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第三个惊喜     
堂弟30多岁,是一个光棍。这样说也不准确,其实堂弟是结过婚的,至今他也没离婚,但老婆在什么地方,他不知道,也懒得打听。堂弟生活在一个山香見里,因为缺水,年轻人都不把心思放在农活上,日子过得很困窘。堂弟更是农活不做家里不顾,天天除了打牌就是喝酒,有时心情不好还要揍老婆一顿。老婆慢慢心冷,趁着二人一直没要孩子,前几年索性自己离家外出打工,且一去不回。  相似文献   

2.
仄凌 《浙江林业》2009,(5):22-23
毕业于浙农大茶叶系的方乾勇,1995年10月从13本静冈县茶业试验场进修后抱着为家乡茶业崛起施展身手的热望回到了奉化,一直从事茶叶推广工作。他跑山村,进茶园,了解到茶农生产珠茶收入寥寥的实际情况,从中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要增加茶农收入,必须大力发展名优茶;没有一个叫得响的茶叶品牌,奉化茶叶难以在国内市场立足。自此,方乾勇与开发研制名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虎娃打工     
夹山村尽管也一天天地变着,可这几年了,外面的姑娘不见一个被接进来,却总是看到本村的姑娘被山外的车一个个娶走了。一双双酸眼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姑娘像鸟儿一只只飞走,夹山村人心里就有不尽的酸味儿泛着,说不出来,吐不出去。虎娃还不到20岁。娘就不得不为他的婚事发愁了。  相似文献   

4.
《农家之友》2005,(9X):8-8
1985年9月5日,18岁的陈一琼圆了陈家村几百年来未能圆的梦,真正走出了这个位于贵州省沿河县夹石镇的一个穷山村,到铜仁师范学院读书。3年后,陈一琼放弃了教育局秘书之职,回到穷山沟当了一名月工资仅为80元的小学教师,他想靠教育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有钱一起用,有难一起帮……在广西荔浦县新坪镇汉田村委青龙屯,有一个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全家有6兄弟,共22口人。兄弟们均已成家,但他们都未分家,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成为真正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大锅饭"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年龄最大的叫廖培伦,今年77岁,其老伴多年前已过世。廖老共有6个儿子,全家22口人。除老五在部队外,其他5兄弟都在家务农。来到这个大家庭,一进门,最吸人眼球的莫过于一个直径约50厘米。  相似文献   

6.
<正>A荔浦:公司化管理的22口之家有钱一起用,有难一起帮……在广西荔浦县新坪镇汉田村委青龙屯,有一个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全家有6兄弟,共22口人。兄弟们均已成家,但他们都未分家,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成为真正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大锅饭"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年龄最大的叫廖培伦,今年77岁,其老伴多年前已过世。廖老共有6个儿子,全家22口人。除老五在部队外,其他5兄弟都在家务农。来到这个大家庭,一进门,最吸人眼球的莫过于一个直径约50厘米,  相似文献   

7.
四鲜饺子     
1975年初春的一个傍晚,我因病暂别了偏远山村的农信社,回到了许久未归的家。娘用铜制钱蘸麻油给我刮过背后,我沉沉睡去,醒来时睁开眼睛,见娘在面板上擀着饺子皮。爹站在秸杆盖旁,两只粗糙的大手正捏着面皮包饺子。  相似文献   

8.
正2011年以前,广西昭平县文竹镇七冲村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冲原始森林腹地里一个偏远落后的瑶族山村,如今这个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源于一个返乡创业者的执着追求,这个人就是陆仁胜。陆仁胜出生在这个瑶族山村,1996年他从广西师大毕业后便去广东发展。2007年回家过年时,陆仁胜看着村里乡亲的贫苦生活,有了回家创业的念头。七冲原始森林总面积达74.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5%,  相似文献   

9.
他,是个病人。先后患上血癌、心肌梗、脑堵塞、干眼病、严重失眠等疾病,曾3次进行大手术,几次闯过“鬼门关”……他没有放弃; 他,是个村官。20年如一日,带领干部群众,把一个原本贫穷落后的山村变成了“塞外明珠”……他一直兢兢业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会计》2005,(11):40-40
一位年近花甲的哲学教授在上他的最后一节课。在课快讲完时拿出了一个大玻璃瓶,又先后拿出两个布袋,一个装着核桃.另一个装着莲子。然后他对大家说:“我今天给你们做一个实验;我还是在年轻时看到这个实验的,至今仍然常常想起,并常用以激励自已,我希望你们每个人也能一辈子记住这个实验。”  相似文献   

