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社会主义单一的计划经济转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经济,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长达十年之久。去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又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再次呼唤着人们围绕新体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换脑筋。  相似文献   

2.
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若干难点邱泰如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是对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一个突破。对于市场经挤不属于社会基仁制度范畴的问题,学...  相似文献   

3.
党巧玲 《商》2012,(15):91-91
计划经济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资源配置,政府的规划部门计划,发布计划指令,分配经济资源和产品,并监督计划的实施。虽然计划经济向经济计划,以实现宏观经济的平衡,避免宏观经济的不平衡,其建立的理论基础,但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实际的角度来看,这是缺乏支持的基础。这样的启示,给我们带来了帮助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利用市场发展的规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 正确认识和处理商品流通领域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深化商业改革,促进市场发育,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商业的一个关键。 建国40年来,在商品流通领域处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有着丰富的经验教训。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主义的经济计划虽然还没有在全社会建立并实行,但是从根据地逐渐发展起来的国营商业,根据新中国国家的指示和计划,通过大量地调运、吞吐,在平抑市场物价,打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和制止通货膨胀方面,发挥了重  相似文献   

5.
<正>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计划管理。 市场经济体制同计划经济体制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是以计划配置资源方式为主,还是以市场配置资源方式为主。这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都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不排斥计划手段,而且必须借助它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方式,各有其优缺点。计划配置资源是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或调节,其运行程度大于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理论上确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家开始对计划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缩小了指令性计划的范围。因而社会主义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取得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繁荣市场、提高人民生活的显著效果。但是也不可否认,在如何处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上,仍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人们对计  相似文献   

7.
葛承群 《财贸研究》1992,3(3):27-29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来组织和分配自然资源、生产要素以及收入分配的经济。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资源特剐是生产要素的分配关系、资金(资产)的增殖、生产经营决策权的特点和市场力量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等方面来看,市场经济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因此,社会义经济既是计划经济、又是市场经济,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统一的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8.
经济建设的新路子对计划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最近,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这对于我们搞好经济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正在走一条经济建设的新路子,这条新路子的核心问题是提高经济效益。坚持计划经济,搞好计划工作,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相似文献   

9.
乔刚 《财贸经济》1991,(10):13-18
一、对我国市场发育现状的基本判断改革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变化,就是市场体系有所发育,市场调节的作用有所扩大,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要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换为新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转换过程本身,就意味着其基本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可否认,10余年来的许多改革措施基本上是朝着建立和发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这样一个方向来努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决定》突破了那种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通过《决定》的学习,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年代,陈云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他主张要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同时,他又强调市场调节必须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发挥作用.他的计划与市场的思想在当下仍具有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许华忠 《中国市场》1997,(12):28-29
<正>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流通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无论是研究宏观经济运行,还是解决企业经营等微观方面问题,市场流通都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市场流通就没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计划经济制度下,靠计划平衡分配和全国订货会实现产品流通,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随着改革的深化,计划经济的流通渠  相似文献   

13.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阶段最佳经济体制。经验证明,纯粹的计划经济体制与纯粹的市场经济体制都有严重弊端。许多国家,包括一九七八年以前的中国,都认为既然社会主义制度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物而产生的,那么,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便与资本主义的纯粹市场经济体制完全相反,应为纯粹的计划经济体制。但是,正像列宁所警告的那样,“完整的、无所不包的真正的计划=官僚主义的空想。”这是因为经济现实中包含了许多不宜计划的因素。如果把不宜计划的因素强制地纳入计划之内,便必然引起经济上的扭曲和畸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科学的论断,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在实践上是各项改革措施的重要依据。从这一点出发,就必须在计划管理中十分重视运用价值规律,十分重视运用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一点,应当是我国经济计划体制改革所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目标。长期以来,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存在着误解,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看作是  相似文献   

15.
<正> 近二三十年来,当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向着有限制的市场经济或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化时,而资本主义国家,却感到市场自发势力所造成的消极后果的危害性。认为必须加强政府对经济事务的干  相似文献   

16.
一、加强市场管理是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市场管理混乱,是经济秩序混乱的集中表现。它不可能使物价真正稳定,不可能理顺经济体制,不可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市场管理井井有条,不仅可使物价真正稳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而且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之一。二、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我国1982年制定的宪法写的是:“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  相似文献   

17.
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关系,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正是由于在计划和市场的结合关系上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体制模式。因此,加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对于搞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调整,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加速四化建设进程,更好地解决社会生产力落后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个主要矛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运用某种经济模式发展社会经济的一种手段,它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市场主体不同,分配形式不同,根本目的和利益及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和程度等方面不同。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在国家、市场、企业三位一体的模式中,国家以市场为中介对企业进行间接的宏观调控,这既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调节经济的功能,又保证了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协调功能。因此,它是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运行机制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换的逻辑必然。在传统体制下,一切经济关系都处于扭曲状态,国家和企业对市场所反馈的信号,形如一个“黑箱”,似乎一清二楚,其实不然。要改  相似文献   

20.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必须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这些重要论述为培育和发展有计划的商品市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商品市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和建国以来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