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真 《中国西部》2012,(13):68-73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发展向后工业转变的关键,也是城市发展从城市中期向城市后期转轨的重要时期。产业与城市的关系更加紧密,产业已经构成了一个地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支撑;而城市。也成为了发展工业、做强产业的载体和依托。近日。成都提出的“五大兴市”战略将产业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成都正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产业新区,促进“一区一主业”从愿景到现实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切实增强成都"五中心一枢纽"支撑功能,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成都市的奋斗目标。蒲江,作为成都市的一份子,本着小县也要有大作为的理念,充分发挥自己的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发展,集中打造以生态工业为主导、以生态旅游业为支撑、以都市生态有机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成都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贡献蒲江力量。  相似文献   

3.
黄琳 《中国西部》2012,(13):122-123
去年,成都提出了"五大兴市"战略,剑指成都工业发展,旨在从交通、产业、区域、环境等方面优化成都的产业结构,促进成都产业升级和工业改善。"成都速度"绝不仅仅停留于经济的大增长方面,更在于促进成都社会环境、资源结构、国际形象、区域融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音乐产业的发展状况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已将音乐产业的发展纳入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制定并落实扶持音乐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2013年8月,成都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正式在成都"东郊记忆"挂牌,这对成都市乃至四川省音乐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如何打造具有四川省特色的成都音乐产业基地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市正处于战略转型的重要时期,曹妃甸工业新区的建设,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兴起,给我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是我们摆脱土地、资源、环境、人口“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把创新从科技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从增强城市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出发,塑造自主创新型唐山的最佳战略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作为四川省、成都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成都高新区将按照自主创新与招商引资"双轮驱动"、产业发展与新域建设"比翼齐飞"的思路,全力以赴、多点支撑、全面发展,努力在四川"多点多极支撑战略"和成都"首位城市"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4月18日,笔者从成都高新区媒体见面会上获悉,今年一季度成都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20%以上速度增长,增幅在全省、全市均保持领先水平。其中,产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外贸出口总额均排名成都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均居成都市首位,在推动省、市新一轮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会议发布了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今年1~3月,成都高新区完成产业增加值240亿元,同比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5.7亿元,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98.5亿元,增幅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7.5亿元,增幅15.8%;财政总  相似文献   

7.
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必然要有具备较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经济做支撑,对一个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关键在于打造该城市核心竞争力,构建不断优化的城市产业结构和不断增强的经济竞争力、辐射带动力。而对于西宁市而言,“十一五”时期,既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期。是探索由过去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阶段式增长,转变到今后主要依靠产业发展来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
党红 《发展》2006,(10):33-34
旅游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劳动性强、就业容量大的特点,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很强的拉动作用.现在,我国经济社会步入"黄金发展时期",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甘肃省武威市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城市,应以创新的精神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把旅游产业培育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
胡静 《中国西部》2014,(42):93-95
12月18日,2014成都时装周将在成都开幕。 塑造以“时尚就是生活”为主题的中西部服装产业国家级盛会;打造以商业终端销售为先导、从传统时装周B2B向B2C模式转变、以购物和消费为核心并形成差异文化品牌的特色时装周。时尚不止是优雅,不止是流行,也成为一个日益壮大的产业,甚至,一个城市的名片。本刊记者专访了韩国时尚趋势分析专家李静哎教授,听她对比分析中韩两国时尚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潜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天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不断加快,产业规模日益扩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渐加强,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一批上规模、有影响的服务外包企业相继涌现,优势越来越明显。"十二五"时期,天津服务外包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增长点,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服务外包产业,是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是天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我国把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作为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的重要战略选择,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天津凭借独特的综合优势,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未来一个时期,天津将按照市场导向、内外并举、示范引领、突出特色、政策聚焦的发展思路,不失时机地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2012,(13):44-45
伴随成都工业经济深化,实体经济在成都再次升温,避免"经济空心化"成为了热议的话题。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加快三次产业倍增发展,筑牢实体经济支撑,夯实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产业基础。尽管高新区、经开区和双流县等工业集中区在产业集群发展上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然存在产业聚集能力、辐射作用不足,未形成产业链条,缺乏整体市场竞争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传统药物的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中药和民族药发展经历了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工业的根本转变,传统药物也逐渐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3.
郑州航空港既是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新渠道,也是郑州迈向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十三五"时期,如何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其产业快速发展,是郑州航空港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郑州航空港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加快郑州航空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成都温江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以产业发展为前提,让农民以一种自己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来融入城镇。这是温江对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探索,既保障了农村生活和谐,又为农村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空间。村民怎样不失地?成都温江区一条重要的做法是,集中居住后的村民不失地,仍然从事之前的行业。温江区"幸福田园"项目涉及万春镇幸福村6个组18个院落、236户707人,占地面积1390亩。项目涉  相似文献   

15.
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把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现代经济发展史表明,在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有什么样的城市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产业。当前我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阶段,城市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成为创新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平台与依托,必须把推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6.
福州的高新技术产业曾是一块空白,有一个词形象地描绘了这种状况--"草根工业".火炬计划实施11年来,福州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续两次获得"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的称号,并不被科技部批准为中国十大软件基地之一.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指引下,高新技术产业切切实实成为福州经济新的增长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的地缘空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创意产业工业的产业内涵、概念的认识不一,但创意产业已迅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上海是我国创意产业发育发展最好的城市之一,这与上海独特的地缘空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上海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交互性,使经济发展的各要素能够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中流动和集聚;上海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步转变,也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且海派文化也构筑了富有上海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特别是上海城市的国际化和移民城市的特点,为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并且集聚了大量的多元化人才.  相似文献   

18.
苗圩 《中国经贸》2013,(6):48-49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我想就此谈三点看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关键是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充分认识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共十八大对于未来一个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了战略部署,并且强调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是中共中央根据国际产业格局的新变化、在科学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新阶  相似文献   

19.
从浙江工业增长潜力下降看转型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必健 《浙江经济》2012,(13):14-17
近十来年,浙江工业增长潜力持续下降,其根本原因在于沿袭原有的工业发展方式,在新的发展阶段下遇到严峻挑战。浙江工业转型升级,就要力争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上有较大突破加快转型升级是"十二五"浙江经济发展的主线。工业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转型升级的主要方面。如何认识浙江工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如何把握工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是十分重要的议题,也是说得较多但尚未说清的话题。本文试从工业增长潜力变化切入,作进一步解析。  相似文献   

20.
正在"工业强市,产业立市"发展理念指导下,滕州大力推进"四业并举促转型行动计划"和"六百六促工程",目的在于跨越以消耗能源为主的重工业阶段,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将滕州市工业发展引向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业为主的高加工度化和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知识技术集约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