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股权激励的中国路径折射出一种新型激励模式的艰难成长历程 2006年1月1日,在经历了多年的艰难等待之后,中国证监会制定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该《管理办法》重在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程序和信息披露予以规范。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遵照该办法的要求实施股权激励,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
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是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关系到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与长远发展。为此,中国证监会制定并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允许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股权激励。办法从以下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建立并实施股权激励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3.
2006年1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这为股权分置改革在预期轨道上稳步前进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可以说是正当其时。从2005年5月9日我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业务操作指引》与首批四家试点公司的确定,标志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到2006年元月1日,沪深两市共有423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其中49家公司方案中带有高管股权激励措施,占股改公司总数的11.58%,其中有27家公司明确了股权激励的具体激励对象与股票来源。开展股权激励是一项制度创新,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有力地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1993年引入了股权激励机制,但较规范的发展开始于2006年1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在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背景下,安徽省上市公司首次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本文首先对研究背景进行阐述,并据以对安徽省上市公司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从激励对象、管理层持股比例两个方面对安徽省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本文针对安徽省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已经制定完毕,与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相比,更为严格和细化,但也面临资本逻辑与权力逻辑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并未涉及股权激励机制,但其实质是对股权结构的再调整,从而使得引入对高管进行长期的股权激励成为可能。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和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实施,解决了股票期权激励股份的来源、流通和行权价格等问题,为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扫除了障碍,使得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更加关注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因此,有必要明确后股权分置时代,实施股票期权应具备的条件,以保证股票期权的长期激励效果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上海经济》2006,(2):77-78
关键词一:股权分置改革启动2005年4月29El,经过国务院批准,巾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宣告启动。在总结两批试点的基础上,9月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并实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9月7日,沪深两交易所等联合制定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业务操作指引》出台施行。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体制性革命,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据统计,截至12月15口,共有234家公司召开了相关股东会议审议股改方案,其中已有190家变身G股。  相似文献   

8.
随着2005年12月31日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为上市公司实施中长期激励打开了重要通道.本文对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加以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9.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2005年5月8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业务操作指引》,随后,试点的4家上市公司相继公布股权分置具体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信息》2006,(17):52-53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表态,酝酿多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即将由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发布。这是继推出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货币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暂行办法(试行)》后,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又一大进展。分析指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将比其他上市公司更为严格。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展开,一批含有管理层激励的方案见诸于上市公司的股改计划中.引起了市场的极大争议,对此,国资委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当前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规定如下:“积极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具体措施,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2.
张延杰 《北方经济》2008,(14):74-75
股权分置改革并未涉及股权激励机制,但其实质是对股权结构的再调整,从而使得引入对高管进行长期的股权激励成为可能.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和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实施,解决了股票期权激励股份的来源、流通和行权价格等问题,为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扫除了障碍,使得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更加关注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因此,有必要明确后股权分置时代,实施股票期权应具备的条件,以保证股票期权的长期激励效果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3.
财经资讯     
《产权导刊》2005,(7):59-60
证监会推出42家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国家发改委:我国将重点在七方面清理乱收费;房地产投资增长幅度放缓;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  相似文献   

14.
经过较为充分的征询意见之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于2006年1月4日正式发布。业内人士认为,管理办法的出台,有助于促进和规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发展,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制度体系,对于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和持续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目前股权激励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有理论上的探讨,而且许多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和一些国有控股企业等都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甚至有不少企业把它当作搞活企业的“灵丹妙药”。那么,究竟如何认识股权激励,应该按照什么原则来设计股权激励,不同的股权激励计划其内在机制和适用条…  相似文献   

15.
政策     
《上海国资》2005,(9):10-10
8月23日,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昨天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要有利于市场稳定和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中国证监会要制定《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调整和完善国资管理、企业考核、会计核算、信贷政策、外商投资等方面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G时代上市公司并购风鹏正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嘉 《上海国资》2006,(6):14-15
全流通时代,收购方式和支付方式的多元化将极大地推动上市公司并购市场的繁荣中国证监会自2006年5月22日起至31日就《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既是新《证券法》、《公司法》精神的体现,也是股权分置改革成果的体现,其出台必然会极大促进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试行)》(下称“管理办法”) 自颁布实施以来,除了受到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层的密切关注之外,社会各界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上市公司已制订的股权激励计划亦反响强烈。不论是被媒体一度褒奖的中捷股份和双鹭药业,还是遭受普遍质疑的深振  相似文献   

18.
自从股权激励诞生之日起,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就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颁布,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汁划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国内外文献中有关股权激励和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性梳理,为国内股权激励理论研究和股权激励实践的开展提供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世界级宝钢     
刘虹 《上海国资》2007,(2):32-34
除了对八钢集团的成功并购外,一连串大动作使得岁末年初的宝钢,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2006年12月79日,宝钢公布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由此成为国资委公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来首家正式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央企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20.
【香港《大公报》8月31日】 中国证监会近日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并尽快发布实施。在该《办法》征求意见稿全文正式公布前夕,深沪两市即以“涨”声表达了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