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空心村”是当前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利用的典型现象,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农村居民点节约集约利用的最大障碍。文章在江西省石城县以湖下村、珠坑村和耸岗村的“空心村”改造为代表的专题调研之基础上,通过分析“空心村”概况、治理实践及效益,进而归纳总结出有关“空心村”治理与改造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优化农民生活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河北省农村土地浪费现象严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空心村”现象严重。形成的原因,一是农民建房喜新厌旧。不少农户为了把新房建成宽敞大院,由村内搬到村边路旁,大量耕地被吞占,而村内旧宅被闲置,形成了各地普遍存在的“空心村”;二是农村习惯子女结婚后分家另过,另盖新房,旧房由老人居住,老人去逝或搬离后,房主往往不愿交回宅基使用权,旧房就被闲置下来;三是部分在外工作人员的住房长期闲置;四是村子里地势较差的低洼地无人愿建房,造成“空心村”。2倒闭的乡镇企业所占土地被弃置浪费。由于近年市场竞争激烈,大批乡镇…  相似文献   

3.
张勇 《当代陕西》2004,(7):44-44
最近,一刊物介绍某县界碑头村决定于每月的5日、15日和25日,让那些有困难、有想法、有矛盾纠纷的村民到村委会“说事”,由村“两委”班子6个人分成3班,负责接待,做好处理,并把群众到村“说事”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形成了“群众说事、及时理事、集体议事、干部办事、民主评事”的一整套“说事”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4.
时下,各地正在进行村两委换届选举,新一届村领导班子将亮相于各个乡村政治舞台,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然而,许多地方片面强调要把农村致富能人通过民选方式选拔到村领导班子里来,给人一种错觉:只要会赚钱,就是当“村官”的最佳人选。  相似文献   

5.
叶言 《中国西部》2008,(3):38-43
昆明是第一个在全国提出“营销昆明”理念的城市,但几年以后却有评论说,这座被营销的城市,像一盆晃荡的温水,好像什么都是,什么又都不是。人们怀疑,是否是气候改变了这座城市的性格。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管理,我国把乡镇政府作为农村地区政府结构的基础,在乡镇以下的村设立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进行自治管理。然而,随着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种治理结构暴露出诸多问题,甚至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继续向前发展。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学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概括起来主要有“激进派”、“改良派”和“保守派”三种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空心村”综合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大量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心村”,人才短缺、资金流失、土地抛荒、组织涣散现象趋于严重。“空心村”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人走田荒家底空记者最近先后采访了江苏、山东、湖南、湖北等省的十多个县市。所到之处,耕田的、插秧的、灌溉的、采茶的,田里山上、垄头渠边,忙碌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4月中旬,正是抗旱保苗大忙时节,山东省阿县顾关屯乡曹风寨、刘奎雨、高少宇等村的田野里,却见不到几个青壮年劳力。61岁的曹思富老人说,现在种田没收益,年轻人多数出门打工了。湖北省洪湖市汊河镇只有4…  相似文献   

