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60  
本文描述了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男女在行业获得和工资上的差异,并且用计量方法对工资差异进行了分解。分解结果表明,男女工资差异主要由同类行业内工资差异引起,而由于两者行业分布不同而带来的工资差异不大;歧视是造成性别之间的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所起的作用很小。由此,缩小行业内的工资差异,消除对女性的歧视,是缩小工资性别差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柯宓 《经济研究导刊》2014,(31):162-167
利用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城市地区成人数据库的样本,运用Oaxaca(1973)工资差异分解法和Cotton(1988)工资差异分解法,对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歧视程度进行估计,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分解的结果均表明,性别工资差异中不可解释的部分占到了其总额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CGSS2010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运用Brown等分解方法,考察了所有制不同造成的部门分割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男女劳动者的工资差异主要是由部门内工资差异引起的,部门选择不同带来的工资差异不大;性别工资差异中不可解释的部分略小于可解释的部分,但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可见歧视仍是造成性别工资差异的重要原因.消除对女性的偏见,提升女性自身能力,是缩小性别工资差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性别工资差异是世界各国劳动力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现有文献从理论与实证角度证明,个体人力资本差异、劳动力市场歧视行为、女性的共同禀赋、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特征以及行业特征与政府行为等是性别工资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为逐渐消除性别工资差异提供理论依据,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进一步拓展性别工资差异因素分解的方法,采用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方法深入研究性别工资差异问题,并探寻有效解决性别工资差异的政策措施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6.
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行为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性别歧视是劳动力市场一种常见的行为,表现在两性就业、工资、职业安排、劳动保障和发展机会等方面程度不同的差别.然而,以经济学的逻辑,不同性别的报酬或职业差异本身并不能作为歧视的充分证明,因为,教育水平、年龄、工作经验和工时数量等很多因素都决定生产率的特征,甚至这种差异还可能来自两性对从事市场或家务劳动的不同选择.一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取决于影响其边际劳动生产率的所有供给和需求因素,如果与生产率无关的因素在劳动力市场上取得了正的或负的价值,才可能导致歧视.理性地认识性别歧视和对其原因进行剖析,有助于女性劳动者对提高自己禀赋资源以获得更高产生率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劳动力市场体系既是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所必需的,也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同时构建和谐劳动力市场能有效实现人力资源配置,并且对劳动力流动性、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及劳动力市场制度功能和取向都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云南劳动力市场在“结构性失业”、“市场分割”、“性别歧视”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宋智  吕昭河 《当代经济》2007,(10):82-83
构建和谐劳动力市场体系既是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所必需的,也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同时构建和谐劳动力市场能有效实现人力资源配置,并且对劳动力流动性、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及劳动力市场制度功能和取向都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云南劳动力市场在"结构性失业"、"市场分割"、"性别歧视"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性别收入差异及性别歧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歧视带来的性别收入差异一直备受关注。文章基于吉林省1990-2010年间三期妇女地位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吉林省的性别工资差异问题,并运用Oaxaca-Blinder对性别收入差距进行了分解。文章对20年间吉林省的性别收入差异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性别分割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一直存在的一种现象,性别收入差距总体趋势在扩大;个体特征差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性别收入差异,现阶段性别收入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劳动者本身的人力资本水平引起的,是正常合理的范围;歧视仍然是造成性别收入差距的一个原因,女性在获得教育的机会上还是比男性要低,而且女性很难进入到高收入行业和职业,使得在教育方面女性仍然处于不利地位。但是经过20年的发展,对女性的歧视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0.
