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马驭 《经济世界》1997,(4):20-23
克林顿在他的第二任总统就职演说中口口声声为美国人允诺的“新的希望之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克林顿的“希望之乡”概念不外乎就是美国要在全球保持大国的地位。在全球经济继续保持领先的优势。他在去年底的竞选中不止一次地对他怎样在半年时间内使美国出口日本的汽车增长50%的业绩大加渲染。也难怪,克林顿在近几年沸沸扬扬的日美贸易竞争中确实也卖了不少力气,当然,克林顿同时也为日美贸易纠纷加了不少干柴。美国汽车向日本挺进美日的贸易战在汽车及汽车配件上达到了高潮。克林顿几度威胁要对日本实行贸易报复,并将日本的贸易行为向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克林顿在日美汽车酣战时曾说:“我已下定决心要日本开放汽车市场。我们不想同日本发生贸易摩擦,但是为了使美国产品有公平的待遇,我们将毫不犹豫地进行战斗。”日美汽车贸易战的烽火也波及了欧盟国家。欧盟15国当时就曾向美国发出警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名副其实的“汽车王国”,在公路上奔跑的汽车有7600万辆,汽车工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从业人口高达513万人,占日本劳动人口的1/12.汽车销售额达40.4万亿日元,占制造业产品销售总额的14.1%。而丰田公司无疑是日本汽车业的“龙头老大”。  相似文献   

3.
底特律曾经是一个人口达到180万的美国第四大城市,是拥有成千上万家汽车相关企业的著名汽车城,也是美国第一个铺设水泥公路和建成城市高速公路的城市。底特律辉煌时80%的经济依靠汽车产业,由此形成一个汽车产业链条,汽车年产量约为美国的四分之一,从业人员近20万人,占全市职工总数的40%以上。但从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地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冲击美国汽车业,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眼于日本汽车在华销售情况的相关数据,采用自组织数据挖掘的GMDH模型方法,定量分析了日本地震对日系车及其零部件在华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地震后在华日系乘用车销售经历了一个由涨-跌-跌-起-正常的过程,且大地震对日系车在华的生产和销售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
从长期来看,日本是一个有战略的国家,其发展战略一直都是非常清晰的。从短期来看,日本的基本战略依然是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左右逢源,从美国获取安全利益,同时从中国汲取更多产业利益,使其在中国获得的产业利润最大化。日本回归亚洲是大势所趋。一方面90年代以后日美矛盾在暗中激化;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后,以亚洲市场为中心展开全球性的竞争成为各国共识,日本回归亚洲也非常积极;从货币的币缘战略角度看,日本也有必要回归亚洲,并与中国一道构建区域货币即亚元。而日本回归亚洲的方式,基本是按照海路在走。  相似文献   

