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整个市场特别是消费品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用缺失问题,对消费者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原则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和基础,重建消费品市场诚信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是当务之急.信用是博弈的结果,从消费者与企业、企业与监管部门的博弈可以找到消费品市场信用缺失产生的原因.针对问题,可以对症下药,从根源上进行治理:建立高效的信息传输机制;完善法律体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建立高额赔偿金制度,让造假者付出高昂的成本;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使产权所有者具有进行重复博弈的动力,而着眼于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2.
完善我国信用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法律经济学中博弈理论的一次博弈和重复博弈的模型为工具分析了目前我国市场主体建立信用和信用缺失的原因,并剖析了政府信用的特殊性。针对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改变博弈过程的适当机制,以完善我国的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3.
何种银行产权安排更有利于经济转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是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产权是否明晰,取决于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和产权界定的成本.当这种成本太高时,模糊产权制度对转轨经济中的体制支持更有效率,制度变迁的过程就是产权制度的不断修正过程.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中的信用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经营理念和商务模式。信用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运用博弈的方法,对电子商务中失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一次博弈、重复博弈和有政府干预情况下博弈模型的分析,找出解决电子商务中信用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矫治信用缺失 构建信用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但目前在我国,信用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生命线的观念比较淡薄,市场经济活动中信用秩序混乱问题日益突出,不诚实的事实大量存在,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合同不能履行、偷税漏税、走私骗汇等现象蔓延。一些市场主体低劣的信用状况和脆弱的信用关系已造成社会性的信用危机,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对此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希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信用制度及管理体系。本文在分析产生社会性信用危机原因的基础上,探索一些解决的方法。 确立清晰的产权制度 产权是信用制度的基础,清晰的产权是人们追求长期利益的动力。我国传统的产权制度是信用混乱的因素,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被组织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单一企业,政府是经济中唯一的产权主体,经济活动中的企业却不是一个独立的产权主体,经济活动中的信用也就表现政府的信用,企业在交易  相似文献   

6.
个人信用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个人信用又是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通过构建一个博弈模型分析个人信用是如何通过交易者双方一次性博弈、重复博弈和信号传递而形成的。基于此,在交易者双方中引入政府个人信用监督机关,构建出有个人信用监督机关的博弈模型。基于对以上博弈模型的分析,提出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面临着产权关系不明,产权结构不合理,利率市场化,信用工具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在改革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以更好地发展农村信用社。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面临着产权关系不明,产权结构不合理,利率市场化,信用工具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在改革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以更好地发展农村信用社.  相似文献   

9.
中国银行制度改革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杰 《财贸经济》1994,(11):26-30
随着改革步骤的逐步推进,涉及中国银行制度改革的许多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其中一个关键的方面是选择新的分析角度,阐述公有制经济中银行制度改革的实质。 一、对银行制度改革既有过程的考察 (一)公有金融产权:概念的简要说明。 在改革前的公有制经济框架中,存在着单一的国有银行制度。如果我们认定那一块公有权是由不同类型的公有权“子块”组成,那么,与国有银行制度相对应的便是公有金融产权。无疑地,中国银行制度改革就主要针对于此而展开。 (二)对公有金融产权的简单分解:变革过程及其绩效。 概括地说,在既有改革过程中,我们已经作过的事情是对那一块公有金融产权进行了简单分解,具体表现为,从独此一家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立出几家专业银行。问题在于,经“分家”处理后形成的每一块金融产权并不具有排它性,任何一家专业银行都是公有金融产权的代表,这样,就使中央银行难以发挥应有的,调控职能(你我都代表公有金融产权,你凭什么管我)。由此在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博弈格局。博弈的实质是争夺那一块没有产权边界的公有金融产权;谁都想多切一块,以增加利益追求的筹码。既然是公有的,谁都有份,那么,谁的博弈技巧更高明,谁就可以多得一份。结果往往是,由于博弈的“兄弟竞争”性质,一  相似文献   

10.
物业小区最基本的治理模式是由业主、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参与的最简博弈,结果是业主的控制得以实现.但是,由于存在初始权利配置的不同情况,博弈结果有很多种,对小区物业管理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表明:合理调整初始产权配置,有助于加强业主对物业小区的治理.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产权模糊、监管存在漏洞、内部控制缺失等问题。为促进农信社良性健康发展,应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农信社的外部监管以及内部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12.
会计诚信是现代会计的一项基本准则。然而一系列会计舞弊案件的发生提醒我们:诚信在会计领域尚未真正落到实处。必须从诚信的概念入手,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契约经济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产权理论,深入分析当前会计领域诚信缺失、舞弊产生的原因。才能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恢复诚信的系统模型,从而制定出消除会计舞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万水林  张耀辉 《商业研究》2003,(20):106-108
中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严重缺乏 ,个人投资者占主导地位。信息不对称使非理性投资主体大量产生 ,引发“羊群效应” ,这主要是由于机构投资者的产权不明晰造成的。减少中国资本市场泡沫 ,必须大力加强资本市场信用的建设 ,而这又离不开机构投资者产权的明晰界定。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我国上市公司债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国国有银行产权结构单一,政企职责不分,不良资产比例偏高;企业债券流通市场发展缓慢,市场中介机构发展滞后。其原因就在于上市公司只关心股权投资者在公司中的利益,所设计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忽视了债权人的利益和债权人在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当中发挥的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做到实行政企分开,产权多元化;要大力培育企业债券流通市场,建立成熟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制度,从而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农村金融中的常态“非中介化”和农户货币偏好规律进行了探讨,揭示伴随农户借贷行为而产生农户融资渠道的转变和货币偏好,这两种经济现象背后的实质是信用的核心———普适性信任在发生作用,提出通过建立农户贷款担保基金和强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以重构农户信用。同时,通过完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机制和产权结构,优化对农户信用缺失约束的外部环境,以增强双方的信任度,从而达到消除农村金融中的常态“非中介化”等对农户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土地问题是我国农村的重大问题,土地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土地实现了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转变,这其中涉及到土地权属、土地流转和土地收益分配等问题。本文以佛山市南海区的土地股份合作制为例,试图呈现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代表意义的土地产权改革过程。我们从中发现,南海的农地产权改革实现了从最初农地产权权能相对单一、模糊和残缺的土地产权形态到产权权能相对多元、具体和丰富的产权结构形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产权经济学与会计学有着天然的联系。从产权角度来看,会计信息是企业产权结构变化的产物,是为监督企业契约签订和执行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具有反映企业产权关系,检验企业契约履行的标准,反映企业价值的替代变量和联接企业与资本市场的桥梁的产权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市场化步伐加快,金融领域竞争将更加激烈,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也随之加大;而我国金融业存在大量的不良资产显然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竞争力的提升,对不良资产的处理成为我国金融改革中一个重要问题.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9.
影响我国金融生态的制度因素有:信用制度不完善,产权制度存在缺陷,法律制度不健全,委托代理机制不完善,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不尽合理。优化我国金融生态的制度路径主要应该完善产权制度,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发挥金融主体的能动性,把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简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个人财产权的宪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权是指对于某物的用各种合法方式占有、享有、支配的权利。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要对财产进行准确的界定和严格的保障,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法律向现代化法律转变的,就是由义务本位向权利追求的转变。所以个人财产权的宪法保护是中国法律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在中国近代个人财产权宪法保护的历史中,最接近真正现代法治意义的就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个人财产的宪法保护,表现了不同其他时期的基本流于形式的特点,是今天还在进行的法律现代化过程中的不可割断的历史,是中国法治发展过程中一笔重要的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