8.
"空心村"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影响,整治"空心村"已成为解决我国农村问题、发展农业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议题。"空心村"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土地边际生产力低是经济层面的因素,但是制度缺位是造成农村"空心村"现象的根本原因。因此,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使用权流转制度是从政策层面遏制"空心村"现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邢鹤涛 《河南经济》2003,(10):13-13
从新乡到长垣约一百公里,汽车行驶一个半小时后就能看到这座县城的身影。像中国其他很多地方一样,这里满是建设的气息,县城的新貌和旧颜比邻而立,见证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势。可以说,每个地市、城镇都是这样一个中国的缩影,而长垣的步伐也许更坚定而具信心,因为远远的我已看到了一个新城市的规模而不是一个旧县城的模样,很难想象,这样一种有着欣欣向荣气象的县城曾经是一个贫穷落后的“三类县”。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颇具特色的现象。对于“城中村”的改造,在地方政府、民间和学术界都有着许多不同看法。大体上说,地方政府一般都倾向于彻底“撤村建居”,即把已经划入城市发展规划之中的原村落组织改建为城市街道一居委会组织或社区居委会,而将原村集体经济从新建社区中完全剥离出去,并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那些“村办企业”。而民间,特别是“城中村”居民本身则对政府观点抱有抵触的态度,在“城中村”实际的改造过程中,这种抵触情绪更为明显。学术界根据不同的理论依据对此看法也不尽一致。由于“城中村”现象几乎完全是“中国特色”,因此,本试图通过结合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来对此进行分析,谈些自己的看法,以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1.
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龙津溪畔的古老堀村,过去是一个有名的“空心村”,杂草丛生、垃圾堆积、臭水横流。自2011年10月古老堀被确定为长泰县“田园风光、生态之城”示范区域建设重点村以来,镇村两级坚持“示范带动、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突出“显山、露水、秀村、融绿”的效果,全力推进“田园生态村”建设,率先在全省走出了一条“空心村”改造的新路子,打造出了一个具有田园风光、生态宜居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12.
上饶县尊桥乡周坞村党支部书记郑增牛,被群众亲切地赞誉为“拓荒牛”。是他,把一个农民人平收入只有60元的穷困村变成了人平收入达到580元的致富村,80%的农户住进了新房;是他,把只有64元的村级经济扩大到拥有固定资  相似文献   

13.
朱小盛 《中国经贸》2014,(1):184-184
“空心村”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出现的一种不合理的聚落空间形态,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本就紧张的土地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使人们对“空心村”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加快推进对“空心村”的改造,笔者对豫西南邓州市的“空心村”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过程中发现,全市行政村都有不同程度的“空心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一、“三难”、“三缺” 当前,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农民生活不断提高。但相比而言,作为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的农村文化建设却显滞后,在不少地方文化投入明显不足,文化生活不够丰富,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出现只见新村不见新风的现象。表现为:一是农村文化资源匮乏。  相似文献   

15.
翟艳艳 《河南经济》2003,(10):46-46
“南风”法则也称为“温暖”法则,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暖人,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  相似文献   

16.
帆船周来了     
王欣 《走向世界》2010,(23):14-15
从一个小小的徽标,到一项运动与一座城市的天然契合,“帆船之都”用了6年的时间,成为一张亮丽的、真正能够代表青岛的城市名片。6年,青岛这座“帆船之都”由“零”开始,从无到有,再到今天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帆船盛会,走了一段很长的路,也走出了一路的精彩,这离不开政府的全力支持,离不开几代帆船人的努力以及市民对帆船运动的不息热情。  相似文献   

17.
作者通过对咸阳市“空心村”现象的调研,分析了“空心村”问题的现状、产生根源以及负效应,提出适合咸阳市的空心村治理模式:城市周边区域“空心村”纳入城市的统一规划建设中;远离城市区域“空心村”整治,通过人口向中心村“迁移”的模式和村庄内部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具体的治理措施:准确定位,做好村庄的科学规划;深入宣传,加强村民的思想工作;因地制宜,灵活筹措整治资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出现伦理性危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我国中部农村的最近一次调查中,笔者发现,老百姓由过去的指责干部转向了抱怨社会,他们一再说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好”,“社会形势变了”。主流观点认为,“三农”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国家权力与农民权利的不对称,所以出路就在于“国退民进”。但我们却发现,国家退出之后的乡村社会并不是一个自主的富有活力的社会,这个社会自身存在诸多“病变”现象。  相似文献   

19.
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一次,指挥部临时决定在一座旧式二层小楼中过夜。刘伯承元帅从楼梯登上二楼后,忽然转身对正在忙碌的一个勤务兵喊到:“小鬼,把楼梯台阶数一数。”勤务兵迷惑不解地问道:“首长,数楼梯台阶做啥?”刘元帅说,夜晚紧急集合时。记着有几道台阶就不会踩空摔伤了身体。勤务兵听后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20.
姜兆芹 《魅力中国》2011,(12):12-13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一直是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也是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主要阵地。本文是笔者利用在浙江X县Y村调研的情况了解,以Y村的旧村改造为例子,结合近期多省市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被上楼”运动,尝试对各地的“被上楼”运动模式和浙江y村农民上楼新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提出如何更好的进行旧村改造、实现旧村改造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