6.
南海 《经贸实践》2011,(1):32-32
日本经济在战后是在美国的帮衬下扶植起来的,日本经济有了起色后,马上想到扩张,先是纺织业对美国的出口,后是家电、汽车等产业到美国本土的扩张和占领,同时也投资美国的文化产业兼并美国的一些电影公司等.以至于美国前总统布什也说一些产业已经涉及到政治问题了.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对石油的过分的依赖程度,日本将开发、普及洁净型能源汽车。日本重点发展的洁净能源汽车有电动汽车、甲醇汽车、天然气汽车。现将日本天然气汽车动向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汽车、电机、精密机械等日本制造企业,现在赚得盆满钵盈,但其生产一线却使用着大量的低工资劳动者,他们中间有很多是日本年轻人,也有日裔巴西人、中国人。企业没有把他们当成“人”,他们只是一个一个的“廉价劳动力”。在生产一线上,违法现象、悲剧故事堆积成山[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又称为“环境的世纪”,全球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问题日显突出,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日本作为世界上第二大汽车拥有国,汽车的拥有量高达7200万辆。进入21世纪,如何构筑环保型的汽车社会已成当务之急。因此,通过新技术应用及技术攻关,推动环保型汽车的开发普及事业,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显得越来越重要。日本为了迎合这一潮流,2001年5月根据小泉首相的倡导,决定政府部门首先引入环保型汽车,并以此为突破口,然后推向社会。为了加速环保型汽车的推广普及工作,2001年7月日本经济产…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防止地球温暖化会议,具体确定了发达国家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的削减目标,进一步加快了日本有关各界对于环保措施制定和实施的步伐,特别是汽车产业投入前所未有的力量致力于低燃料费、低污染汽车的研制开发。目前的低燃料费、低污染汽车主...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在总结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美国的管理学者纷纷远渡重洋探讨和研究日本企业为什么能有这样高的生产力和竞争力。通过对日本企业发展的研究,发现日本企业的很多技术装备都是从美国引进的,也没有什么诀窍。最终美国学者发现日本企业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不仅高度重视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的”经营资源以及战略、结构、制度等“硬性”管理,而且更为重视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2.
赵坤 《发展研究》2012,(6):19-20
近来,国际舆论的焦点转向了日本,担心日本可能将是全球金融危机的下一个引爆点。尽管日本的债务水平是不可持续的,可能会因公债余额占GDP比重持续上升招致国际评级机构继续调降其主权债务评级,但日本债务问题与美国和欧洲均不同,至少在短期引发日本债务危机乃至全球金融风险的可能性较小,而其长期债务风险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3.
马文 《经济世界》1998,(8):19-21
也许人们未曾料到本田公司会发生如此令人惊异的变化。本田公司在80年代曾一举创造了日本汽车业成功的神话。而到了90年代初,随着日本经济跌回到现实中来,本田公司开始陷入困境。当时,日本汽车业订单骤减,日元的长期坚挺导致日本出口销售额下降,丰田运动型小汽车曾经畅销一时,但本田公司却失之交臂——它们错过了许多良好的时机,公司也不再像以往那样以代表日本著名品牌而闻名,自1993年起,本田公司汽车销售量连续下降。但是,新主帅川本信彦上任以后,1996年该公司汽车销售量开始回升,“本田”又开始跑在竞争者的前列,并以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
《经济》2008,(12)
美国汽车市场动荡之大,超出了所有经济学家、评论家、汽车观察家等能够预料的范围. 美国汽车数据调查公司在2007年9月公布该国的新车销售量为1618万辆,经济的火热让普通美国人已经完全看不上节油,但在个头上也比美国本土企业生产出来的汽车要小不少的日本汽车.在美国销售的日本汽车也在尽可能地往大里做,同一款车,在美国销售的要比日本本土使用的大出几十厘米.  相似文献   

15.
环境规制下的日本汽车企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剑婷  韩太祥 《生产力研究》2007,(3):107-108,1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和国内环境规制的加深,环境保护和汽车工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国日益突出,环境成本成为影响汽车企业成本,进而汽车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这样一种背景,文章分析了环境规制条件下,以丰田和本田汽车公司为代表的日本汽车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举措,并以此为基础,指出中国汽车企业从中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电子工业在日本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汽车工业并列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动力。日本电子工业的特点是,民用产品、产业用产品、元器件快速协调发展。1955年到1965年,日本的电子工业从生产民用产品开始发展,以  相似文献   

17.
陈晓玲 《时代经贸》2007,5(11Z):92-93
以美国“反托拉斯法”为蓝本制定的日本反垄断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修正和“本土化”改造,已逐渐融入日本法律传统中并充满自身的特色。鉴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赶超阶段,很多情况与日本当年情况相近。认真考察日本反垄断法“本土化”过程将对我国反垄断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奇迹似乎已告终结,经济的弹性正在下降,因此美国经济也可能感染上轻度的“日本病”,日本的教训是美国的前车之鉴,美国经济的不景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不可忽视的是,即使美国经济不会陷入“日式泥淖”,也会受到明显伤害.  相似文献   

19.
1994年,日本机器人市场规模为6003亿日元,据预测,至2000年时可达9500亿日元,2005年将扩大到1兆7000亿日元,前景十分喜人。 众所周知,日本机器人已广泛应用并普及于汽车、机电为主的制造业中,为产业自动化立下了汗马功劳。日本机器人在汽车生产线(点焊、弧焊机器人等)及集成电子流水线(接插、贴装机器人等)技术闻名于世,纷纷为各国所效仿。日本成熟的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继续加速前进的同时,已朝着建筑、医疗、  相似文献   

20.
结合日本的实际情况,分析地震后日本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探索旅游重建的相应措施。日本旅游业从震后的一片惨淡到现在的燎原之势,日本旅游业从天灾人祸的阴霾走出来只用了八个多月时间,这对于一个刚受过重创的岛国来说就是一个奇迹。面对灾难,各国灾后恢复的困难和任务是相同的,因此日本灾后旅游恢复和振兴的经验可资借鉴值得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