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基于市场失灵理论及公共物品自身特征,长期以来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为政府单一供给;但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演进以及公共选择学派"政府失灵"理论的提出,政府单一供给模式受到挑战,市场逐渐开始进行公共物品供给,但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因此,本文基于公共物品供给这一经典社会问题,以政府与市场两个供给主体为研究视角,在梳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政府与市场对于公共物品在供给动因和供给可能性上的不同,并就这两种模式在解决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实质性差异进行归纳分析,最后针对政府与市场这两个主体提出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思路。  相似文献   

2.
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着"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为公共物品的自愿供给机制发挥作用提供了必要.就我国现实情况而言,公共物品自愿供给机制存在很多问题.应建立有效的自愿供给机制,实现政府、市场、自愿供给三方机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师远志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0):100-102
为农民提供能够保障其生产和生活的公共物品既有现实性又有紧迫性。通过分析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等问题,提出了政府的退位、正位和补位等"三位一体"的改革措施,以期推动农村公共物品供需矛盾的解决进程。  相似文献   

4.
张宝贵 《商》2013,(14):326-326
作为政府,要提供的公共物品有很多,从国防、卫生、医疗、文化教育到环保等。公共物品的提供直接影响人民的幸福感。那么幸福是什么?怎么样提供幸福感。本文将围绕这几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辛歆 《商业时代》2012,(29):99-100
如何科学地评估公共物品的产出和效益,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学术界及民众的广泛关注。科学合理地评估地方政府公共物品的供给绩效,可以保证资源得到高效充分的利用,促进有关政府部门和人员配置更加合理,使公共物品的供给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6.
政府可以补贴公共物品,也可以直接成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假定私人的社会捐助行为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社会的自发均衡可能在政府的作用下发生改变,得出政府在促进准公共物品私人供给中的作用既可以是通过补贴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提供正确舆论导向的方式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试论城市财政对城市公共物品的适度供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政府通过提供城市公共物品,有利于缓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经济的聚集效应、辅射效应,推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此,笔从城市公共物品的理论界定、城市公共物品的效应、供给主体的选择、城市公共物品的有效最优供给等方面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以期促进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公共安全和社会服务类的公共物品供给质量不高,农民科教、精神、文化娱乐类及社会福利类公共物品供给匮乏。其原因在于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单一、供给决策机制不合理、供给结构失衡和效率低下等。我国政府应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的配套改革力度,建立"多中心"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以完善民族地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正在从政府一元化供给模式向政府、私营部门和非营利部门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模式转变,这是政府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回应经济主体多元化的转变。政府、私人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既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合作关系。最优制度安排的标准就是在多中心体制中寻求静态的稳定性和动态的适应性,以综合的供给模式实现公共物品供给的最优架构,达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政府供给农村公共物品的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莉 《商业时代》2008,(10):47-48
农村公共物品存在多元主体供给的趋势,但由于政府责任、市场失灵和"三农"的弱势等因素,决定了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应承担主要责任.政府供给农村公共物品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得以实现:中央政府供给纯公共物品,地方政府供给准公共物品.为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应有的作用,政府应立足效率导向、结果导向和顾客导向,以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物品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完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可有效地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效率。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供需结构失衡、供给效率低下。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应建立城乡均衡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建立农民需求偏好表达机制以及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12.
政府预算的契约经济学分析——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预算是在总体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基于增进整个社会资源配置使用效率或改善社会公平的目标,对可支配资源的安排、配置与调整。从法律角度看,它是一本以公法为基础、配置社会公众让渡的经济资源,并向其提供"一揽子"公共商品或公共服务的综合性契约。政府预算制度的理论创新应以政府部门为界,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入手。政府预算制度所确定的是各个预算契约参与者进行博弈的基本规则,其博弈的结果即为达成某种均衡。信息和激励约束是影响政府预算契约效果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经济转型期市场配置不能有效保障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情形下,需要政府干预。通过利益博弈分析表明,当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只是政府间的各部门提供时,其供给效率是低下的;当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由政府和其他某一供给主体合作供给时,由于不供给是其他供给主体的占优策略,因此其他供给主体会采取不供给行为,从而加大政府供给压力;当农民和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弱委托-代理关系时,委托人农民观察不到代理人政府的努力水平,其政府的供给效率在没有委托人的约束下变得低下。因此,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需要政府行为加以改善。同时,健全的制度安排、完善的供给体系、有效的监管体系等配套体系能确保政府行为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世俗文化对中国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 《财贸经济》2006,(6):69-72
公共产品提供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西方各国不同的公共产品实践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在农村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同样要考虑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其中特别是中国社会世俗文化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政府提供最基本的农村公共产品.政府同时要考虑到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世俗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略论政府职能与财政功能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光 《财贸经济》2003,(10):21-25
通过今年上半年抗击非典的斗争,我们比过去更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经过讨论,比较倾向性的意见是,政府职能和财政的功能要从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在这个转变中,可以探讨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孰轻孰重的问题.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包括经济建设,也包括社会建设.经济增长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实现社会发展的手段.发展的政策目标应当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增强人的能力,提高人类发展水平,而不仅仅是人均GDP水平.我国市场化经济改革进程,为政府职能、财政功能的转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形成,市场经济主体不应再由政府承担,转应由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来承担.政府应更多地把注意力和公共资源投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转向为社会发展政策提供财政保障方面来.政府应当是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的提供主体,而不是经济建设的主体.由于多年来我们没有把财政的行为目标锁定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上,经济建设费用过多和公共支出的虚耗,挤占了稀缺的公共资源,侵蚀了政府的财力,在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医疗卫生和基础教育方面,政府行为与财源分配严重失误)方面投入太少,欠账太多,因此社会问题越积越多.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普遍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福利,我们政府要加快从那些不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抽身,降低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的比重,压缩越位的公共产品和非公共产品的支出,把更多的公共资源真正用到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来.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产出存在多种机制:政府主导的"内生型"、公众有限参与的政府"回应型"、多中心治理下的"网络型"等。多中心的"网络型"政策产出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产出的效率问题,政府理性被绑架的危险以及可能带来更大的政策执行阻力。因此,需要建立多中心政策产出的协调机制,完善政府责任机制并强化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7.
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着力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城乡的二元体制,导致了城市的工业化与乡村小农经济的对峙局面,形成了城乡二元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建立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安排,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健全事权与财力匹配的体制,合理界定各层级政府的事权,增强基层政府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创新乡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能力,建立科学的公共产品需求偏好表露机制,实现乡村(社区)居民自治的完善与"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