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静  孟慧 《北方经济》2006,(15):25-26
在民族地区的内蒙古,"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牧"(牧业、牧民、牧区)问题.在现阶段"三牧"问题,即草原荒漠化加剧,牧业增产不增收、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牧区经济发展落后,是影响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巨大障碍;化解"三牧"问题,是新农村牧区建设的核心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2.
徐斌 《北方经济》2007,(11):58-59
近几十年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草原严重退化,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牧区经济发展落后等问题日益显露,逐渐引起各方的重视。可以说牧民、牧区和牧业这“三牧”问题是“三农”问题在草原上的翻版。学界对“三牧”问题的讨论颇多,出现了不少真知灼见,但关于“三牧”问题的几个最根本认识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3.
孙静  盂慧 《北方经济》2006,(8):25-26
在民族地区的内蒙古,“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牧”(牧业、牧民、牧区)问题。在现阶段“三牧”问题,即草原荒漠化加剧,牧业增产不增收、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牧区经济发展落后,是影响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巨大障碍:化解“三牧”问题,是新农村牧区建设的核心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4.
杨丽 《北方经济》2008,(9):10-13
一直以来,“三牧”问题得到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实施“双权一制”的牧区改革,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建设,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在切实加强提高牧民收入、促进农牧区发展方面都做了许多努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草原生态问题导致畜牧业承载能力退化、牧民收入增长滞后社会经济增长等,在新牧区建设中面临着更多需要积极应对的新情况。为此美国福特基金资助的“人与草原网络”组织发起了内蒙古牧区考察学习活动,旨在对草原牧区基层进行深入探访,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草原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围封转移"是"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经营"的简称."围封转移"是在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牧区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几乎变得"赤野千里",牧民饲养的牲畜大量死亡或廉价出售等的大背景下提出的.  相似文献   

6.
辛倬语  哈斯 《北方经济》2010,(15):20-22
“三牧”中存在的问题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产生链式反映,牵一发而动全身。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但牧民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适逢西部大开发新的十年启动.草原牧区如何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现实问题应该作为自治区解决“三牧”问题的重点。为此,我们结合近期对呼伦贝尔市牧区农牧业和生态建设及城乡统筹工作的调查.进行了重新审视,以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我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十分脆弱。多年来,由于气候日趋干旱转暖、人口较快增长、人为破坏和不合理利用、资源过度开发、投入严重不足等原因,草原退化、沙化面积仍在加大,草产量不断下降。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在生态保护中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解决好我区"三牧"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制约我区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牧区发展、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草原生态退化沙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特别是牧区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直接影响我区畜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8.
《北方经济》2011,(23):44-48
天然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草原畜牧业不仅是牧民的重要生产活动和主要生活来源,也是草原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主要动力和源泉。近年来,随着以超载过牧为主的传统草原畜牧业的加速扩张和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造成草原生态功能逐渐减弱、畜牧业生产经营效益日益下降、牧民收入增长减缓,进一步加剧了草原生态、牧区生产、牧民生活的“三生”矛盾。虽然国家和自治区十分重视对草原生态的保护,推行了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9.
单平 《北方经济》2008,(9):14-17
一直以来,“三牧”问题得到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实施“双权一制”的牧区改革.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建设.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在切实加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牧区发展方面都做了许多努力、牧区草场双承包在特定时期调动了牧民生产积极性.但传承生态文明的草原游牧文化载体电同时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花蕊 《北方经济》2016,(11):58-60
牧民收入是“三牧”问题的核心,也是牧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关键。近几年,由于受自然灾害、牧业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上升、畜牧业产品收购价格不稳等影响,牧民收入增长不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牧区草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实施牧民定居工程成为解决新疆"三牧"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新疆Y县A乡白村和江村的实地调查,在由基层政府和牧民共同参与实践的牧民定居社会过程中,牧民定居后的生产适应状况对牧民定居整体社会适应性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生产方式的转变、抗拒自然灾害的适应能力、劳动力转移、经济收入结构的多元化趋势等表象反映出牧民定居工程需要化解的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12.
乔光华  薛强 《北方经济》2011,(11):34-36
一、引言牧区具有边境地区、民族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三个属性。目前,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仍落后于城市甚至农村,草原生态环境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善,牧民收入增长缓慢,草原畜牧业发展问题繁多,牧区的经营体制已不能适应牧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如何完善牧区的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三牧问题得到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实施双权一制的牧区改革,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建设,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在切实加强提高牧民收入、促进农  相似文献   

14.
牧区,一般来说在地区产业结构中畜牧业比重大.改革开放以来,农区畜牧业比重提升,单从比重讲,农区牧区差别不大,有人就统称为农牧区、农牧民.这种称呼,实际上混淆了牧区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也妨碍了人民政府对牧区实行特殊政策.从草原学、经济学、民族文化学角度,草原牧区具有生态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因此,有必要对草原牧区重新界定.我认为,草原牧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轮牧畜牧业专业区、草原生态的保护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保留区.三区,也是三元,复合构成草原牧区这个整体,叫做"三元一体".  相似文献   

15.
我区自1997年落实草原"双权一制"以来,牧区绝大多数嘎查推行了草场承包经营模式,以牧户为单位,分散经营,极大地带动了牧民的畜牧业生产积极性,使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快速提高了牧区畜牧业生产能力。但是,因我区大部分牧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草原保护措施的实施与深入,使养殖牲畜为生的牧民负担增加,收入增长迟缓,牧民收入差距扩大,牧民实际收入减少,这已成为当前制约牧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深入探讨牧民收入增幅减缓的原因和切实增加牧民收入的途径,已经成为当前牧区经济改革与发展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草原保护措施的实施与深人,使养殖牲畜为牛的牧民负担增加,收入增长迟缓,牧民收入差距扩大,牧民实际收入减少,这已成为当前制约牧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深入探讨牧民收入增幅减缓的原因和切实增加牧民收入的途径,已经成为当前牧区经济改革与发展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区生态移民收入能否增长,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与稳定。由于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生存环境的脆弱以及赖以生存的草原畜牧业的弱质性,如何在草原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挖掘草原牧区资源潜力,改变生态移民生产和消费方式,鼓励和扶持生态移民后续绿色高效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使搬迁牧民能够"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徐君韬 《北方经济》2011,(20):85-86
加拿大社区牧场的管理模式在恢复草原生态、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在控制载畜量、加强草原监管、施行围栏轮牧等方面为内蒙古草原牧区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内蒙古要实现草原牧业现代化,在借鉴加拿大牧区管理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在增加政府投入、明晰牧场产权;提高牧民素质、增加牧民收入;坚持科技兴牧、推进畜牧产业化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0.
王关区 《北方经济》2012,(11):24-27
正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全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的生产经营方式,既包括传统的可持续发展的精华,也可纳入现代的科学技术,使其逐步实现现代化;牧区矿藏、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富集,旅游资源丰富,畜产品资源优质、且有特色,这就为牧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如何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牧民增收为主导,有效推进牧区产业的合理有序发展,需要深入地研究、科学地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