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英美等国关于企业法人经营范围的立法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长期以来坚持企业法人的经营范围限制权利能力的立场,并对经营范围作严格的解释,不加区分地要求企业不得超越经营范围为法律行为。这是违背经济现实的,要达到既保障企业自主起来又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的理想状态,必须把企业划分为普通企业和特殊企业,为它们提供不同的法律制度,对其经营范围作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3.
孙明 《经济师》2004,(11):286-286,290
文章对公司超经营范围订立合同的效力进行了分析 ,指出我国的相关法律也应及时进行全面的修正。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9,(4)
经营范围是公司从事经营活动的业务范围,是公司登记中必须记载的事项。在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时期,经营范围登记制度对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经营范围登记制度所体现的管制思维与当前便利高效的改革理念格格不入。文章通过分析经营范围登记制度的本质属性和功能定位,思考其对公司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提出破解困局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银行业集中度作为银行业结构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市场准入和经营范围的监管对一国银行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对国内银行市场准入的限制会增加银行业集中度,加强外资银行准入的限制则会降低银行业集中度;(2)发展中国家对于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限制更敏感;(3)发达国家对于银行从事保险和房地产业务的限制更敏感。拓展模型结果显示,放松外资银行准入会强化银行经营范围监管对银行业集中度的边际效应。  相似文献   

6.
对于无效合同的确认是否受诉讼时效的约束.一般认为.无效合同因其具有违法性,对无效合同实行国家干预原则.法院和仲裁机构均应主动审查并确认合同无效.而不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根据该条规定.确认合同无效也同样具有诉讼时效。因此.确认合同无效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保险利益又称可保利益,是保险法中的核心概念。保险利益的概念于人身保险无适用之实益,指保险利益关于防止赌博之发生、禁止被保险人不当得利及避免道德危险发生之功能并无适用之余地。保险利益的概念使用于人身保险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具有确定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意原则更适合人身保险,用同意原则代替它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李谦  王芳 《经济师》2008,(8):82-83
杨小君教授针对我国国家赔偿法在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当事人无过错原则应为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该观点角度新颖,切中要害,对完善我国国家赔偿制度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但是该观点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文章首先对当事人无过错原则的内涵和创新进行了分析,而后对其进行了批判性研究,最后在批判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10.
石油行业正在面临石油严重缺乏,开发成本逐渐增加促使从事石油勘探以及开采工作的人们的利润逐渐减少的态势,国家提出了要以石油资源为主要资源,综合利用石油的资源,采取多样化经营的模式,进行多方位的全面发展。经过近些年的实践经验,油田在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出现了转机,从事该行业的工作者也树立了充分的信心。这种企业进步、革新的趋势,给企业相关法律人员提出了最新的课题,其中,有关多种经营企业的法人地位的问题,就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以期此项研究能够对相关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