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改善中国当前的国民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社会公平问题,同时也是经济效率问题,即如何通过对于收入分配的改善.形成更加强劲的国内消费需求.并由此消化和支持不断成长的投资需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发展效率,需要不断创新.我们应当更多地注重供给管理,运用各种宏观、中观和微观措施,通过进一步的体制创新.影响生产或生产领域,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相似文献   

2.
顾纪瑞 《消费经济》2001,17(6):41-43
江苏"十五"期间的重要战略目标是,富民强省,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十五"计划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作主线,把提高人民生活作为根本出发点.结构调整应以消费需求为导向,而消费需求是随收入的增加不断优化升级的.因此,探索如何引导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相应地扩大有效供给,是当前经济生活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刘宪 《消费经济》2020,(2):20-28
从长期消费需求的视角来看,居民消费需求的释放遵循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吃穿住行”到较高层级的精神文化产品,是逐级释放的,这要求产业的生产活动也遵循同样的次序。中国40多年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在于产业的生产活动始终回应了居民的基本消费需求。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主要解决居民的温饱问题,以农业、日用化工及轻纺工业等产业为主导;2000年之后,主要解决居民的住行问题,以房地产、汽车、高速公路、高铁等产业为主导。从这一产业逻辑来看,中等收入陷阱实际上是“吃穿住行”等基本消费需求满足之后,居民的消费层级上升,产业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型升级,但更高一级的消费需求出现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特点,导致产业生产活动无法有效跟进的结果。当前,我国居民更高一级的消费需求开始出现,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存在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因此,在产业战略上要关注更高一级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同时要积极寻找外部需求,且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治理结构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现代制造业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就要从上项目、保速度,转变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方面上来;要从填补消费需求的空白,转变到提高产品竞争力,努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方面上来,向结构升级要速度、要效益、求发展.本文试就南昌现代制造业发展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严莲 《商》2014,(50):61-61
现阶段,我国已把走向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上升为基本战略,这其中,扩大居民消费又是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客观要求。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思路应当有所转变,应主要通过创新供给来激活居民消费需求。本文从供给角度出发,提出应通过推进消费体制改革、推动全面创新、重点抓住中等收入人群、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等措施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6.
实现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需实现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双同步。为此,要坚持宏观调控的惠民生取向,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维护和培育居民消费增长点等方面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7.
在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更加迫切,我国各级政府也对经济转型给予了高度重视。但经济转型并不顺利,受到很多约束条件的限制,其中我国现存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从很多不同角度对经济转型产生影响。二元社会结构与赶超战略息息相关,源于赶超战略的二元社会结构一方面从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手中转移出大量收入,同时通过压缩相关公共产品的供给,降低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最终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发展只能依赖政府主导的投资和净出口。要启动内需,实现经济发展依靠内部需求、外部需求的平衡发展模式,首先就需要改革现有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从根本上降低储蓄水平。  相似文献   

8.
如何启动有效需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我祝贺全国第四次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顺利如开,在这里,我要感染尹世杰教授介是导的全国消费经济学会(筹)若干年来取得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我国消费经济研究中起了很好的作用,改变了我们过去只注重生产不注重消费的传统观点,高度重视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当前已成国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下面,我想谈一谈“如何启动有效需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出口需求不能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消费和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积极稳妥地扩大消费信贷业务,是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发展消费信贷有利于扩大国内总需求。我国目前经济处于需求约束型阶段,消费信贷作为刺激消费的金融手段,可以实现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发展消费信贷对培育主导产业至关重要。消费信贷增强了居民对住宅、汽车、新型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力,无疑会使这些领域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使这些支柱领域的投资需求扩大,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消费信贷的开展,为普…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专列     
今年价格调控的政策取向今年价格调控工作要把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密切结合起来,既要着眼于扩大需求,也要注重于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把以刺激供给为主的价格政策进一步转移到以刺激需求为主的价格政策上来;把刺激产量增长的价格政策转到刺激产品更新、质量提高、效益增加、结构调整和开发适应农村消费特点产品的价格政策上来。今年的价格工作要把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企业解困、促进农民减负增收、整顿农村电价和教育收费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努力研究和解决当前我国价格…  相似文献   

