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2011年第十期登载《干细胞移植治疗顽疾》的文章后。要求详细介绍羊胚胎素活细胞治疗疾病的读者呼声陆绎不绝。为此。我们联系羊胚胎素活细胞注射治疗中国办事处。邀请他们继续介绍细胞注射抗衰老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2.
沈杰 《上海商业》2011,(11):68-69
本刊2011年第十期登载《干细胞移植治疗顽疾》的文章后。要求详细介绍羊胚胎素活细胞治疗疾病的读者呼声陆绎不绝。为此。我们联系羊胚胎素活细胞注射治疗中国办事处。邀请他们继续介绍细胞注射抗衰老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3.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15日报道,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研究人员采用源于人体皮肤细胞的千细胞首次在体外成功培育出人造功能性血管,并目还首次观察到将获得的干细胞植入动物体内能形成血管。未来这项新技术有望切实治疗人类最大的杀手之——心脏病。该研究结果干Ⅱ登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相似文献   

4.
肝癌是世界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近年来,对肝癌干细胞的研究逐渐深入。在肝癌干细胞起源的问题上,目前各项研究的意见尚不统一。在肝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方面,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希望能够为肝癌的临床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的提高提供新的思路。就近几年来对肝癌干细胞的起源以及表面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对肝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应用前景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是严重威胁人类视觉健康的疾病。目前已经清楚的认识到,青光眼是一种神经变性性疾病。因此,目前青光眼的治疗大致包括降低眼压和保护视神经两个方面。但现有的神经保护治疗手段不能从根本上逆转视神经损害。近年来干细胞治疗在器官组织损伤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可用于青光眼中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据此,主要讨论青光眼的特征、治疗现状、干细胞的分类、特征及其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财富》2006,(6):142-142
美英科学家近日发表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宣告完成。科学家认为,成功破译1号染色体将为研究治疗癌症、帕金森氏症和老年痴呆症等350余种疾病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7.
科技速览     
1号染色体破译成功基因组计划画上句号美英科学家近日发表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宣告完成。科学家认为, 成功破译1号染色体将为研究治疗癌症、帕金森氏症和老年痴呆症等350余种疾病提供指引。据估计,人类染色体大约由2万到2.5万个基因组成。科学家  相似文献   

8.
仿生新人类     
《中国海关》2014,(3):74-75
机械手,概念车、飞行器,探测仪、生物肢体、人体器官……“仿生—可创造的世界越来越丰富。最近.有科学家预测.人类大脑有朝一日也可以被机器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财富》2008,(5):19-19
近日有科学家表示,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克隆方法,其执行难度较克隆绵羊“多莉”的方法更易,但这一技术也令不少分析人士忧心,担心它终有一天会被用于人类胚胎,批量生产儿童。 使用这套程序从成年动物身上提取皮肤细胞,来培育婴鼠的科学家发现,新程序较克隆“多莉”的那套更有效,副作用亦较小,用于人类身上也较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10.
科技速览     
浙江大学研究小组找到白血病致病元凶中国科学家通过多年研究,最近找到了白血病的致病元凶——PTPN11基因编码中的一种蛋白质。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血液科徐荣臻博士为首的研究小组,自1997年起着手从基因分子水平对白血病的发病原因进行研究。课题小组发现,在正常血细胞中,蛋白酶Shp-2安分地分布在细胞浆内;而在白血病细胞中,它“犯案作乱”,大批活跃地入侵细胞膜内侧和细胞核内。由此证明,蛋白质Shp-2是白血病的致病元凶。国际著名血液学杂志《BLOOD》近日刊登了这一最新研究进展。科学家们评论说,白血病病毒病因学一旦得到证实,人类白血病不仅有可能应用抗病毒疫苗得到预防,且治疗策略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从目前应用化疗杀细胞转向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为帮助解决传统农业面临的一系列难题,美国的一些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一项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垂直农场”(vertical farm),并可能在未来几年内首先在迪拜和纽约建成实验基地。“垂直农场”的设想是将大量农业生产转移到城市的高层建筑中,利用可循环的能源和温室技术进行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干细胞即起源细胞,干细胞研究为治疗多种"不治之症"带来了福音,所以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据统计,近两年全世界干细胞医疗潜在的市场大约为800亿美元,到2020年前后全球市场规模每年可高达4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生活新知     
人的“第二大脑” 据11月号德国《地球》杂志报道,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人类除了大脑之外还有“第二大脑”,那就是肚子。 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许多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子里传出来的,肚子里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一“第二大脑”也被称为“腹部大脑”,它拥有大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比骨髓里的细胞还多。有科学家认为,通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财富》2003,(4):96-96
继成功绘制人类基因组测序“中国卷”和水稻基因图谱后,来自北京、香港、台湾等地的中国科学家将携手绘制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的“中国卷”部分。这意味着我国将直接获得大量中华民族基因组多态性信息,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各人群群体的基因组多态性及其对疾病、药物的反应差异打下坚实基础,从而继续巩固在基因组学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5.
贺福初的履历是“数字化”的,而这数字表征的是厚重的成就: 1962年出生,20岁复旦大学遗传工程专业毕业,24岁破格评为教授,30岁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31岁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血液学研究室主任和全军实验血液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32岁担任博士生导师,36岁被任命为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所长,39岁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院士。曾经获评“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五四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现兼任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医药卫生专业组成员、国家新药评审组成员、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十余个学术职务。 2001年以来,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HUPO)正式成立,并迅即在北美、欧洲、韩国、日本成立了相应的分支机构。我国也成立了相应的人类蛋白质组组织,贺福初院士被推选为该组织的理事长。2002年初,他作为首席科学家,领衔一项以肝炎、肝癌、心血管病等重大疾病为研究对象的“973”重大研究项目——“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未来5年内资助额达3500万元。 他的学术成就是令人赞叹和惊讶的,同样令人赞叹和惊讶的还有与成就不相称的年轻。1992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他非常  相似文献   

16.
张凌云 《新财富》2001,(10):91-92
绝大多数重大疾病,从帕金森氏综合症、糖尿病,到癌症和艾滋病等,都可望借助干细胞技术得到治疗,因而这一领域吸引了较多的民间资本。  相似文献   

17.
何乐 《中国市场》2007,(20):45-45
“炒期指”在实战中真称得上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雪可能是“雪亮的银子”,也可能是“雪白的泡沫”。握好交易风险,要战胜自己的贪婪、恐惧、急躁。  相似文献   

18.
<正> 科学家相继发现维生素A、B、C、D之后,于1920年发现了维生素E(简写为V_E),到1936年V_E的化学本质才被揭开,其化学结构为“色满酚”的衍生物。因V_E与人类及动物的生育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又称“生育酚”,1938年人类首次成功地合成了V_E。 人工合成V_E的面市为它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条件。四十年代发现V_E是预防和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良药;五十年代发现V_E能消皱洁肤,是化妆品的理想配方;六十年代以来发现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2月12日,新华社消息:“我国科学家最近合成高质量的碳纳米材料,使我国新型储氢材料研究一举跃上世界先进水平,这种新材料能催干储存和凝聚大量的氢气,并可能做成燃料电池驱动汽车。”  相似文献   

20.
lBM,未弃疗     
IBM曾在五年内建立了“沃森”电脑系统,依靠自然编程语言,它可以理解人类的提问,并能用强大的处理能力,从大量数据中找到最可能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