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由在岸人民币市场即期汇率(CNY)、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即期汇率(CNH)、境外远期无本金交割市场6个月期汇率(NDF6)及1年期汇率(NDF12)、在岸远期6个月期汇率(DF6)及1年期汇率(DF12)组成的人民币汇率系统.然后,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GARCH模型等分别从平稳性、协整性、报酬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等方面对人民币汇率系统内的在岸即期汇率、离岸即期汇率、在岸远期汇率和离岸远期汇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CNH对CNY存在报酬溢出效应,二者之间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CNH、CNY、NDF6和DF6间的关联性可能大于CNH、CNY、NDF12和DF12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商》2015,(49)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桥头堡汇聚了大量的离岸人民币。香港离岸市场成为投机者的天堂,对存在的人民币在岸汇率与离岸汇率之间的汇差进行疯狂的套利活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的汇率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寻找适合描述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变量,成为保证预测人民币汇率准确性的关键。本文研究表明,人民币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汇率能够很好地反映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币汇率的真实价值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香港离岸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发展,离岸人民币汇率价格体系不断地完善。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BEKK-GARCH(1,1)模型,研究了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之间的价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在岸人民币即期和远期汇率对离岸汇率能够产生较为显著的价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NDF汇率对在岸即期和远期汇率有显著地价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离岸即期汇率对在岸远期汇率有显著地价格溢出效应,但波动溢出效应较弱;离岸即期汇率对在岸即期汇率未产生价格溢出效应,但波动溢出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5.
对人民币汇率的决定理论、汇率形成机制的演进以及各个市场相互之间的引导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远期汇率走势反映了即期汇率的走势,离岸市场对于在岸市场具有较强的引导关系,而在岸市场对于离岸市场的引导关系则不是十分显著。最后再结合我国外汇市场的现实情况给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了解汇率变动对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对研究汇率的经济调整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大宗农产品棉花进口价格的传导效应。研究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棉花价格的传导效应是不完全的,且传导效应比较低。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关于汇率改革与农产品种植结构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发挥的计价、结算和储备作用越来越重要,离岸与在岸人民币汇率的联动关系也越来越紧密.近年来,离岸与在岸人民币汇差不断扩大,引发国际投资者争相套利.基于此,建立VECM模型研究离岸与在岸人民币汇率的联动机制,结果表明,在岸人民币汇率对离岸人民币汇率具有显著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权由在岸市...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价格的传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诚 《商场现代化》2010,(21):167-168
本文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的传导为研究对象,通过事先理论分析、事中建模以及事后数据分析这三个层面,定量、定性解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物价的传导作用。结合中国自身的经济环境特点、宏观形势以及国内企业的微观行为来阐述汇率传导效应的"因国制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与汇率市场化改革也加快进程,离在岸间利差促使套利的发生,利差与汇率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波动溢出效应,不同期限品种之间表现出不同的强度。文章将离在岸隔夜、一月期、三月期、六月期、一年期的利差与离岸汇率进行整理,并运用GARCH-BEEK(1,1)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六个月期利差与汇率间没有明显的波动溢出效应外,其余期限品种均体现出不同强度的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王丽 《商业时代》2012,(14):74-75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 r a n g e r因果检验并建立EGARCH模型,对2005年7月22日至2011年8月26日期间每日人民币即期汇率与上证综指的动态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人民币即期汇率与上证综指具有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存在人民币即期汇率波动导致股票市场波动的单向因果关系。我国股票市场和人民币市场间的信息传递和溢出是不对称的,即存在"不对称溢出"效应。利好消息对上证综指的冲击小于利空消息的冲击,而人民币即期汇率的情况正好相反,且无论利好还是利空市场消息对人民币即期汇率带来的冲击均大于给上证综指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石、主要障碍及推进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货币功能,成为主要的贸易计价结算货币、金融交易货币以及国际储备货币的过程。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的汇率改革开启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萌芽和发展,现阶段中国快速增长的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影响力的提升等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但由于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合理、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失衡以及"霸权货币"的抵制,使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不少困难。我们应完善和推广自由贸易区建设,形成本土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和人民币回流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机制,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协同推进渐进式的资本项目开放与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进一步扩大双边本币互换的范围和规模,以东亚货币合作为基础,推进国际货币合作。  相似文献   

12.
