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是从中介目标至最终目标的调控阶段.区域差异使我国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化,容易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陷入两难境地.我们应该加强建立区域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调控体系,同时改善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央银行区域金融调控在促进区域资本的聚合、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按照最优货币区的标准,我国并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的非对称性。为增强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加强中央银行的区域金融调控。  相似文献   

3.
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央行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平 《南方金融》2003,(12):24-26
我国货币供应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预期目标之间的非相关性再次实证了货币供给内生性命题。这不仅使货币供应量更加难以控制,进一步加剧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的波动.更为根本的是它冲击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框架,影响了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因此迫切需要重新审视我国中央银行当前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的目标变量,降低内生性对宏观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央银行是货币供给的总闸门,其基本职能就是,有效地调节货币供应量,引导资金投向,以实现稳定通货、保持国际收支均衡,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目标。我国从1979年开始的经济改革,极大地加快了经济货币化进程,推动了金融改革的发展,提高了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中央银行要搞好宏观金融调控,不仅要有正确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调控机制,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还必须建立科学的、完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表明,在开放条件下,我国的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归结为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内生性.此外,外资机构的准人、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开放、资本流动以及汇率制度等因素也都影响货币供给.我国中央银行不能自主地决定货币供给量,不能过分夸大货币政策的作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战略重点应从货币供给管理转向货币需求管理,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应从货币供应量转向其它目标,如利率或汇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并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这使得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区域非对称性成为可能。实证证明:中国存在货币政策效应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非对称性;四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新息的响应不同,货币政策冲击新息对四地区预测误差的贡献度也不同,其中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似、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似。货币政策效应区域非对称性的原因主要是与企业结构、货币市场发展程度、金融结构以及信贷结构和动力的区域差异有关。因此,要采取以加强中央银行区域金融调控为重点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主要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机制和程序 由于传统、金融结构、制度环境以及货币政策目标等方面的不同,各国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控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 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有90%的资产是以国债形式存在的,因此。  相似文献   

8.
再贴现作为中央银行行使金融宏观调控职能的三大货币政策之一,对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近年来,随着货币政策调控形势变化,金融机构对再贴现业务的需求升温,但现行再贴现管理方式存在的弊端制约了该项政策发挥作用,必须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9.
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创新新影响货币供求、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应从操作规则,调控范围、作用对象、政策工具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0.
金融体系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起“中介”作用,货币渠道过程是通过金融市场从货币政策冲击到市场零售利率的价格传导过程,信贷渠道是通过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的数量传导过程。完善我国金融体系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应该考虑区域金融差异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客观上要求中央银行建立间接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本文在回顾了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的公开市场业务已成为我国中央银行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在近几年调控我国货币供应总量和货币市场利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凌 《济南金融》2008,(3):22-25
中央银行票据作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下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具有操作迅速、灵活性、流动性、可逆性强的特点。中央银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来控制基础货币,进而调控货币供给量。同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也会使得中央银行做出反应,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来调控它。本文运用了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中央银行票据交易与货币供给量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永涛 《海南金融》2011,(10):15-17,54
经济学界对货币供应一直存在内生性与外生性之争.据对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货币内生性理论较好地诠释了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行为.货币流动性过剩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但由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使得货币需求倒逼货币供应,中央银行调控流动性往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金融危机是本次通货膨胀的诱因,宽松货币政策和四万...  相似文献   

14.
再贷款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其作用机理主要是中央银行通过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来调控货币供应量。再贷款不仅具有调控总量的作用,还具有结构调整的作用,在经济转轨阶段,是一项比较有效的调控手段。1994年以前,由于受金融环境的制约,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5.
吴晓灵 《银行家》2015,(4):51-52
根据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相机抉择调整货币政策、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维护金融稳定,是中央银行担负的基本职责。然而,只有深刻理解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把握经济形势的变化,并开出货币政策的良方。近几年我国内外部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余波未尽,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对货币政策调控的手段、力度与精度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一书正是对有关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和准确的阐述,可谓恰逢其时。本文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为该书所做的序言,本刊特此发表,使读者先睹为快。  相似文献   

16.
如何看待西方货币供给理论,是我国近五年金融体制改革尤其是眼前治理整顿时期中央银行宏观决策过程中颇为现实的一个问题,过去几年中有人提出我国中央银行应建立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与目标。为此,理论界曾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与宣传。近正内随着经济形势的某些变化,一些同志似乎对该理论开始持有将信将疑的态度,甚至怕有政治上的嫌意之忧。因此在目前形势下,回顾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五年操作实践,重新探讨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运用的特点与限制条件,不仅对弄清理论是非而且对今后提高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与操作艺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国库现金管理是连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直接有效的结合点,通过国库现金管理运作,不但能够扩大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范围,还可以进一步改进财政部门与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运行方面的协调与沟通,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本文分析了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现状,并以货币供给理论为依托,从理论及实证两方面分析了国库现金管理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强化货币发行管理适应职能转变吴发灿,陈武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中央银行将从控制信贷规模为主向调控货币供应量为主逐步转变,改革和完善货币政策体系,强化金融宏观调控,以实现货币政策为最终目标。金融体制的改革势必要求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部门更新观...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货币供给模式的变迁与理论解读:1979~200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经历了从单一信贷指标管制到多样化操作工具组合运用的进程,实现了货币供给从行政计划资金供给管制到灵活宏观金融调控式有机传导系统的转轨,完成了引导国内经济向协调开放经济"两个市场"均衡的转变。伴随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变革,外汇管理体制将深化改革,货币政策生态环境将逐步恢复,在中央银行独立性归位的同时,要优化货币供给的技术性。此外,加强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提高人民银行在国际合作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建立在一定的货币金融理论基础上的。本世纪以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不断发展变化,无不与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演变有密切联系。因此,要了解中央银行如何选择、制定货币政策,就必需熟悉当代货币金融理论及其各种主要的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