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心理契约是组织行为的强有力决定因素,是雏持和谐雇佣关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212名员工进行调查,重点研究组织心理契约的履行与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组织心理契约的履行与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正相关.因此,如果要提高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组织应该最大程度地履行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2.
康小青 《会计之友》2007,(10Z):73-74
心理契约作为维系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它的改变势必直接影响到员工对组织的态度与行为,并最终影响组织的绩效。本文以零售企业员工为例,分析了心理契约对零售商业的作用及员工心理契约的形成过程,并重点探讨了零售商业员工心理契约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组织中的心理契约使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虽然这种纽带具有无形性和主观性,同样也是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态度以及组织的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心理契约的理论入手,研究组织如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促进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徐红 《民营科技》2007,(11):112-113
心理契约是联系组织与员工的心理纽带.对于填补劳动契约的空白.提高员工满意度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心理契约的内涵和特点入手.分析了员工满意度下降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心理契约的满足与违背对员工满意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员工满意度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心理契约是当代分析员工与组织间雇佣关系的重要理论框架。心理契约破裂感是员工感知组织未充分履行其心理契约中组织应负有的责任,会引发负面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文章从心理契约和心理契约破裂感的认知图式属性出发,结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分析了不同职业生涯阶段员工群体心理契约破裂感知差异,并据此提出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组织中的心理契约是联系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员工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心理契约是Argyris在1960年所著的《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最早提出的,他将其定义为:“在组织中,每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  相似文献   

7.
知识管理中的心理契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契约本是社会心理学提出的概念,被组织行为学者借用和移植过来,研究组织中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这一术语在60年代初由组织心理学家阿吉里斯首先引入到管理领域,强调在员工与组织的相互关系中,除正式雇佣契约规定的内容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它们同样是决定员工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谢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中将心理契约定义为:“心理契约的意思是说,在任何一个组织中,每一位成员与该组织的各种管理者之间及其他人之间,总是有一套非成文的期望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企业文化是通过影响员工心理契约的形成而发挥作用的。本研究发现,企业文化是员工心理契约形成的更一般性的基础,企业文化的特征将决定员工心理契约的性质。我们认为,员工心理契约是一个平衡结构,员工责任和组织责任在内容和强度上都需要平衡。  相似文献   

9.
胡艳辉 《现代企业》2006,(12):28-29
在高科技企业中,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是知识和技术的“承载者”,是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高科技企业更重视充分发挥和调动企业人力资源优势,它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企业相比也有其独特性,构建心理契约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末把心理契约视为雇主与雇员之间交换关系的隐形模式的倾向才发生变化,卢梭(Rousseau)认为“心理契约”是员工以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为背景,以许诺、信任和知觉为基础而形成的关于个人和组织之间相互责任的信念。她认为组织本身不会有心理契约,只是为心理契约提供知觉背景。尽管…  相似文献   

10.
心理契约是存在于员工与企业之间的隐性契约,其核心是员工向组织付出以及由此应从组织中得到回报的感知,它对员工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在开展工会工作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心理契约,通过奠定心理契约的基础,动态更新心理契约,提供成长型心理契约的环境,保证心理契约的健康发展,最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形成企业与员工都满意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心理契约的关注成为一个热点。心理契约理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所提供的一种配合”。企业的成长与员工发展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共同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可以被视为一种“隐含交易”。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每一个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通过企业能实现他们的期望。  相似文献   

12.
职业高原期一方面破坏了组织与员工之间原有的心理契约,另一方面也为发展新型心理契约提供了机会.从心理契约的角度来分析职业高原期组织与员工之间关系变化的特点,并通过重塑组织和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来消除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将职业高原期转化为组织发展的契机.组织应采取各种有力措施重塑有利于组织发展的心理契约,从而增强职业高原员工的满意感.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行开发的心理契约量表,对浙江杭州地区民营企业员工心理契约内容进行实地调查,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员工认为的"组织责任"有13项、"员工责任"有14项,其心理契约结构由"发展责任"、"基本责任"和"情感责任"三个维度构成。同时,对心理契约内部相互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承担的"情感责任"对员工责任的三个维度均有显著影响作用,说明企业充分尊重和信任员工,增进相互沟通和了解,有利于双方建立长期友好和稳定的关系。最后,总结了心理契约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心理契约内容之国内外研究成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钦转 《企业导报》2010,(4):188-189
由于受到环境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全性和有限理性的限制,企业组织与员工之间就存在着不确定性,需要通过"非正式"契约来巩固企业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在心理契约背景下,引入关于企业组织和人员之间的责任和义务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知识型员工压力缓解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型员工是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是决定组织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在全球经济危机的环境下,组织正进行着一系列的变革,这些变革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的心理契约,使员工产生压力,影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也就会影响企业的绩效,由此可见知识型员工的压力不可小觑。如何根据组织环境与知识工作者的特质,在员工心理契约的视角下寻求与其匹配的压力缓解策略,以推动其创新能力的有效发挥是现代组织智力资本和知识管理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即从员工心理契约的角度对知识型员工压力的缓解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心理契约违背的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契约关系是组织环境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通过对相互责任的界定把个体与组织有机结合起来,对双方的行为进行规定和约束。但是,在员工与组织的相互关系中,除了书面契约规定的内容之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和理解,这些构成了心理契约的内容。与经济契约相比,心理契约(psychologicd contract)虽然多以模糊性和隐含性为特点,但它同样影响到员工对组织的态度与行为,也是维系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  相似文献   

17.
心理契约自提出以来一直是人力资源领域和组织行为领域的研究热点,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管理实践者都对其有浓厚的兴趣。组织管理者在制定策略以及具体实施时都会考虑彼此间的心理契约,因为单纯的书面合同不足以反映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而心理契约是联系组织成员与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是影响组织成员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一旦心理契约被违反,  相似文献   

18.
组织中心理契约的变化——当代人力资源管理面对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员工方面期望的变化,界定员工与组织之间关系的心理契约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心理契约的核心内容--员工努力工作、听从指挥并忠于组织,企业给员工提供合理的工作条件和长久的工作保障--越来越受到冲击和挑战,而一些新的内容,如对于灵活性、公正性、自我依赖性、工作丰富化的要求.在心理契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那么,在竞争全球化、企业结构重组、人员精简、不断变革的大环境下.当那些传统上给员工提供的工作安全感和稳定感不再存在时,如何开发和维持员工的承诺.如何管理员工的心理契约?我们首先阐述在新的社会一经济环境中,新型心理契约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特点.进而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应该做出哪些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高科技公司知识型员工与基层经理的数据分析发现,关系型心理契约不仅可以调节人力资源承诺体系与在职员工角色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塑造组织公民行为,而交易型心理契约的调节作用甚微。同时还发现,基于承诺的人力资源体系正相关于关系型的心理契约,负相关于交易型的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政策实践中,基于承诺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引导出对公司目标有利的知识型员工的职业行为。组织可以提供经济的或非物质的激励,也可以通过尊重、支持与承诺等来引导出员工的额外角色行为。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员工的管理越来越重视心理契约的建立和维护。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心理契约是存在于员工与企业之间的隐性契约,它代表了关于契约实现的认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