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泽林 《发展》2011,(10):21-21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与灵魂,也是甘肃软实力的核心标志。国办发[2010]29号文件明确要求:甘肃要“努力建设工业强省、文化大省和生态文明省”。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必须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文化大省摆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供销合作社人来说,就是要弘扬供销合作文化、凝聚创新发展合力,培育发扬独具特色的供销合作文化精神,加快供销合作事业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层次论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强调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精神和省委关于解放思想的要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黄南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提起湖南的文化产业,“电视湘军”、“出版湘军”、“报业湘军”、“演艺湘军”、“动漫湘军”如雷贯耳;而正在崛起的“传统湘军”——“湘绣”和“浏阳烟花”等传统文化产业,也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构建和谐湖南,打造文化强省。“文化繁荣的湖南现象”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是湖南的骄傲,也是湖南更开放、大发展的名片。 湖南人也意识到,湖南文化虽然搞出了点名堂,但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道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湖南有关部门、社会各方面,正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用国际化视野共同参与文化建设,推动着湖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近日,本刊记者走进湖南,深入采访调研,感受到了湖南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浓浓氛围。 记者从湖南采访回京,满载而归的“湖南特产”都是书籍和影视光盘。“唯楚有材,于斯为盛”,悬挂于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这副对联。与其说是对千百年来特别是近、现代湖南人才辈出的砥砺,更可以说成是我们这次采访的感悟。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湖南,正在按照党的十七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切实承担起传承文化、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 从本期开始本刊《中部崛起看湖南》系列报道:文化繁荣的湖南现象、经济发展的湖南方式、现代农业的湖南探索、民生建设的湖南追求4个专题将陆续推出,敬请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冯洁 《浙江经济》2014,(4):20-22
文化,是一国之软实力,亦是一省之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同步,浙江在文化建设方面也早已是全国的领头羊。早在上世纪末,浙江就率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而后浙江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又一次作出决定,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随着中央文化建设理念的日益清晰,浙江“文化强省”建设的方向也更为笃定。新的历史环境下,浙江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已然进入2.0时代。  相似文献   

7.
吴孝林 《浙江经济》2003,(23):48-4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再创浙江文化经济发展新优势,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十六大精神提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8.
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农村文化建设又是整个文化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宏伟目标,这将为我国文化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综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是建设法制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文化大市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宁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两创”总战略,紧紧围绕推进“六大联动”、实现“六大提升”这一主线,以建设集文化名城、创新之城、文明之城、和美之城于一体的文化大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先进文化引领、公共文化惠民、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升级、文化人才支撑、文化创新推动“六大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宁波通讯》2011,(20):10-11
导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强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沉浮。而建立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成了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鄞州区实施的“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对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具有鲜明的导向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董乃德 《走向世界》2011,(34):36-37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为此,中央做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从本期开始,“文化齐鲁”栏目从文化的不同侧面,反映山东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文化发展文化建设中的经验和成果,展示山东建设文化强省的动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的新论断和新要求,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相符合、与现代科技发展相协调的新的文化发展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围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努力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站在新的起点上,用更宽广的视野来谋划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创新为动力,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及文化主体创新;围绕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深入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5.
《广东发展导刊》2003,(6):39-39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经济就是“文化经济”。文化和经济不断融合,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机遇,将进发出巨大的创造力。文化为经济强省建设提供更强动力,让经济为文化大省建设提供更多支撑。当前,我省已经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人全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姚红雷 《魅力中国》2014,(17):33-33
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增强社会主义吸引力、凝聚力的重要举措。这充分说明了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性、必要性。笔者认为:和谐是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游慧冰 《现代乡镇》2006,(11):63-68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一。如何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深刻认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决定着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与后劲”这一重要事实后,2002年底,中共广东省委作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三年来,广东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全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为目标,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文化大省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构建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础。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后,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再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重大部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党和国家的宏观战略决策,文化强国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启动实施建设文化大市战略,有力推动了文化繁荣发展、快速发展、创新发展,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也为下一步文化强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宁波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作出建设文化强市决定后,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更加重视,全市城乡文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9.
陈立旭 《浙江经济》2003,(22):52-53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大省的突破口,有助于在我省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本文拟就如何发展我省文化产业提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七一讲话中指出:“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