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的乡村集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整个乡村社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重点从乡村集市文化的变迁与庙会的变化及乡村集市变迁两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对民国时期华北乡村集市的社会功能演变作较为深入的研究,华北乡村集市的发展与变迁既适应于当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近代中国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村落文化是特定社会背景下人类社会实践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乡村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传统中国社会中,村落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模式和功能支持着乡村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并以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维系着一个民族的延续和发展.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和转型,尤其是在工业化、现代化大力推进的过程中,村落文化日益走向衰落.笔者认为,与它一起衰落的是一种人类与自然共存的方式及其文化.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又伴生于工业化。一个同家、一座城市,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也是逐步实现城市化的过程。许多国外学把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彻底打破城乡壁垒,实现农村城市化将是21世纪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居住集中的途径与驱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居住的传统形式——村落体系正在受到冲击,同质同构性弱化。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是农村现代化、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以及村庄整理与改造等是我国农村建设过程中实现农民居住集中的主要途径。从农民集中居住的驱动机制上看,我国各地乡村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土地开发驱动型、乡村旅游发展型、市场开发带动型、现代农业园区型、移民建镇建村型、城镇发展带动型等动力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大难题: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前途的两个大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面临着新的形势:经济体制变革引发社会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和重组,科学技术进步促使经济结构急剧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伴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温饱问题解决、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社会需求升级并且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自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一以1983年正式废除人民公社体制以来,村民自治的民主化制度安排,改变着乡村政治生活的传统擒,农村社会正在经历着意义浣的全面变迁,在这一背景下,农村问题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以制度创新和组织变迁为理论重心的研究,趋势,其中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对象的当代中国乡村政治研究尤其值得注意。研究或以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作为人呆,把人民公社制度的废除视为国家政权对农村深度介入的结束,把村民自治的兴起视为农村社会自主发育的开始,是市场条件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或以诺斯的制度经济学理论作为分析人,从制度选择、制度疏益,制度短缺和供给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前农村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多种可能;或从现代民主出发,认为当前村级治理变革的意义在于其不可估量的民主内涵,认为民主观念是村民自治这一新制度安排的根本精神,乡村政治的民主化走 和民主向核心政治结构的推进是村民自治发展的必然前景,因此深入发掘民主精神在中国农村制度化体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或从政治社会学角度出发,把农村政治“秩序和冲突”作为问题分析的重点,探讨乡村组织的变迁对乡村社会整合能力秘动员能力的影响等等。这些研究提出了许多深刻而有益的结论,为我们提供了相当广阔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7.
大城市郊区农业的现代化,城镇体系的形成,有利的政策环境等构成大城市郊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条件。然而,大城市规模的过度膨胀,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不协调,小城镇规模的过小,环境污染等又抑制了乡村城市化的进程,这就决定了大城市郊区城市化发展的走向,必然是城镇体系的不断完善,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市化的协调发展,“三集中”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宏观调控的城市化进程,会使大城市郊区城市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江泽民同志在江苏、浙江调查农村工作时指出:“发展乡镇企业是一个重大战略,是一个长期的根本方针。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也是一个大战略。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小城镇,应当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随着我国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小城镇建设,对于加快实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目标,推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江西是革命老区,而革命老区又大部分是贫困地区。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曾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现在还有相当部分的老区人民生活在贫困之中。因此,尽快使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笔者认为,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改变老区落后面貌的突破口,是使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一、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   工业化、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已经成为制...  相似文献   

