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西部民族地区有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历史传统、区域特点、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因此,西部民族地区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路径上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平台;协调各方利益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内在动力;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基本途径;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客观分析民族地区的现状,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3.
文章概述了西部大开发的意义,认为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所要求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经济法律体系及其监督机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同时,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市场经济发育极不充分,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管理的法律制度也不健全;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济法律制度不健全;经济发展自治权缺乏相应的配套实施法规。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疆内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事关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国家历来重视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良好的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这给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也有一些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制约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试图分析探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各种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孟小军 《发展》2006,(5):73-7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西部少数民族大面积的、突出的贫困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应实现一系列转变,使教育更有力地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从而最终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的跨越。  相似文献   

6.
马琴 《发展》2007,(10):67-68
西部地区民族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是西部经济全面开发、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在西部民族地区建设过程中,民族旅游业对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所发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对我国西部地区民族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在发展对策上提出了一些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7.
姚俊开 《特区经济》2007,226(11):200-202
民族法律资源可以保障国家对西部及民族地区投入的兑现,保障国内外技术和资金进入方的合法权益,促进西部及民族地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要借鉴外国立法经验,充实民族法律资源,贯彻自治法、用活自治权,严格执法、强化监督,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民族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根据不同地域、群体而采取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在西部地区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的意义。西部地区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普及,而且要紧密联系西部生活实际,坚持党的民族政策,致力于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相适应,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下岗职工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它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也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快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是实施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西部地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义以及西部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西部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