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硕 《中国报业》2023,(19):98-99
新时代背景下,突发新闻事件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对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与应变能力是一项挑战。记者应围绕突发新闻素材,重视报道技巧,促进突发新闻报道质量有效提高。本文主要对做好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有效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贾晓龙 《中国报业》2023,(7):234-235
在采写突发事件报道时,时效性、真实性和专业性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然而,在采写过程中,常常会存在报不快、报不准、报不全、报不深等问题,导致报道的质量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严守采写纪律,理清采写标准,提高采写专业水平,以确保突发事件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全面性,同时也可以提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3.
黄金龙 《中国报业》2023,(7):222-223
提高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质量,是县级电视台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相应罗列了提高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新闻敏感性的各种方法。希望能够给各县级电视台从业记者作为参考。新闻敏感性是新闻记者工作能力的一个基本特质。县级电视台是最接近广大人民群众的,县级电视台的发展是整个电视台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增强其记者新闻敏感性是重中之重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妙青 《中国报业》2014,(16):70-71
当下,关于突发事件报道逐渐成为各类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播出的常态形式。突发事件报道早已有之。国外媒体从业人员根据多年的经验形成了规范、成熟的流程来应对突如其来的新闻事件。在国内,各新闻媒体通过突发事件报道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新闻战”,以此体现各媒体的新闻报道能力。  相似文献   

5.
路娜 《中国报业》2023,(13):228-229
新闻记者作为新闻真相的接触者,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从客观的角度对各类新闻信息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为了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工作者应该提高自身素养,牢记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力求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信息,充分发挥报纸新闻的价值,为推动报纸新闻行业的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董发勇 《中国报业》2023,(11):116-117
电视民生新闻因为对民生领域的关注和报道,在广大受众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与影响力。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记者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新媒体技术,在媒体市场中提高竞争力,实现迅速突围,进一步做大做强电视民生新闻,为受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新闻产品。  相似文献   

7.
新闻英语报道的内容是关于社会上最新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实的报道,而词汇作为英语语言中最基本的表意单位。它同时也是语言变化过程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无论是社会的改变,新生事物的出现与发展都能表现为词汇的更新与扩大。所以适当利用词汇的深刻含义和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来报道新闻是广大新闻记者最常使用的手段之一,因为这样的报道可以使新闻变得更加真实、可信、有趣,也更容易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8.
张坤霞 《中国报业》2023,(18):102-103
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台的新闻记者需要立足于民生等多个角度,进一步强化自身新闻采编能力,并对新闻文案和信息传播渠道进行深层次挖掘。电视台新闻记者要逐步形成比较独特的新闻采编风格,加强舆论导向意识。本文着重探析提高电视台新闻记者采编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媛 《中国报业》2023,(15):178-179
在新闻媒体行业市场竞争白热化、新闻内容日益凸显同质化的今天,新闻策划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随着新闻事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闻记者要精准选题,运用过程管理保障策划方案,深度挖掘新闻事件,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融合发展,才能做好重大新闻策划,客观、实事求是地报道新闻事件,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为和谐社会发展创造出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给传统新闻行业以及新闻记者带来挑战。身处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应了解并顺应新时期采编工作的新特点,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创新采编工作模式与内容,切实发挥新闻记者的职能和作用,助力新闻行业在融媒体时代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晓明 《中国报业》2023,(13):176-177
电视台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建设是新闻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随着电视媒体不断发展、新闻报道方式不断更新,加强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建设工作迫在眉睫。电视台可通过建立新闻行业规范、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强化记者管理监督和推动道德文化建设等策略,加强电视台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建设,为新闻行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董学宏 《中国报业》2021,(5):124-125
新闻需要工作者对素材进行采集、加工并最终完成播报,因此新闻要靠新闻记者对其进行挖掘。新闻记者在采访时,要选择恰当的沟通技巧,这关系到新闻的真实性以及新闻报道的整体效果。本文通过对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采访技巧来提升采访质量。  相似文献   

13.
于晓晴 《中国报业》2023,(12):110-111
融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涵盖了所有的媒介传播形式,广大受众可以在融媒体平台中自主选择信息获取渠道,强化了用户体验。新时代的新闻记者,要顺应媒介融合发展趋势,通过构建复合能力,展开多元化的报道工作。本文分析媒介融合在传统新闻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培养新闻记者复合能力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行业新闻     
《中国报业》2014,(21):93-94
全国新闻网站将推行新闻记者证制度10月2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在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通知要求,在全国新闻网站正式推行新闻记者证制度,全国范围内的新闻网站采编人员由此正式纳入统一管理。首批实施范围是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批准、且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资质并符合条件的新闻网站.申领人员应为新闻网站编制内或者正式聘用的专职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且具有一年以上新闻采编工作经历的人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新闻网站编辑记者培训和资格审核把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核发记者证。  相似文献   

15.
李林桐 《商》2014,(28):147-147
隐性采访是近年来在新闻采访工作中逐渐兴起的一种采访方式,它已成为辅助显性采访的重要手段。由于隐性采访采出的新闻报道可信度高、方便获得真实的新闻素材等特点,因而倍受媒介受众与新闻记者的青睐。但隐性采访也是把双刃剑,错误地使用会带来相应的问题。本文就对隐性采访的实施操作在法律与道德层面上进行分析,说明新闻记者应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经济即国计民生,经济报道不能有半点马虎.长期以来,中国的新闻记者好像天生就是“政治记 者”,做起经济报道来总是不那么顺手.可喜的是,近些年一批财经媒体的崛起和报业的新闻改革证明,中国的新闻人照样可以“玩转”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17.
牟科 《中国报业》2023,(19):112-11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崛起,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记者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转变。新时代的新闻记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新闻素养,还要具备全方位的能力。本文对新闻行业的变革和记者职业发展及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徐轶汝 《中国报业》2014,(16):24-25
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也是所有媒体的“必争之地”。新媒体因其在时效性方面的绝对优势,对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形成挑战。本文根据《新民晚报》近年来的一些探索,以访谈和文本分析的方法,讨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影响下报道突发事件新闻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行业新闻     
《中国报业》2012,(5):86-87
全国23.6万记者将接受在职轮训 据悉,新闻出版总署计划用一年多时间,完成对全国新闻单位在职新闻记者和采编人员的统一轮训和考核工作,考核合格后方可换发新版新闻记者证。目前全国6778家新闻单位中,共有23.6万名采编人员持有新闻记者证。  相似文献   

20.
陈雄飞 《中国报业》2023,(8):106-107
本文对全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的特点进行分析,包括互动性、多样性和即时性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介绍全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采编能力,以及提升新闻记者采编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