9.
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山 《乡镇经济》2001,(5):9-10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代表了人类进步。然而在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要走一条农村工业化道路,农村工业化将有助于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乡镇工业是农村工业化的载体,也是农村工业化的实现模式,因此,合理规范发展乡镇工业是农村工业化的核心。同时,农村工业化的结果必然会逐渐形成农村城市化格局,农村的城市化体系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社会基础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乡村治理结构的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乡村治理结构改革的背景 解决“三农”问题,一方面要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转移出农村;另一方面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从事农业的那部分农民的收入,同时要促进农村社区的稳定和繁荣,这就涉及到改革与完善乡村的治理结构。中国乡村治理结构改革的背景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工业革命以来的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任何国家实现现代化都不能逾越的阶段.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实践还表明,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而农村工业化直接推动农村城市化.当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已超过50%,中国城市化平均水平也超过31%,广西的城市化平均水平只有23.5%.广西城市化水平之所以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农村工业落后是其中主要原因.在广西农村,工业起步晚、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内部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的存在是造成城镇发育程度不高、数量少、规模小、功能不够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弱等广西农村城市化落后的直接原因.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城市化进程,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广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加紧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广西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农村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慧 《乡镇经济》2003,(8):23-24
国际经验表明,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城市化也是工业化的有利条件,能够极大地促进工业的发展,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本分析了我国农村工业与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对推进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康就升 《南方经济》2004,(10):63-66
中国城镇化的科学、有序、有效发展,必须从理论和认识上进行理念创新,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观,并在此基础上构思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六层结构模式体系,即农村社区和农村人口的递进城市化,集镇建设和集镇人口的延伸城市化,村落区域和乡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跟踪城市化,现有城市和城市人口的继续城市化,规模适度和布局合理的多元城市化,城镇体系和功能结构的协调城市化。  相似文献   

14.
毫无疑问,工业化是带动浙江城市化蓬勃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国际经验同时表明,城市化具有发展阶段跃升与主要动力更替的规律性。随着后工业社会到来,特别是步入信息社会之后,城市化更多地是依赖信息化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带动。一句话,信息化应当成为当前浙江新型城市化的主动力、主引擎。  相似文献   

15.
杨玟玟 《理论观察》2023,(1):95-101
劳动力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乡村地区的人口流失问题严重,使乡村社会治理面临诸多困境。边境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使得边境地区乡村人口流动与治理问题更值得学界关注。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的J村为例,通过长时间的田野调查,发现边境地区乡村人口流动的方向是多种的,形态是多变的,影响乡村人口流动的因素既有生计策略、基础设施这种客观条件的选择,也存在身份认同这样的主观思考。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产生留守老人与儿童、家庭或婚姻破裂、农村空心化和产业发展困难等问题,使得边境地区乡村社会原有的社会秩序遭到破坏,本研究旨在从过去的和现在的村落文化中探索乡村治理的机制,探寻乡土社会内生性发展的社会基础,为边境地区乡村振兴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的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进入21世纪,中国的乡村发展步入转型新阶段,面临着国际贸易竞争、经济全球化、加速城市化等重大变革和挑战,在新形势下有必要从乡村地理学视角对浙江乡村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回顾总结与深入思考。乡村地理学是研究乡村范围内人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是从区域的角度,着重研究乡村地区经济、社会、人文、资源与景观的形成条  相似文献   

17.
浙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城乡隔绝造成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也由于经济地理决定的大中型城市历史形成不足,浙江选择了一条较为特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这与工业企业在城市大量兴建,农村人口向城市大举迁移的经典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不同。浙江70年代后主要通过加快农村工业化来促进城市化发展,走以小城镇发展为重心的分散型城市化道路:这条道路又呈现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经济建设“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城市化)”战略中的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战略,不仅应紧紧把握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还必须把握一个根本问题,也就是农村人口的现代化问题。人的素质和人格力量是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基础,是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决定性力量。湖南省农村人口的现状和农村教育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普及性中面临的困难,使我们必须正视、利用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9.
江博 《浙江经济》1999,(2):59-60
农村城市化是与农村工业化、现代化相互交织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离不开农村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农村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发展。经过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到1997年底,全省小城镇已由1978年的167个急增至993个。小城镇已成为浙江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载体,以小城镇为主导的县域经济总收入、上交国家税收和财政收人均占全省80%以上。小城镇的发展推动了浙江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目前浙江城市化水平已达35%左右,  相似文献   

20.
陈保林 《老区建设》2013,(24):10-14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缩小城乡差异、改变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而实现农村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促使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有效措施。针对中国目前的产业布局,按照产业转移理论对中国城乡产业布局重新进行调整,让农村承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加快中国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从而实现中国城乡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