文章把中国劳动力市场政策放入社会性别分析框架,通过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理论作为分析路径,结合内容分析法,探讨政策在治理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中失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纠正劳动力市场政策失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性别工资差异中的企业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现有对性别工资差异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个人样本的分析而忽略了企业的作用。本文运用企业和工人匹配的调查数据研究性别工资差异中的企业效应。研究发现,在工资决定方程中加入企业效应后工人的教育回报显著下降,且在性别工资差异的分解中加入企业效应后禀赋效应和价格效应所占的比例也显著下降,企业在性别工资差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制度特征是决定企业性别工资差异程度的重要因素,市场竞争激烈的企业、经常采用计件工资制的企业以及内部职工收入差距较大的企业性别工资差异较大,小规模企业和私有产权比重较大的企业也呈现较大的性别工资差异,但工人的谈判能力有缩小性别工资差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贝克尔歧视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一些用人单位拒绝女性是规避自然附加成本的理性选择;女性的自然附加成本是造成就业门槛及工资差别的主要原因。社会对这些附加成本的补助是消除歧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职业隔离与性别工资差异的变化趋势及影响,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和2013年数据,研究发现性别工资差异逐渐扩大,职业隔离程度逐渐缩小,男女职业分布更加集中。进一步,通过工资分解发现,职业内部和职业间直接因性别歧视和职业隔离导致的性别工资差异逐渐降低,因男女禀赋导致的性别工资差异逐渐上升。十年间,职业内部因歧视导致的男女工资差异下降约14%,职业间性别隔离影响下降约40%。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6年的成人调查数据,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工资决定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年限、性别、是否为家庭农业主要负责人等变量对第一代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参与的概率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对于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其参与非农就业的概率只与反映人力资本水平的受教育年限变量显著相关.非农就业经验对第一代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工资性收入存在负影响,对于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对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且工资性收入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就业的不断增加,工资水平不断提升,性别工资差异问题逐渐凸显。基于教育视角分析性别工资差异问题,指出教育是性别工资差异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例如,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使择业机会不同,专业设置的差异获得完全不同的知识和技能,高校培养模式的差异引起能力和表现方面的不同,人力资本方面的差异促使选择不同的行业和工作领域。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性别工资差异问题的建议:提高女性的教育程度,科学选择学校培养目标及模式,重视女大学生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鼓励女性挤入男性集中的行业。  相似文献   

16.
刘美玲 《经济视角》2011,(10):53-54,50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6年的成人调查数据,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工资决定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年限、性别、是否为家庭农业主要负责人等变量对第一代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参与的概率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对于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其参与非农就业的概率只与反映人力资本水平的受教育年限变量显著相关。非农就业经验对第一代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工资性收入存在负影响,对于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对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且工资性收入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张成 《经济研究导刊》2009,(21):110-111
伴随着1999年的大学扩招,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创下新高,同时,在劳动力市场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逐年走低,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从微观角度对中国大学生劳动力市场进行了分析和描述,重点放在大学毕业生进入市场的过程上,阐述了就业信息的重要性,得出结论:在大学毕业生的多种就业信息获取方式中,从学校就业网站上获取的信息最为重要;在招聘方式上,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最看重校园招聘。  相似文献   

18.
社会排斥与劳动力市场分割——以性别歧视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市场因其社会性与制度性因素至少被分割成主要和次要两个层次,较之主要市场.次要市场的就业条件差、待遇低和发展机会少.女性劳动者因其社会性别角色的定位,往往被排斥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困难且频遭歧视.社会性别排斥是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借口",而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又强化了社会性别的排斥程度,如果没有相关的约束,这个恶性循环机制难以规避.正如商品和资本市场,在劳动力市场中,一方改进的代价是另一方的受损,无论如何效率和福利都没有实现最优,存在着改进的必要.本文深刻剖析社会排斥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原因及危害,为政策和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工作特征对性别工资差距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偿性工资是解释性别工资差距的理论之一。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同时考察了人力资本和工作特征的工资效应,并采用Jann(2008)提出的无歧视工资机制的估计方法,对性别工资差距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两性的工作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但部分工作特征对工资的作用方向并不符合补偿性工资理论的预期。管理职务上的差异对性别工资差距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但加入大量的工作特征变量后,性别工资差距中总的可解释部分没有明显提高。由此推论,性别歧视可能是形成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公共政策和反歧视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外来劳动力呈现出城—城流动占比提高和素质明显提升的新特征,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研究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的工资差异及其背后的成因机制。主要研究结论为:(1)外来劳动力相较于本地劳动力获得了11.2%的工资溢价。不论是乡—城流动还是城—城流动,不论是跨省流动还是省内流动,与相同户口类型和相同技能的本地劳动力相比,外来劳动力皆获得了更高的工资溢价。(2)高技能对于外来劳动力的工资溢价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本地劳动力相比,外来劳动力的高技能工资溢价率为22%,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更加明显。(3)外来劳动力的工资溢价,来源于自选择效应和国有部门歧视型被选择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中部门分割的流动性障碍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