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俄哈货币问题谈判破裂,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决定发行本国货币,从此卢布区宣告解体。 卢布区解体的直接原因是俄罗斯更换货币并改变向卢布区其他国家供应新卢布的条件。苏联解体后卢布在除波罗的海三国之外的前苏各共和国流通,独联体建立之后虽然没有形成经济联盟,但卢布事实上起着独联体共同货币的作用。直到俄更换货币前,除了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之外,独联体其他国家一直在使用由俄罗斯印制和发行的卢布。1993年7月24日俄  相似文献   

2.
<正> 进入90年代,苏联解体和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为我们与独联体各国的经济联系,提供了异乎寻常的机会。现在独联体各国的经济结构均有待完善,尤其是俄罗斯,它积极寻求同西方、中国、日本及其它国家的经贸往来。所以,认清形势,抓住时机,采取措施,大力开拓俄罗斯市场,这对推进我国的全方位开放将会起到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指出:新疆是我国西北一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省区,加快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对我们实现跨世纪发展的目标,保障国家的安全和边防巩固具有重要意义。中亚五国和独联体各国同新疆在经济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自苏联解体为“独联体”,中亚五国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积极战略方针,也都必须重新制定经济恢复  相似文献   

4.
《中亚信息》2008,(3):3-7
1行业概况1991年苏联解体前,俄罗斯炼油厂的生产能力几乎一直保持在3.515×10~8t(730万桶/天)的水平,在世界上排名第2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炼油厂的产能大幅下滑,世界排名跌至第3位。解体前苏联在俄罗斯境外(立陶宛、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拥有48家炼油厂,每年的总生产能力超过5×10~8t;苏联解体后这些炼油厂只剩下了20家,生产能力约为1.8×10~8t。  相似文献   

5.
书林     
<正> 《独联体各国概览》苏联解体和独联体成立是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的重大事件。苏联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具有7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强国,为什么短短几年时间就走向了解体?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课题。本书客观叙述了苏联解体的背景、独联体建立的过程及初期活动、目前存在的热点问题与发展走向,详细全面地介绍了独联体11个成员国的方方面面。全书由3篇组成:第1篇对苏联解体、独联体建立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第2篇详细介绍了独联体各成员国的基本情况;第3篇对独联体面临的问题及今后走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2003年10月21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接见外国外交使节时说,哈萨克斯坦同以往一样非常重视扩大和加深在中亚地区的合作,但是并不准备局限在中亚地区或后苏联空间范围内,而是要同时加强在中亚地区、独联体、经济合作组织范围内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7.
顾凡 《中亚信息》2008,(3):25-30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和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后苏联空间社会政治研究会信息分析中心联办的"后苏联空间:展望未来"每月论坛于2008年1月22日在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举行了题为"今日土库曼斯坦:经济和政治"的专题讨论会。俄罗斯和独联体其它国家著名研究中心的专家应邀听取并讨论了莫斯科国立大学信息分析中心和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专家B.帕诺夫、A.卡拉瓦耶夫和俄罗斯中亚与高加索研究所所长A.梅德韦杰夫等发表的3个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8.
钟静 《中亚信息》2012,(Z1):34-35
回顾2011年,总体来看,中亚五国继续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以缓和国际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冲击。不过,由于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中亚各国经济虽增长较快,但仍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哈萨克斯坦亮点频现作为中亚地区的最大经济体,哈萨克斯坦经济2011年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据官方统计,2011年1~9月,哈萨克斯坦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斯坦农牧业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36年到1991年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12月16日,在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签署成立独联体的别洛沃协议(1991年12月)和苏联实际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宣布国家独立。1991年12月21日,哈萨克斯坦成为独联体成员。哈萨克斯坦西部及北部与俄罗斯为邻,东部与中国接壤,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交界,西南部与里海毗邻。哈萨克斯坦现在的首都是阿斯塔纳市(从1997年12月10日起),1997年12月前阿拉木图  相似文献   

10.
王佑 《中亚信息》2009,(11):28-31
剪不断的经济联系是独联体成立之初最为坚实的基础,也是维系独联体走过风雨18年的纽带。面对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独联体各国元首本应齐聚一堂,协商应对措施。然而。4个中亚国家的总统集体缺席独联体峰会,个中意味令人深思。有专家认为。随着西方国家与中亚四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独联体,这一被俄罗斯用来与美国和西方集团进行地缘政治博弈的舞台,将彻底瓦解。  相似文献   

