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仝乐伟 《时代金融》2014,(12):211-212
自我国从2006年1月1日起全部免除农业税以来,农民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但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社保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社保差距较大,我国尚不具备建立象发达国家那样健全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但是农民的社保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在解决农民社保问题上可考虑我国国情,实行农业规模经营,将土地的经营权收归政府,收益由农民享有,以政府经营土地的收益来代替社会保障,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难题以及推进农业的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2.
日前,农业部正式发布《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末农民教育培训将覆盖全国所有乡村,围绕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亿人次,使每个受训农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结合区域优势产业布局和主导产业发展,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培训1000万人,  相似文献   

3.
1、“三性”是我国集体所有制的信用社的基本特征,没有“三性”就没有信用社。 从信用社的资金来源看,最初是由一家一户农民群众自动集资、自愿入股筹集起来的。解放初期,我国农民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绝大部分都加入了信用合作社,成了信用社的一名社员。尽管那时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农民还处在私有经济阶段,但由于政府的号召,千家万户农民群众的积极拥护,信用社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办起来了。  相似文献   

4.
我国建国三十年以来农村政策的重要教训和失策之一,是忽视了“社会簿记工作”对农业 生产发展的促进作用。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三十年,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不快,有的地方甚至倒退,广大农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低落,普遍表现为出工不出力,吃“大锅饭”。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不能做到按劳取酬。由于社队帐目不清,农民对财务不信任,认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别人瓜分去了,这就使农民不能安心生产,不肯使劲出力。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如何发展好手机银行、特别是如何发展真正适合我国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的手机银行,值得我们探讨.首先,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遵照我国农民支付习惯,针对农民不同群体,不同地域推出多层次、差异化的手机银行产品.笔者结合国内外手机银行发展模式及技术实现方式,总结符合我国不同地域及人群的手机银行服务(见表1).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研究》2014,(4):72-76
2013年中央1号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即“农民合作社”问题。可见,近年来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新疆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实现农民致富,农业增收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家》2009,(2):17-17
2009年2月1日,我国公布了2009中央“一号文件”,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指出,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海 《银行家》2006,(1):120-121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破解“三农”难题,促进农民增收。然而,农业是典型的“靠天吃饭”型产业,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破坏,往往导致农民“多年增收,遇灾返贫”。“三农”发展迫切需要农业保障机制的支持和保护。本文结合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对寻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突破口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对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就经济欠发达山区金融业如何支持“三农“加快发展、实现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信息多了,头脑活了,投资理财的想法也有了,但他们往往缺乏金融理财知识,苦于金融理财致富无门。目前我国众多商业银行设计的金融理财产品大多是针对城市居民,而占我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却享受不到商业银行的“大众化”服务。笔者呼吁,金融理财要向农民倾  相似文献   

11.
金融如何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成为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在探讨小额信贷运作机理和商业化运作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信贷创新如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戴自力 《理财》2003,(10):32-33
农村、农业与农民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新一届党中央和中央政府领导层已将“三农”问题确立为事关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多年来,国内各界针对这一热点问题,纷纷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探寻改革良方,诸如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创新、农民  相似文献   

13.
引导农民增加农业投入必须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农民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人手,想方设法调动农民投入的积极性。1.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经营形式,这是引导农民增加农业投人的关键。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又是农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培植和加深农民对土地的感情,这是增加农民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为了进一步开拓农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托管业务市场,有效支持“三农”,  相似文献   

15.
对种粮农民实行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切实提高种粮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尝试和探索。几年来,全省财政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做到“两加快”、“四公开”、“一监督”,切实把农民的利益放在心上,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要发展农业,改造农村,富裕农民,首先要减少农民,而减少农民的关键就在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顺利转移。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有4.5亿,农业最多需要2.5亿,富余2亿,每年还有近千万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这些人的问题解决不好,“三农”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我国在城市化加速进程中,非农用地的需求急剧增加和伴随而来的农民市民化问题运用协同伦的观点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我国农民市民化步伐滞后于城市化进程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协同平台”的观点,平衡系统之间的发展,从而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付裕 《银行家》2005,(7):114-115
“好诗意境在诗外”。目前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抑制性因素在于农民自身综合素质以外的外部环境,其中金融环境就很难令人满意,亟待关注“三农”特别是关注农民增收这件“头等大事”的人们来重新寻求、设想及构建。这是我们最近对一个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典型的农业大省做了相关专题调查之后得出的结论。现阶段是我国“三农”最受重视、最宜于“鱼跃鸟飞”的时期。近两年来,中央先后颁布了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号文件”,同时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扶农、惠农的方针和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理直气壮、满怀信心地去勤耕勤作、创收增收。然而,由于历史积滞过重,农民增收问题启而不动,远没有我们预期那么乐观。制约农民增收的外部环境因素逐一暴露并以其历史惯性显著的阻碍了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07年的4140.4元,增长近31倍,平均每年增加138元。年均增长7.1%。出台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改善农民多渠道就业环境是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三大“助推器”。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博览》2004,(2):41-41
20 0 4年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一系列“三农”政策的贯彻实施 ,我国 8亿农民将至少从八个方面获得更多实惠。实惠一 :人均纯收入预计增加 1 2 8元  2 0 0 3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 2 574元 ,按照 5%的预定增长目标 ,2 0 0 4年可增加 1 2 8.7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