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行如何适应公开市场业务搞好经营管理□梁萍1996年4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债公开市场操作系统正式启动,它标志着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手段已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卖各种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金融活动...  相似文献   

2.
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对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1998年以业,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逐渐由直接调控转为间接调控方式,货币市场也在快速和稳健的发展,货币市场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联系更加密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间接调控具备了重要的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3.
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央行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平 《南方金融》2003,(12):24-26
我国货币供应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预期目标之间的非相关性再次实证了货币供给内生性命题。这不仅使货币供应量更加难以控制,进一步加剧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的波动.更为根本的是它冲击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框架,影响了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因此迫切需要重新审视我国中央银行当前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的目标变量,降低内生性对宏观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凌 《济南金融》2008,(3):22-25
中央银行票据作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下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具有操作迅速、灵活性、流动性、可逆性强的特点。中央银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来控制基础货币,进而调控货币供给量。同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也会使得中央银行做出反应,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来调控它。本文运用了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中央银行票据交易与货币供给量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是中央银行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在货币调控中比较注重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然而,在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中,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做法已经开始被弃用,甚至走向衰亡了。  相似文献   

6.
自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到1994年,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采取直接调控方式,即通过控制贷款规模来控制货币,当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贷款规模。随着金融机构多元化的发展和国际收支量的扩大,直接调控的局限性逐步显现。从1995年开始,我国采取了目前的非完全型的间接调控方式,即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基础货币,并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执行5年来,这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如何?区域性人民银行的可操作性如何?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我们有何启示?我们在此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央银行票据作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下的一项货币政策工作,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具有操作迅速、灵活性、流动性、可逆性强的特点.中央银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来控制基础货币.进而调控赁币供给量.同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也会使得中央银行做出反应,通过发行夹行票据来调控它.本文运用7 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中央银行票据交易与货币供给量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再贷款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其作用机理主要是中央银行通过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来调控货币供应量。再贷款不仅具有调控总量的作用,还具有结构调整的作用,在经济转轨阶段,是一项比较有效的调控手段。1994年以前,由于受金融环境的制约,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是从中介目标至最终目标的调控阶段.区域差异使我国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化,容易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陷入两难境地.我们应该加强建立区域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调控体系,同时改善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区域金融差异的货币供给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供给调控中,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起着传导作用,微观经济主体的金融努力程度也影响着货币供给调控,目前,我国区域金融差异的存在使货币供给调控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应该加强中央银行区域分行在货币供给调控中的作用,逐步推行区域性货币政策,改善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11.
强化货币发行管理适应职能转变吴发灿,陈武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中央银行将从控制信贷规模为主向调控货币供应量为主逐步转变,改革和完善货币政策体系,强化金融宏观调控,以实现货币政策为最终目标。金融体制的改革势必要求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部门更新观...  相似文献   

12.
央行与利率调控在货币发行上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货币供给量和货币价格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来影响实际经济,而货币政策工具则是中央银行用来影响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货币价格的工具。一般货  相似文献   

13.
货币供给对我国货币政策运行乃至整个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广义货币供应量的规模及其变化趋势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本文运用ARIMA模型,对1996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规律进行研究,并运用模型对给定样本期内的M2值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ARIMA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创新新影响货币供求、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应从操作规则,调控范围、作用对象、政策工具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5.
1996年货币投放917亿元之原因张红地1996年,全国现金收支相抵,净投放917亿元,完全控制在国务院下达的全年调控目标1000亿元以内,成为自1988年以来货币投放控制最好的年份之一,为1996年国家宏观调控任务的最终实现和中央银行“适度从紧”货...  相似文献   

16.
组织保证 意义重大今年,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关键的一年。在金融体制改革中,作为中央银行最重要的是通过改革,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银行调控体系,使中国人民银行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能够有效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强化调控货币供应量和保持币值稳定的能力。最近召开的中...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客观上要求中央银行建立间接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本文在回顾了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的公开市场业务已成为我国中央银行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在近几年调控我国货币供应总量和货币市场利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从提高一个百分点法定准备率到两个月后宣布降低银行超额准备率和扩大贷款浮动区间政策的实践证明,当货币、信贷投放以较快趋势偏离经济正常发展需要时,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效果较为明显。但是当货币、信贷  相似文献   

19.
方道富 《浙江金融》2002,(11):15-16,14
中央银行地市级以下分支机构在贯彻实施国家货币信贷政策、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上,并不具备太多的调控能力和决策权限.但其处在经济金融运行前哨,对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负有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0.
从1984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能,但是在金融宏观调控方面一直维持着以直接行政调节为主,缺乏有效的间接调控手段,货币政策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因此,转变货币政策调控模式,有效运用各种间接货币调控工具,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是当前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进而全面提高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有效性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