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能源,其价格波动对全球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为测算国际油价与人民币汇率的均衡关系及非对称溢出效应,选取2008年1月~2019年7月的每日数据,在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式,对二者的均值溢出效应进行测量;在VECBEKK-GARCH模型的支撑下,对其非对称波动溢出效应水平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油价与人民币汇率的协整关系和均值溢出效应处于长期均衡状态;二者的非对称波动溢出效应是双向的,国际油价会随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呈现出时变性和持续性特征,而国际油价变动具备持续性特征时,人民币汇率随之产生变化。这种非对称波动溢出效应表明,无论国际油价如何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都是非对称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溢出指数方法,定量测度了人民币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货币汇率之间的溢出效应及其动态演化,并采用系统GMM方法,探究人民币汇率净溢出效应的作用渠道。研究发现:近年来人民币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货币汇率之间的溢出效应在波动中有所提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人民币汇率净溢出效应逐步提升,在该区域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在"一带一路"区域内,人民币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影响力较强,且对阿联酋迪拉姆和安哥拉宽扎的净溢出效应已超过欧元、英镑和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在净溢出效应的作用渠道方面,"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贸易附加值依存度对其有利,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第三方市场贸易竞争、全球商品价格指数和全球风险指数却对其不利。因此,应加强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主导能力和商品竞争能力,加速推动"一带一路"区域内的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建设,加强人民币汇率的区域性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reveals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behind the statistical phenomena of exchange rate interactions and co-movements, corroborated empirically by exploring a range of currencies with varied degrees of flexibility. It then studies purposely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regime. The RMB exchange rate behaviour and statistical patterns are contrasted with the freely floating currencies in this context. Taking up alternative policy positions, the expected developments in RMB characteristics are deliberated, projecting a trajectory for further RMB regime reforms. How the RMB would fulfil the significant role on the global currency market as signified by its position in the SDR basket is contemplated, beyond a conventional policy shift and under the paradigm that the global currency market tends to be tri-polar.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国际油价波幅加大,国际油价冲击对汇率的传导作用问题为国际社会所关注。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国际油价冲击对人民币兑美元实际双边汇率存在传导效应,当国际油价上涨时,人民币实际汇率先贬值再升值。在国际油价波动日益剧烈的今天,人民币名义汇率保持稳定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Using the DCC-GARCH model, this study considers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exchange rates in onshore and offshore markets in different stages during 2010–2017. The results show that policies concerning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such as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exchange rate liberalization, and capital market internationalization,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the central parity rate, onshore exchange rate, and offshore exchange rate. In terms of exchange rate liberalization, as the daily trading band was gradually widened in 2012–2015, the onshore exchange rate followed the offshore exchange rate more closely. The central parity rate functioned as a managed floating role. It stabilized onshore and offshore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while allowing partial marketization. After the exchange rate reform on August 11, 2015, the central parity rate plays a benchmark role based on a more market-oriented price formation mechanism. It makes the central parity rate regain pricing power in onshore and offshore markets. Further, it promotes exchange rate liberalization and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Nevertheless, with the slowdown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narrowing of the interest rate differential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the RMB is under pressure to depreciate, and its volatility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后危机时代为背景,在中美人民币汇率现实争端以及学术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IMF协定》关于"汇率操控"的定义出发、通过实证研究和对中美两国贸易实践的理论分析,得出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中国政府"汇率操控"的指控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即人民币贬值并不能带来中美贸易顺差。中美之间的贸易实践也有力地证明了美国对中国政府操纵汇率的责难缺乏事实依据和理论基础。美元主宰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的出口管制、美国的经济结构、消费模式等才是美国贸易逆差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李颖 《财经论丛》2008,(4):48-55
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的扩大,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本文旨在从实证的角度考察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进口品价格、企业商品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导效果,并通过稳定性检验考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我国汇率传导效果的影响,这些结论可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予以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9.
王磊 《商业研究》2006,(1):102-104
分别从内外两个角度分析了目前的经济形势,得出了人民币面临着双重压力———既有升值的外在压力又有贬值的内在要求这一结论。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缓解双重压力的措施,即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对外缓解升值压力,对内扩大内需;接着,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短期,继续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中期,改钉住汇率制度为汇率目标区制度;长期,退出汇率目标区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其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建国 《财贸研究》2006,17(1):76-80
根据中国经济增长、国际收支状况和PPP理论,人民币汇率长期呈升值趋势。2005年7月,政府在恰当的时机选择实施了恰当的小步渐进式调整方案,短期内对投机外汇流入、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国内物价和金融稳定产生一定的趋势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