11.
谁也想不通,他为何辞去在柳州当建筑工程“包工头”、年收入一万多元的职务,反而回到那个6000多口人、在区市县挂上名的贫困村——武宣县禄新乡地有村当村主任。如今五年过去了,韦德腿一路风雨走过来,使这个被外界称为野蛮、落后、贫穷的小村,成为一个蔗海连片、楼房林立、村民生活文明富裕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12.
<正>在广西龙胜泗水乡孟山村,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四口之家:婆婆、儿媳妇、孙媳妇、曾孙女,她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却有慈有爱,有孝有敬,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演绎着人世间的大爱真情——余长莫,86岁。儿媳妇朱正妹,58岁。孙媳妇粟炳艳,41岁。曾孙女余康颖,9岁。生活在龙胜泗水乡孟山村的这个四口之家,都是女子,也是一个四代同堂之家,而她们无任何血缘关系。如今,作为撑起这个家的女主人粟炳艳,  相似文献   

13.
正与陇照村一样,百陇村也是一个茶乡。茶乡是现在的叫法。曾经,这里是"地少不保收、雨天两腿泥、人往外面跑"的穷山村。全村所辖22个村民小组,61个自然屯,居住着壮、汉、瑶三个民族共724户3052人。到2016年,全村仍有贫困户198户879人,属于凌云县重点贫困村之一。从穷乡僻壤到美丽茶乡,蜕变,也是因为一个人。这个人叫阳长标。阳长标1976年出生于凌云县加尤镇百陇村的一  相似文献   

14.
周自兴,是陕西省凤翔县唐村乡会山村党支部书记,从1953年担任村上会计起,就一直当村干部至今。几十年来,他带领群众在贫瘠的山沟里战天斗地,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他先后被授予"宝鸡市优秀共产党员"、"市级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多次荣获市、县"愚公杯"奖,被誉为"会山脚下的老愚公"。1953年,16岁的周自兴初中毕业回到了家乡会山村担任了村上的会计,望着村子四面石块裸露,被水冲刷得光秃秃的山坡,他苦苦地思索,"怎样才能改变这落后的面貌?"通过调查思考,他头脑里渐渐理清了一条思路:治贫先治荒。首先要避免水土的大面积流失,才能保证庄稼有较好的收成。然而,在那个年代,他却空有一腔抱负,无法实现。随之而来的大炼钢铁,把山上仅有的几棵树也砍倒了,周自兴感到了深深的困惑和迷惘。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和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时任会山村管委会副主任的周自兴  相似文献   

15.
山村奏响市场曲──讴乐农民致富掠影湖北省宜城市沤乐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乡,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广大山民冲破旧的守农意识的束缚,弄潮抢滩,展现出一幕幕让人难以记怀的镜头。——栎木成金的启示。在讴乐乡东南方最偏僻的山旯旮里有一个叫朱家冲的湾落,散居着...  相似文献   

16.
外公时而皱眉,时而微笑,时而沉默。对于他来说,无论过去是苦是甜是累是心酸,而今都已成为他一生里最幸福的记忆外公今年82岁,1951年通过考试被录取为国家银行工作人员;1993年3月,在工作战线上奋斗三十余年的外公站好最后一班岗正式退休。每当说起自己几十年献身信合事业的经历,他总是神采飞扬。而我正是听着他口中的农信史长大的孩子,在外公参加农信工作五十九年后,我也有幸加入了这个大家庭。外公最喜欢和我一起重温年轻时在农信工作的记忆。外公说,当时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靠着两  相似文献   

17.
楼山村合作基金会在强化服务中发展壮大邹小云,郭高圣增加资金投入,是保证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增加国家投入和信贷数额是必要的,但完全靠国家也是不现实的,必须依靠集体和广大群众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近年来,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楼山村...  相似文献   

18.
文苑拾贝     
小路热恋着他——山村的农金员。 小路很美,弯弯曲曲,象一条随风飘动的锦带。 晨风中,小路欢迎他到来,笑意盈盈;晚霞里,小路目送他离去,含情脉脉。 三年前,他骑着自行车,风尘仆仆她驶向山村,她与他相识了。从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都在这里迎送着他。他是城里人,却偏偏把自己融进了这小小的山村。他用信贷资金,敲开了山村致富  相似文献   

19.
《农民科技培训》2007,(8):45-45
我的孩子今年三岁了,从一岁多,他就很爱看电视。有时哭闹,一抱到电视前就不哭了。久而久之,孩子就腻上电视了。他只要回到家,家中的电视就一直开着。  相似文献   

20.
从事经管工作几十年的老马不久前刚从乡农经站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于是,他闲来无事总喜欢到街上走走,散散心。那天,老马走在大街上,迎面来了一个很熟的村干部。就见那个村干部脸上堆满了笑,老马见了赶紧回笑点头,并抢着问:“你好,忙啥呀。”招呼打完了,老马才知道那个村干部是与他同时开口的,但不是向他打招呼,而是向他身后一个人问好的,并与他擦肩而过。老马带着一脸的尴尬回头望去,原来他身后几步远跟着的是乡农经站新任站长小朱。咋就这么巧呢?老马后悔早知这样,何必跟这种人打招呼呢?回到家里,老马的脸还是涨得红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