11.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面对全球经济衰退,中国乃至世界都在寻找出路,特别是中国,当传统制造业面临挑战,消费特别是文化消费成为提升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而城镇居民作为中国文化消费的主力军,对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受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主体特征、文化产品消费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还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为更好地引导和提高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文化产业法制建设,为促进我国文化消费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article, we focus on consumption in a context of economic hardship.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and using a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we show how disadvantaged individuals and households maintain a level of consumption commensurate with the society in which they are integrated through a type of consumption conceived of here as “resilient”. Resilient consump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being a type of expenditure oriented towards maintaining the role of consumer, that is, maintaining a minimum level of purchasing power, modifying to this end both the level and the structure of consumption, both of which are key elements in the resilience process. We identify five main strategies used by households that modify and restructure the consumption of basic goods and necessities in response to economic hardship. Key resilient consumption strategies include: reduction (cutting down on spending), substitution (replacement of one difficulty with another), compensation (pseudo‐consumption or reduced usage), transference (meta‐resilience) and integration (reinterpretation of difficulties as opportunities). We conclude that although consumption is a naturally resilient behaviour, in a crisis context, resilient practices focus on maintaining acquisition capacity in spite of reduced income.  相似文献   

13.
浅析农民消费结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珊珊  王德勇 《商业研究》2005,(11):144-14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消费结构逐步优化,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我国农民消费仍处于以生存型消费为主的低水平阶段,总体消费质量仍然不高。农民消费直接制约着农村市场的发展,从而关联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有效需求水平。农民消费水平与结构升级,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不仅对消费进行了科学的分类,深刻分析了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明确提出了适度消费观,并深入探讨了影响消费的制度因素。其消费理论的社会主义指向是作为生产的目的,消费是为了实现人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公平分配是实现消费目的之基础;适度消费是其必要条件;消费通过对生产的反作用促进消费目的更好实现。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理论,反观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消费应当整体推进并全面提升,其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提升消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改造与建设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先导作用日益突出。为此应利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农产品、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构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为大力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铁路行业的特定技术、经济、资源组织等约束条件,从实证和规范的双重角度分析了我国铁路重组应该遵循的依据、方法论与路径。文章认为,铁路属“内部弱竞争格局”的行业,以塑造行业内部竞争格局为出发点的重组模式不符合铁路的技术和经济特征;铁路是整体运输市场中的运输方式之一,作为一个企业集群式的行业,铁路重组依据是多维的:一是强调塑造整体运输市场竞争格局;二是必须考虑交易成本的高低;三是必须注重轮轨之间的综合效率;四是必须使铁路运输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文章强调铁路重组应该注重方法论的作用,否则可能会出现不应有的偏颇;铁路重组的路径应由“自上而下”改变为“自下而上”,即由行业主管部门主导的重组路径转化为由铁路运输企业主导的重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阶段和新任务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江小涓 《财贸经济》2005,(4):3-9,71,96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能源消耗仍然偏高,服务业发展明显落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新的环境和挑战:重要资源国内供给压力加大,结构优化升级的成本上升,结构升级与就业压力的矛盾加大,开放带来的升级空间缩小;当前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任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增强重要战略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以我为主组合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能力,加强重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调整经济结构,主要是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五大失衡问题:一是储蓄与消费失衡,储蓄率太高,消费率太低;二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过于倚重第二产业;三是投入结构不合理,物质资源消耗太多,技术进步贡献率低;四是人与自然不和谐不协调;五是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文章提出,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明确三个问题:第一,转方式、调结构内涵会随着经济增长和矛盾积累而有所扩展;第二,转方式、调结构,就要适当放缓经济增速;第三,主要着力于深化改革和调整政策,推动转方式、调结构.  相似文献   

19.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文件。文件根据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为“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对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阐述,将扩大和升级消费放在战略高度来进行谋划和部署,为今后如何进一步发展国民消费指明了前进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消费与全国一样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江苏消费虽然增长较快,但是与党和国家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消费供给消费三要素的发展不充分,在消费水平、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特别是在推动江苏经济发展上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消费对经济的调节、引领、带动机制促进江苏经济创新发展。因此,我们要继续贯彻党和国家“两个一百年”、江苏率先小康的“强富美高”战略目标,采取得力措施来解决消费矛盾,激发居民消费潜力,通过消费升级使江苏消费和经济均上升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