11.
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趋势之分析兰州商学院国际贸易系聂元贞本世纪苏联的成立到解体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从苏联解体后各成员国的经济困难到经济的逐步恢复,以及各成员国以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在经济政治上逐步联合,又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由于独联体国家经济增长潜力实际上已经用尽,它们需要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数据,独联体的GDP增幅已由2004年的8.4%下降到2005年的6.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6年独联体的GDP增幅将下降到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认为,造成独联体GDP增速放缓的主要经济原因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燃料动力综合体的增幅下降,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经济局势不稳。目前,只有那些人均收入很低的国家的GDP增幅才有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了发展我国同前苏联各国的经济关系,尽快打进独联体市场,我们有必要对苏联解体前后的经济形势,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和总体的把握。 一、苏联解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1、苏联经济的历史发展 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36年第二部社会主义宪法通过的19年时间里,苏联人民在列宁、  相似文献   

14.
王永利 《环球财经》2014,(10):34-35
俄 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态度及处理手段,与俄乌历史息息相关.表面上看,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成为一个独立的大国,但是其内部构成相当复杂.首先它由多民族多经济结构构成,其次苏联重工业经济的影响遗留至今.即便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乌克兰也没有轻易放手,干预较多.一旦乌克兰脱离俄罗斯势力范围,对俄罗斯影响较大.一方面是西方挤压在经济上新兴上升的俄罗斯,另一方面,普京再次入主克里姆林宫后展现出强硬的民族主义和强国主义一面,西方对此非常警觉,双方矛盾加剧.而乌克兰在这样双重夹击的情况下,颜色革命、政治动荡、经济不景气,国内的矛盾也逐渐加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历史分析法考察从独联体到关税同盟的演变过程中俄罗斯核心利益的体现以及它对中亚区域经贸合作博弈中的潜在作用。探讨在俄白哈关税同盟框架下,俄罗斯对中亚各国经贸合作政策取向和中亚区域经贸合作进程的影响程度,提出俄罗斯为主导的关税同盟及未来的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在中亚区域经贸合作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落的情况下,俄罗斯经济却成功实现了连续三年较大幅度增长,基本摆脱了1998年金融危机的阴影,成为全球瞩目的经济亮点。俄罗斯经济的复苏由于受美国经济减速和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世界经济的衰退陷入十多年来的最低谷。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从2000年的3.8%下降到2001年的1%。与此相比,三年前还深陷危机、濒临崩溃的俄罗斯,近年来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整体经济指标持续止跌回升,让人刮目相看。 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从前社会主义国家中解体出来。由于当时俄罗斯的激进主义照搬西方模式,对社会进行政治经济改造,结果导致经济全面  相似文献   

17.
1991年12月21日,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原称摩尔达维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和土库曼的最高领导人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举行会议,成立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导致了苏联的最终解体。由于苏联的解体,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使原苏联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联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前的政治经济活动正在向各自独立的方向变化。为了更好  相似文献   

18.
一本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世界经济类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俄罗斯、东欧、中亚等转型国家经济研究的最新成果,欢迎投稿。二来稿应围绕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前沿问题、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讨,注重学术性和创新性,选题新颖,论证严谨,文字简练。苏联解体30周年与欧亚国家发展道路,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19.
赵亮 《欧亚经济》2023,(4):76-95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视后苏联空间国家为其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的优先方向,不断加强在这些国家的经济存在。从双边贸易、直接投资、移民等方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普京执政20年来,俄在后苏联空间国家的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从国别看,对俄能源进口需求大、参与俄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以及对俄劳务输出较多的后苏联空间国家对俄的经济依附性较强,而对俄能源需求较小、与俄存在政治分歧的后苏联空间国家对俄经济依附性较低。从变化趋势看,后苏联空间各国对俄的经济依附程度不断下降,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出现加速。尽管俄对后苏联空间国家经济和人力资本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俄主导下的区域生产分工网络却不利于这些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原因是俄罗斯并不具备作为分工中心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容量和资本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后,其领土上形成了一些独立自主的国家和独联体。俄罗斯作为独联体中最大的国家,实际上缺乏同其他国家建立经济联系的意识,对此俄存在着两条错误的常规观点:第一,没把独联体区域内各国的边界界定上升到国界的高度;第二,仍把在前苏联整个领土上通行的卢布作为唯一的支付手段。在俄对外贸易放宽的条件下,上述观点给俄带来了不利影响。一方面,导致俄联邦稀缺资源大量流向毗邻的独联体国家;另一方面,导致认这些国家向俄输入通货膨胀。由于对边界界定的意识不强并缺乏相应的海关监管,俄资源损失的程度很难估计。个别情况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