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温家宝总理解读幸福的含义,到各地政府规划中“幸福城市”的频繁出现,追求幸福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也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当中国各级政府开始纷纷调整公共政策,重新布局城市规划时,显然,“幸福”已经在这个春天来临了。  相似文献   

2.
志灵 《当代陕西》2011,(2):48-48
最近相继召开的地方人代会和政协会,纷纷透出“幸福”信号,构建幸福城市、提高国民幸福指数被各地列为主要奋斗目标。“幸福”概念广泛见诸媒体和网络,引起公众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3.
俞章云 《浙江经济》2013,(23):34-35
全面实践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导向,必须反思当前各地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需要各地当政者坚守科学发展理念,着力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和“美丽”感受。  相似文献   

4.
最近相继召开的地方人代会和政协会,纷纷透出“幸福”信号,构建幸福城市、提高国民幸福指数被各地列为主要奋斗目标.“幸福”概念广泛见诸媒体和网络,引起公众极大关注. “幸福××”的提出显然是一种理念上的进步,它意味着不少地方正从见物不见人的GDP崇拜,逐步向见物更见人的“以人为本”转变.不过,若要使其真正落地生根,恐怕绝非易事.因为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幸福的概念.很多时候,幸福就是相对的心理感受,幸福并不像GDP那样容易量化.  相似文献   

5.
田秋 《走向世界》2011,(1):46-49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2010年“两会”上,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幸福”承诺之后,一件件事关民生的“幸福事”接踵而至。 2011年,“十二五”的诸多利好将带给公众更多的幸福期待。抑制物价、增加收入、扩大保障……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有更多触摸幸福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幸福指数”在上世纪70年代由南亚的不丹王国的国王提出,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不丹因此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类指标组成的“幸福指数”。近年来,国外特别是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并创设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信息》2008,(2):74-74
“你幸福吗?”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和谐社会作为奋斗目标的中国,探求国民幸福状态,是本次调查的初衷。而当面对“你觉得现在的生活幸福吗?”这一问题时,57.32%的被调查者感觉“幸福”。其中,“经常觉得幸福”的人数占到21.17%。  相似文献   

8.
杨世军 《魅力中国》2014,(15):65-65
关于哲学史中的幸福观,可套用马克思的一句名言来概述:以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幸福,问题在于实现幸福。哲学家们从理论层面为我们做出了诸多指导.我们不仅迫切需要回顾、梳理、扬弃、借鉴历史上的“幸福”理论,而且要将提炼出来的“精华”与具体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认真反思当下“经济有发展.幸福无提高”的社会现状,关注人们真实生活的幸福程度,积极推动现代人幸福现的构建,帮助人们在“快节奏、易迷茫、多诱惑、少思考”的生活中尽量做出正确的人生幸福抉择。  相似文献   

9.
以前,人们往往只把幸福与生活、家庭联系在一起。现在,“幸福”逐渐与“工作”联系起来。产生了“工作幸福”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0.
当下社会处于变革的转型期,对企业来说,追求物质财富无可厚非,而如果一味放任一己贪欲,最终也会因为幸福感的缺失,使得财富的增长失去原本的意义和价值。用良知做事,是人生幸福的根本法则,更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示精神,得到了民营中小企业的积极响应。5月14日,在“90落地服务互生联盟大会”上,玖零公司积极倡导的“用良知做事,成就幸福人生”的经营哲学,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3000余商界精英和专家学者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11.
潮起江面阔,风正一帆悬.“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起步平稳,发展好于预期.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两岸,从黄海之滨到大漠深处,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要“建设人民幸福的城市”.从中显示出,从发展理念上已经开始转型——从看重发展速度、看重政绩、看重GDP数字,到注重民生幸福、注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12.
“哪个城市的居民最能感受到幸福?”“是不是口袋里的钱越多,人们就越能感到幸福?”2006年元旦前后,幸福感、幸福指数、城市的幸福度排名等时髦的字眼频繁出现在媒体上。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实现国民幸福与快乐的必要手段,国民幸福与快乐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和精神动力。处理好它们间这种辩证关系,对于国家确立“以人为本、为民谋福”的经济发展目标,对于改善民生问题和建设和谐社会,对于政府公共政策转变,对于国民增强“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是幸福之源”的观念,对于在新时期寻找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人的精神原因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于幸福的理解与认识历来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什么是幸福?笔者认为,幸福是一个相对的赋值(感受),是获得与失去的最终结果与平衡账户,是价值观的选择与实现。如果从行为经济学理论出发,将“幸福”感受作为一种“决策”的话,其结果必然是“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幸福是具有阶段性的,幸福感受也包含了信息不对称因素,国家与个人都是如此。对于政府的公共政策来讲,则体现了如何实现相对幸福最大化目标下的公共政策选择问题。一个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效果必然会对民众的幸福感受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关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变化及其深层次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潮起江面阔.风正一帆悬。“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起步平稳,发展好于预期。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两岸,从黄海之滨到大漠深处.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要“建设人民幸福的城市”。从中显示出,从发展理念上已经开始转型——从看重发展速度、看重政绩、看重GDP数字,到注重民生幸福、注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相统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高度共识.提出了“把南京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幸福都市”的发展目标。既注蠹了民生幸福.也强调了城市文化与风格的特色。建设人民幸福的都市必须坚持民生为先、生态为基、文化为魂,让人民存发展中享受幸福,在幸福中加快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每一座城市的历史、每一座城市所独有的山水风貌、每一座城市精神气质.才能放射出人文精神的光芒.散发出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关于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幸福感”,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有消息说,在“十二五”期间,社会的“幸福指数”将可上升为城市或政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这是大好事,也是我们社会治理上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7.
莫言的困惑     
莫言正热。所以,莫言逃不掉同样正热的一个话题:幸福。 于是,莫言臣无奈、很被动也很无辜地,跟着“幸福”一起,卷进了互联网的“吐槽”漩涡中,互联网无赴不在、无时不在的年头,遭遇“吐槽”似乎再正常不过:当然也有例托比如像“路人甲”。  相似文献   

18.
石破 《开放潮》2005,(6):5-8
以自费调查河南宜阳县、乡、村三级干部暴力征收农业税而成为去年“中国最著名农民之一”的王幸福,今年5月4日高票当选鲁村“村座”。王幸福的村官梦,已经做了10多年,但每次都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如今,他终于实现了他的10年“村座”梦。《南风窗》记者石破文章细述王幸福的“村座”竞选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信息》2006,(7):74-74
中国有多少人“工作并幸福着”?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学专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工作幸福指数调查”新鲜出炉,结果显示只有97.9%的被调查者幸福地工作着,而中国职场人整体“工作幸福指数”为2.57(最高5分,最低0分),处于中等偏下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快讯》2009,(28):24-24
英国“新经济基金”7月4日公布最新的“幸福星球报告”指出,拉美是世界上最幸福和最生态的地区。报告对占世界人口99%的143个国家进行“幸福星球指数”排名,并以预期寿命、各国公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和获得认为幸福所必须的生活水平所留下的污染痕迹为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