里的伊斯兰教国家指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甚至,印尼自独立后,伊斯兰教势力从未在政坛中占据过主导地位,尤其在苏哈托时代,伊斯兰教政党受到了严厉的镇压。本文从苏哈托上台后,对伊斯兰教政党所采取的政策分析苏哈托政府对印尼政治的"去伊斯兰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2001年5月14日吉尔吉斯斯坦议会做出决议,并向“国际消除地雷灾害组织”递交一封公开信,信中要求国际社会及有关组织向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施加压力,促使乌政府尽快排除埋在吉乌边境地区的大量地雷,并停止继续布雷。近两年来,一伙以乌兹别克人朱马·纳曼干尼为首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以阿富汗  相似文献   

6.
<正>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中亚5国总人口约5100万,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教徒约4000万人以上,仅次于印度、伊朗,在穆斯林世界居第三位。苏联解体后,中亚5国宗教势力开始复苏,加之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外部势力的渗透,同属伊斯兰教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泛突厥主义势力日趋活跃,宗教影响在中亚蔓延已势不可挡,如处理不当,有可能成为该地区局势动荡的重要因素。一、伊斯兰教在中亚地区的历史形成与兴衰  相似文献   

7.
吉尔吉斯斯坦法定的民族节日有: 1月1日-一新年; 1月7日—东正教的圣诞节; 3月21日—纳乌鲁兹节(春节); 5月1日—国际劳动节; 5月5日—宪法节; 5月9日—胜利节; 8月31日—独立节。此外,还有两个重要的穆斯林节日—开斋节和库尔班节,其日期按照伊斯兰教的阴历确定。rl纷」矛,人,叮J、」曰止~」‘琦之姗砂,~甲七行七吉尔吉斯斯坦的民族节日@聂书岭~~  相似文献   

8.
正符合伊斯兰教法市场空间极大全球伊斯兰金融资产已逾2万亿美元多国拟发伊斯兰债券在喝完咖啡之后,主题演讲开始之前,宣礼员(即清真寺里一日5次按时高念召唤词的人)开始朗诵《古兰经》:"吃利息的人,要像中了魔的人一样,疯疯癫癫地站起来。"但是那些参加全球伊斯兰金融论坛的人并不需要人来提醒,穆斯林碰不得利息。因此,以遵守伊斯兰教教法为前提的伊斯兰金融业不得向客户支付利息,也不得获得利息收入,更不能投资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9.
<正>9月14日,第二届西博会进出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期间,吉尔吉斯斯坦经济部北方区域局局长朱马利耶夫·扎尼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希望更好地发挥吉尔吉斯斯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中吉关系源远流长,两国之间已经由友好关系走向战略伙伴关系。我们也非常希望加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货币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代表对吉尔吉斯斯坦进行了例行访问。代表们与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和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银行领导举行了谈判和协商。同时,他们还分析了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  相似文献   

11.
<正> 宗教文化是一种资源,它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开发利用现有的宗教文化资源有着重要作用。伊斯兰教文化的宗教意识和礼仪几乎渗透伊斯兰世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据联合国及一些国际组织报告,2000年世界穆斯林近达15亿人口,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穆斯林为本国居民的大多数并称其穆斯林国家,它们  相似文献   

12.
陈琼 《魅力中国》2014,(13):27-27
宗教与民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新疆的维吾尔族先后信仰过多种宗教,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后便开始改信伊斯兰教,现在伊斯兰文化在其民间生活中占据着主要的文化地位。他们的一些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其中,人生礼仪明显的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本文以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人生礼仪的影响为例,来讨论宗教和民俗之间的关系,以及宗教如何影响民俗。  相似文献   

13.
岳萍 《中亚信息》2005,(1):33-33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斯卡尔·阿卡耶夫在国家电视直播节目中说,他已签署了关于2005年2月27日举行议会选举的命令。他在谈话中强调: "随着该命令的签署预选工作即将开始,这很重要,因为不仅要让选民参与选举,还要让他们把最优秀的候选人选为议员。"他指出,吉尔吉斯斯坦考虑了不久前参加过地方自治机构选举统计工作的所有国际和地方监督员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吉尔吉斯斯坦“发电站”公司的代表称,吉从2004年6月8日开始向俄罗斯出口电能。吉尔吉斯斯坦“发电站”公司与俄罗斯国际电站公司签订了供电合同。在今后5年内,吉尔吉斯斯坦  相似文献   

15.
苗华 《中亚信息》2001,(11):20-20
为了庆祝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独立10周年,纪念吉尔吉斯(柯尔克孜)族名见于史册2200年,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玛纳斯大学于2001年8月26~28日在首都比什凯克市举办了古代吉尔吉斯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我国著名柯尔克孜语言学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名誉院士胡振华教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伊斯兰教装饰风格形成之“意之源”、伊斯兰教装饰元素之“意之形”和伊斯兰教装饰艺术之“意之延”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伊斯兰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手法与途径。指出伊斯兰装饰元素可适用于各种表现手段,我们要将伊斯兰的装饰图形运用在现代装饰设计中,并体现出中国地域广博的包容万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顾凡 《中亚信息》2007,(12):27-28
2007年10月中旬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Ак-Кеме宾馆召开了题为"发展吉尔吉斯斯坦风情游"的研讨会。这是吉尔吉斯斯坦国内旅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和当地居民互动的旅游,也称风情游,俄语字面上的意思是"立足于地方群落的旅游"。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国际合作署伊塞克湖区发展纲要研究小组于吉尔吉斯斯坦乔蓬阿塔市组办的国际大会上,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  相似文献   

19.
维佳 《中亚信息》2004,(5):43-43
最近,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林业局局长图拉特别克·姆苏拉里耶夫和瑞士国际合作局常驻吉尔吉斯斯坦代表乌尔斯·赫尔宁签署了关于瑞士为吉尔吉斯斯坦深化林业经济改革提供380万美元赞助金的协定。  相似文献   

20.
自宣布重建"哈里发"以来,"伊斯兰国"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对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乃至现代民族国家体系造成强烈的冲击。仅从反恐的角度研究"伊斯兰国"的冲击是不够的,"伊斯兰国"深层次的威胁在于它从意识形态和实践层面将"哈里发"理念系统化和实践化。通过回归过去——以暴力塑造现实、幢憬末日决战及建立"哈里发全球帝国"的宏大叙事结构,"伊斯兰国"建构了相对完备的意识形态体系。这一意识形态对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的否定和冲击主要体现在:以武力控制领土并建立"政权"来重建神权帝国,否定现代民族国家的主体地位;否认主权来源的世俗性和平等性,以实施真主主权为名创建神权政治统治;以反对殖民遗产为口号否定现有国家边界,鼓动"哈里发帝国"的扩张,挑战国家领土完整;通过各种手段将自身针对平民的暴力"合法化",不断以残暴行为挑战国际和平准则及人类文明底线。应对"伊斯兰国"的威胁有赖于有效的国际反恐合作,但如何真正遏止其意识形态的长期挑战,国际社会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