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2007,(12):6-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新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之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中央党校教授秦刚说,根据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两大任务——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分别形成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胡锦涛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列宁是第一个把合作社称为集体经济,从而把合作制视作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两种重要形式之一的人;也是第一个利用合作社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但是,列宁有关“合作社在资本主义国家条件下是集体的资本主义组织”的断语,却成了人们往往不愿涉及的一个“理论禁区”,长期困扰着经济理论工作和经济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对马克思不同时期阐述的国家思想进行发挥和完善、在与各种资产阶级国家和权力学说的斗争以及马克思主义内部的思想争论中提出了一系列更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家观.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对马克思在不同时期阐述的国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从理论基础、研究目的和分析方法等层面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国家经济安全思想,有助于深刻领会和努力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客观认知和科学实践国家经济安全建设极具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于劳动价值论,否定私有制,系统深刻阐明了国家经济安全的本质、价值诉求和实现方式等内容。而西方经济学立足于生产要素价值论,美化或主张改良私有制,构建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诠释现实世界的理论框架。中国应在科学解构两大理论体系区别和关联的基础上,批判借鉴西方经济学蕴含的科学成分,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国家经济安全思想和明晰其时代价值,积极建构和实践新时代中国国家经济安全建设的逻辑图景。  相似文献   

5.
孙志祥 《黑河学刊》2008,(6):138-139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解决现有的大量社会问题也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为未来社会准备了“入口”。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和人学理论的丰富与完善,是对国家治理模式和对人的价值实现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利益观,根据时代的变化,在对历史进行全面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应以国家利益作为处理国家问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而不应以意识形态的差异定亲疏。“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的命题,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学说的继承,是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它成为我国对外战略的出发点和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司金龙 《黑河学刊》2013,(2):5-6,150
马克思的国家观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的哲学始终是以对人的关怀为理论出发点,也正是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对以往国家观的超越。只有从这一基本的理念出发,才能真正的理解和阐明马克思的国家观乃至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才能始终使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顺利前进。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财政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和国家学说作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阐述的关于生产和分配关系的原理,社会再生产的原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理,信贷的作用和原理等等;以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关于国家是阶级的产物和阶级压迫工具的原理,关于维持国家权力的捐税、公债诸财政范畴的起源的论述等等;这些宏伟的理论,是我们探讨社会主义财政理论的指导思想。但是。  相似文献   

9.
国家文化营销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理论的提出,通过国家文化营销发展国家文化改变国际文化格局,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建立我国的“软权力”成为我们的新课题。本文我们将探讨国家文化营销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一个我国国家文化战略营销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谢元君 《改革与开放》2012,(8):95-96,98
英国著名左翼政治理论家鲍勃·杰索普(Bob Jessop)以国家理论研究而著名.本文从杰索普早期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梳理入手.介绍杰索普在研究各个学派的思想资源过程中形成的策略关系方法,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述杰索普的国家理论,并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杰索普的理论进行评析,发掘其中积极意义和局限之处,以期为我们进一步思考国家的未来,为国家重构、转型提供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市场经济中的国家经济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经济职能,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发展阶段,其外廷和强弱差别较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主要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家经济职能理论的历史考察,分析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失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家经济职能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国家的社会化、非政府组织及其理论解释范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家的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和教化两个方面,但以往的国家社会化理论大都只强调国家的积极学习过程,而对其中的教化过程和国家的被动学习问题往往有所忽视。本文对国际禁雷运动的案例分析则凸显了国家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被动学习过程以及非政府组织在对国家的“教化”过程中所扮演的“教师”角色。在基于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该文比较了国际关系理论中关于国家社会化的不同解释范式,并提出了一种融合新自由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全面的国家社会化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刊征得作者同意,刊载他在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经济管理与决策科学系硕士研究生的讲课材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系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经济制度探索》。本期发表该材料的目录,以展示其理论框架,以后将根据情况和需要,有选择地摘登有关章节。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为基础的强大的精神支柱,那么我们的党、国家和民族将是不可想象的”。(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省、区、市党委政研室主任会议上讲话)乔石同志5月22日在中央党校讲话中指出: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候,“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认为它已经过时了;同时又必须坚持紧密同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本刊所以刊登这篇专著,正如作者所说的,是为了“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同志理论联系实陆地研究这个重大新课题。照搬西方市场经济是比较容易的。虽然,要搬得像也并不容易,在当前现实生活中,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事情是并不少见的,至于创造性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是很不容易的,这不仅需要足够的学识和深睿的智慧,更重要的是需要坚强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能够不为利益格局的扭曲,而丧失自己的判断能力,这样才会有科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3000年,农耕畜牧取代采集狩猎,社会生产力出现一次大的飞跃。剩余产品导致人口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人类的社会组织也由氏族、部落发展到国家这一形式。从最初的城邦和城市国家,历经奴隶国家、民族国家、帝国等国家形式。纵观人类5000年的文明史,随着人类自身及借助交通工具运动的速度增快,“国家”的平均面积也逐渐增加;“国家”正处在不断融合和统一的过程中,“国家”的数量逐渐减少;“国家”正处在消亡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论"福利国家"产生的实践传统与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制度建构,“福利国家”于20世纪40年代之后在欧洲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产生。但作为一种福利供给形态,它在欧洲社会已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考察历史,“福利国家”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着一定的发展渊源,经历了相当长的实践积累和理论酝酿过程。就其发展逻辑而言,“福利国家”不是出现的,而是进化的。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治理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经历着从统治模式到治理模式的转变,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就此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新要求.完成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为基础,理解国家治理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厘清“四个全面”是我党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指引着我国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特别提出要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党领导下的经济安全保障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命题,更是一项重要的实践课题,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本文从整体性和实践性出发,在厘定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经济安全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经济安全涉及的金融、产业、资源、宏观等重大经济领域形成的安全风险分析,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安全道路的特色之所在,对党在领导经济安全进程中的重要规律性认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性质、哲学视角作出相应阐释,不断推动经济安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为经济安全治理积极提供中国理论与方案。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关于国家本质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认为,国家的本质不仅有阶级性还具有社会性.正确认识国家的两种本质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理论的理解还是对当今的实践活动,都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难题中国人民大学理论所王达品自60年代亚洲“四小”经济起飞,70、80年代东盟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来,东亚经济越来越引起世界的重视,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亚洲“四小”持续发展,其间虽有起伏,但近...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利益观,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冷静观察国际形势,科学分析并准确把握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局势,对我国外交战略中的国家利益进行了全面分析、阐述和判断.在邓小平外交理论中,其丰富的国家利益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