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玉英 《董事会》2020,(3):67-68
尽管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通过一定的约束机制和规范措施,促使担保行为良性发展,可为各方利益主体实现多赢的局面新《证券法》已于今年3月施行;证监会2020年工作会议提出,启动公司治理专项行动,以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为重点,对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内幕交易、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本人从汉钟精机创立之初任职至今已22年,一直负责财务、证券、管理等工作,公司上市已13年,就治理专项上述内容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冯萌 《董事会》2014,(12):30-30
正退市的结果往往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全面接管公司经营,而少数股东丧失通过公开市场退出的渠道,所以公司实际控制人给予少数股东恰当的补偿符合一般的"互利"商业规则必须承认,无论是在主动退市过程中,还是在其他类型交易过程中,A股市场的少数股东往往都处于弱势,其主要原因如下:在交易过程中处于信息劣势;表决权劣势;对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3.
焦点     
《董事会》2012,(9):18-19
实际控制人披露存猫腻938家沪市上市公司披露了2011年报。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性质的公司609家,占比64.92%。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的公司276家,比例为29.42%。实际控制人性质为外资法人的公司7家。实际控制人为"其他"或未明确披露的公司31家。15家公司明确披露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如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公司的名义持股股东较为分散,认定自身不存在实际控制人。部分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的披露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混淆了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概念、未披露至最终实际控制人、错误认定实际控制人。部分公司以名义股东较为分散为由认定公司不存在实际控制人。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在加入WTO后,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企业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其关键之一在于其治理结构是否健全,是否有效率。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是影响其绩效的主要因素。本文重点从股权结构、董事会和监事会作用、内部人控制、激励与监督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提出了一些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于未在上市公司执行任务(这里仅指经理层或执行董事)的实际控制人,当其被相关部门调查或采取强制措施时,现行规则没有有效的信息跟踪机制,这客观上为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行为提供了口实2013年7月,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000782)的控股股东,天健集团的"三梁"即梁广义、梁少勋和梁伟东,签署了《关于广东天健实  相似文献   

6.
陈九霖 《董事会》2023,(12):14-15
<正>建议监管机构制定上市公司“吹哨人”制度建设细则,指导上市公司建立涉及实控人与董监高人员诚信的在线建言和举报通道,并实行10%~30%的阶梯制奖励政策当下,一些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管理团队的不诚信行为损害了投资人的信心,对股市造成不利影响。诚信是立世之本。对企业尤其是对上市公司而言,诚信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企业无信,难求发展。  相似文献   

7.
熊锦秋 《董事会》2023,(7):10-11
<正>监管部门可依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强化对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此举将有利于追究实际控制人“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等刑事责任以及相应的民事责任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有5名上市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或法定代表人被逮捕,数量超过去年全年;还有10余名上市公司“一把手”被查。有些上市公司“一把手”被查是由于个人问题,多数则与上市公司有关联,比如违规披露、内幕交易、操纵自家股票、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等。  相似文献   

8.
黄明 《董事会》2009,(9):86-88
我国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实施近八年,是受到诘难最多的一项制度安排,指责独立董事“独立不懂事”、“懂事不独立”或“既不独立又不懂事”之声一直不绝于耳。独立董事究竟是代表广大中小股东利益,对上市公司高管、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进行监督的“牧羊人”,还是仅为上市公司开拓社会资源、沟通政府关系的“导盲犬”?  相似文献   

9.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完善与否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因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以山东省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以期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安永龙 《冶金财会》2009,28(9):35-37
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滞后、形同虚设、有效性差等现状,着重从控制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管理当局、组织机构、内审和人事政策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进而得出结论,企业控制环境建设在其构建的基础要素中应属于第一要素,人在其中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针对以上特点,联系实际,提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人是控制环境建设的关键,也是内部控制制度良好运行的关键,而企业负责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杨红波 《董事会》2014,(5):33-33
正良好的公司治理是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石。李克强总理提出完善退市制度之际,建议乘着IPO"注册制"改革的东风,强化退市标准中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一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形同虚设:标准单一、程序冗长、执行宽宥、责任虚无。2013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同时实施了新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对原有退市标准和流程进行  相似文献   

12.
杨红波 《董事会》2014,(4):32-32
正利己是"经济人"的本性,"道德"的血液不会自然流淌。为此,必须设计更严厉、完善的制度,以保护好年报这个可怜的"小姑娘",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财务报表是上市公司年报信息的核心内容,直接反映当期经营成果,预测未来趋势。特别是集团类上市公司,成员企业多、股权分级多,受特别处理警示、退市、业绩考核、平滑利润、战略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重塑石油良好形象,全体石油员工责无旁贷,但关键者首当各级领导干部。对此,集团公司领导旗帜鲜明地指出:"抓住了领导干部这个‘少数关键’,就抓住了党建工作和重塑形象的‘牛鼻子’。"可以说,中国石油形象的好坏,取决于"关键少数"作用的大小。一个单位领导干部毕竟只占极少数,但位置关键、作用关键、形象关键。人们因此常说:"单位好不好,关键看领导;队伍行不行,先看前两名。"位置、作用、形象三者  相似文献   

14.
在特定的政策环境和不健全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存在典型的异常优序融资现象,这种现象使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融资负效应;控制人主导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主要特征,控制人剥夺其他投资者利益是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主要特点,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应从强化公司治理入手,以制衡控制人的权力为着眼点,将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作为治理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钦州供电局开展安全生产整治工作以米,继续在安全生产的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和现场监督上做文章,在"严、细、实"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的"能控、可控、在控",保持长期稳定的安全局面.  相似文献   

16.
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日前强调,国企 3年改革脱困目标实现以后,一定要解决好企业"三年河东,三年河西"的问题,关键是要抓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核心。   李荣融说,有的企业提出要建"百年企业",这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到的,关键还要靠制度。比如技术改造,企业如果没有好的机制,改造后也许两年情形不错,但 3年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李荣融强调,调整重组过程中也要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放在重要位置。"十五"期间,结构调整的主体不是政府部门,而应该是企业。他说,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企业集团,归根结底要把技术创新能力搞上去。如果技…  相似文献   

17.
文浩 《广西电业》2002,(9):13-14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事实上这一正确判断的另一面则是“难点也在人”。中共中央2001年颁布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提出:“十五”期间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以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为重点,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制度改革的历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围绕解决干部“能上能下”这个问题展开和延伸的。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住"关键少数",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改革的着力点。"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  相似文献   

19.
监管与防范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监管及防范对策等问题的分析研究,结合制度失衡和舞弊理论分析,认为在我国现实环境下,上市公司质量控制制度引发公司管理层虚假披露财务报告的压力和动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制度的失衡为财务报告舞弊创造了机会;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处罚制度有可能掩饰作假行为和减少虚假财务报告被发现的概率,甚至制度环境可能形成上市公司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合谋。因此,治理虚假财务报告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进行,进而提出应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推进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健全民事赔偿机制等方面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管机制,并具体阐述了防范虚假财务报告的一系列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隧道挖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大股东控制仍然是我国上市公司的重要特征之一。控股股东往往通过资金占用、关联交易和超额派现等各种利益输送方式侵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选取2006—2008年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市公司利用资金占用、关联交易和超额派现等隧道挖掘行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期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信息披露制度和证券市场监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